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實踐研究
時間:2022-04-26 10:14:41
導語: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背景及意義
教師的研修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這也不斷鞭策我們在研修的道路上,不斷尋找更為有效而實際的研修途徑。
1.1園本研修需從流于形式到回歸草根
在現實研修中,很多無效的現象不斷阻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1)園本研修常常“趕時髦”。在園本研修的過程中,許多靈感會來自“上級”或者是“熱門話題”,從而使研修脫離了教育現實需要,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2)園本研修呈現“兩張皮”。所謂的“兩張皮”就是指研修與實踐脫節,研修時熱火朝天,研修后老方一貼,沒有改進。(3)園本研修容易“表面化”。園本研修的表面化主要表現為研修只為應付任務。熱鬧的背后沒有“貨真價實”的東西,問題不斷堆積,教育也就淤積久而成病了。
1.2教師成長應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
研修中教師常常會淪陷于問題之中,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方面內在的問題堆積不能及時消化,呈現“病態”教學。另一方面外在的問題研討無法滲入實際,形式化的研修在實踐中無法套現。
1.3專業差距可從階梯成長中良性促進
(1)階梯成長利于取長補短。按專業水平給教師階梯分層,根據特長提供互動平臺,鼓勵教師有選擇地研訓,激勵彼此取長補短,提高整體師資水平。(2)實境研修促進良性耦合。實境研修由于其研究內容是真實而具有情境性的,所以蘊含的情感因素比較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研究氛圍,自然給予教師更多的成長動力。
2研究設計
2.1概念界定
(1)實境研修。文中指教師結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真實的情景、具體案例、實際現象進行研修,從而在真實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2)階梯成長。文中喻指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根據專業發展水平進行分層,并通過不同途徑,在最近發展區,專業上的取長補短式成長。
2.2理論依據
(1)實境研修源于“經驗之塔”理論。實境研修中教師面對的是大量真實的觀察素材和行動經驗,而這部分內容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獲取知識和積累經驗的重要基礎。實境研修符合美國視聽教育家埃德加•戴爾的塔式圖解中的塔基、塔中的經驗獲取途徑,因此,其所能收到的效益也是非常龐大和堅實的。(2)實境研修符合教師素質優先發展理論。“優先發展理論”提出要建立以教師為主導的中心思想。而實境研修正是符合教師素質優先發展理論,以人為本進行研修,制定出一套教師發展的專項政策方案。
3“實境研修階梯成長”園本研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3.1構建“階梯成長”的“實境研修”模式
我們將教師隊伍的成長通過“鷹架分層”形成“啟航、揚帆、搏浪、導航”四個自下而上的成長梯隊,通過“青藍結對”、“學科興趣小組”兩條途徑,來促進梯隊的階梯成長,最終以“視聽研修、實境模擬、案例教研”三種形式的研修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提高。
3.2在“實境”中感悟,在“研修”中反思
實境化的探索和突破讓教師的研修在“問題”中不斷挑戰,看到最真實的問題,開展最真實的研修。3.2.1視聽研修——剖析最根本的現象“視聽研修”就是拍攝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視頻再現針對細節進行研討、反思、再次實踐,循環往復,提升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1)分析視聽資料,發現幼兒需要。表1是教師在盤線畫教學視頻觀看后的感悟,通過視頻,教師發現了盤線畫線條的制作也是孩子的興趣需求。(2)通過細節回放,發揮小組作用。視頻記錄讓參與的教師能關注教育細節,通過視頻細節回放,就能將記錄中的典型案例、成功案例或是反面案例提取出來進行研修,增加有效性。(3)透過鏡像自我,清晰問題癥結。視聽研修在回放研修過程中,許多“錯誤”清晰可見,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旁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清自己。以下是教師在視聽研修中的感悟:教學研討活動結束了,然而,故事并未結束,我的反思開始了。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總會有所瑕疵,所以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不斷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及時地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樣教師才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有所進步、有所收獲。而通過拍攝課堂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自我,讓我受益匪淺。這不僅適用于這一次公開展示活動,更適用于平時的教學活動,對促進自我的專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筆者認為錄像記錄的方式有利于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同時,錄像記錄的方式有利于對課堂教學的多次觀看研討,錄像記錄的方式還有利于進行縱向反思和橫向反思。(4)嘗試在線觀摩,實現自然研課。為了實現自然狀態下的自然研課,我們嘗試“在線公開課”。通過布告欄,執教者自愿發出邀請,聽課者根據需要預訂。借助教室內錄播系統使聽課者能網絡同步觀看現場,錄制的教學過程得以保存,課后在網絡評課留言板塊進行反思交流,也可以通過QQ留言、網站論壇展開研討。3.2.2實境模擬——再現最真實的情境實境模擬首先開展的是“錄象觀摩式”學習,其后嘗試“實境模擬”,從而將習得而來的經驗,進行內化。這種“邊模擬、邊研修”的形式是一條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3.2.3案例教研——解決最實際的問題以往的文本化教研需用大量文字來描述案例,既繁瑣也呆板。現在用視頻進行拍攝記錄,用音頻、視頻配以文字解說,大大豐富了研修的內容,增加了深度。
3.3在“實境研修”中試行“階梯成長”
不同教師的層次差異決定了園本研修必須站在不同的高度分層推進,于是我們構思了“階梯成長”的隊伍建設設想。3.3.1鷹架分層互動研修根據教師成長速度,我們分為四個梯隊(見圖1)。(1)同層同研——“實境”中碰撞問題火花。同層同研讓同一水平教師隊伍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挖掘共性問題,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比如在數學活動的系列研討中,不同層次的教師就圍繞著主題分別研討,數學的疑難雜癥就這樣在百花齊放式的研討中迎刃而解。“啟航隊”在拍攝環境中提出問題;“楊帆隊”在攝錄活動中探索問題;“搏浪隊”在照片分享中研究問題;“導航隊”在跟蹤拍攝中解決問題。(2)異層互動——“實境”中尋找多元解答。異層互動的實施更容易產生多元化的結果。①“同課同構”的拍攝提供研修豐富的素材。“同課同構”更容易促使教師的快速發展。以下是小班音樂活動《扭一扭》“同課同構”研修中,教研組用視頻研修方式對“教師的教學語言”展開的討論。②“激活問題”在現場模擬中進行解答。異層互研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激活問題”,它可以在集思廣益中較為科學合理地解決問題。比如,在關于“如何更好地開展手指游戲”的異層互研中,教師將自己積累的手指游戲進行分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一梯隊的教師常用的手指游戲竟然都很雷同。由此可見同層的教師所接受的教育訊息非常相似,最后所呈現出來的專業架構也就較為相同了。3.3.2青藍結對搭檔成長青藍在結對中彼此取長補短,在師傅的親臨指導中,許多問題通過實踐帶教得以解決,無疑是最為真實的一種研修方式。3.3.3“學科小組”讓實境研修細致到領域興趣是我們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大動力,因此我們根據教師的興趣選擇學科研究組,在志趣相投的氛圍中,圍繞該學科開展研修活動。這有利于教師比較細致深入地圍繞某一學科開展“實境研修”,在過程中,某一個觀點的碰撞,某一種方法的分享,某一句引導語的討論,都因為興趣和志向的統一而更容易激發教師在原有起點上對學科細節探索的動力。
4“實境研修
階梯成長”讓園本研修研之有“效”給予研修真實情境,給予教師成長階梯,在課題研究中,既看到了成長的驚喜,也感到了研修的快樂,“實境研修階梯成長”讓園本研修更加研之有“效”。
4.1教師的研修幸福與日俱增
(1)因為需要被滿足而感到幸福。在鷹架分層中來促進教師成長,在青藍搭檔中倡導教師互學。“教師成長冊”積累的是幸福的成長足跡,曾對教師在研修幸福感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由于階梯式的成長符合教師最近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在研修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身成長的價值和成功感,由此研修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2)因為壓力被釋放而感到幸福。教師面臨了較大工作壓力,心理常常呈現亞健康的狀態。我們分別在課題實施前和實施后對教師教育壓力進行了調查,發現實境研修中的教師工作狀態更為愉悅和健康。正是因為實境研修中,真實情景可以實現教育細節的放大和回放,讓研修團隊能群策群力解決問題,而且攝錄的孩子表現還能成為家園溝通的橋梁。同時,推陳出新的教育研討活動,讓原本嚴謹的教育研究顯得輕松活潑,在愉快的氛圍中將教育的壓力轉化成了動力,形成積極的自我成長欲望。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壓力正逐年遞減,這正是快樂成長理念對教師心理壓力的一種釋放。
4.2教師的有效研修事半功倍
(1)細致觀察給予了更多研修的資料。在實境研修的過程中,老師每觀看一段視頻、研究一張照片、觀察一份作品,都能真正走進幼兒內心世界,反思教育行為,做出合理的教育預期,從而使研修浸潤于日常教育活動。實境化的研修氛圍,為教研活動提供許多生動的研討素材,結合拍攝內容,可以細致分析,遇到問題可以回放推敲細節,研討更為靈活多變,實現個性化的教育。(2)真實剖析放大了問題癥結的根源。“實境”式的研修,讓我們能更加客觀細致地去觀察孩子、發現問題,感受教育。比如區域活動有了視聽記錄的內容,教師便能直觀地看到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觀察發現孩子的動作或者情緒,從而給予孩子科學而有效的評價。(3)個案追蹤擁有了多元記錄的內容。以往的純文字的個案研究,不夠客觀也增加教師負擔。“視聽研修”,現采用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的多元呈現式個案,不僅豐富了內容,也增加了深度。
4.3教師的專業發展初試鋒芒
(1)提供了真實的研修視角。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實境研修讓教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發現自己、欣賞自己、改變自己。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總會有所瑕疵,所以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不斷地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及時地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樣教師才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有所進步、有所收獲。而實境研修通過拍攝課堂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自我,讓教師受益匪淺。(2)促發了教師的研修熱情。實境研修讓教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大膽地展示自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以特長組建的的特色教師隊伍日漸成熟,各展所長!而“教有所研”也就成了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在參與研修的過程中,教師發自內心地感受和感悟,從實踐中提煉出了理論經驗,又以理論來支撐自己的研修嘗試,從而形成積極快樂的研修氛圍。用情景串起問題,用問題激發研討,在鷹架分層下的教師梯隊,不斷綻放自己的魅力;在問題中研修,在教育中落實,正是這樣不斷地挑戰,使整個教師梯隊都能水漲船高,形成積極而又好學的團隊研修氛圍。實境研修讓我們沉浸于研修的幸福,而階梯成長則讓我們感受成長的快樂,園本研修終將成為教師成長路途中幸福與快樂的源泉!
作者:胡霞萍 單位:杭州市左岸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劉良華.校本教學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9.
[2]張行濤.走進校本教研.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11.
[3]畢天增.走進校本學習與培訓.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4]朱小蔓.新世紀教師專業化走向.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5]朱家雄.紀錄,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
[6]陳幗眉.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7]加德納.重構多元智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
- 上一篇:90后幼兒教師職業素養與支持策略
- 下一篇: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