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教師口語教學能力培養
時間:2022-01-22 11:04:05
導語:淺析幼兒教師口語教學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口語能力是幼師的重要的技能之一,對教師教授知識、技能培養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一個老師的教學質量高低直接受到口頭表達能力的好壞影響,特別是針對識字量極少的幼兒,因此,口語技能對幼師這個職業有著極其特殊且重要的意義。
幼兒教育中,幼師的口語能力對早期兒童的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階段,口語能力已經成為幼師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卻依舊向重理論重知識,輕實踐輕能力的學術性傾向發展。
1口語能力的構成及表現形式
語言能力的構成是有多種因素決定的,口語能力可以根據現有研究分為為五項,分別是口語基礎、語言風格、語言調控、傾聽,語言選擇;而要支撐起這五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優秀的思維品質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三點如同一個鼎的三腳,缺失了任何一腳,鼎都無法立穩,以上這些是幼師語言能力的核心。而幼師的口語能力表現主要體現在他的口語是否自然、語氣是否自信、語言是否自由上。其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有,語氣自然是教師口語表達的基礎要求,除了表達技巧,修辭方式等需要合理恰當外,還包括了幼師對語言對象是否敏感,例如針對學齡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的表達方式對剛入園的幼兒和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是應當有所調整的,除了不能把成人的說話方式用于應對幼兒,同樣也不適合將對熟悉幼兒園生活的兒童的語氣用在剛入園的孩子身上。
2幼兒教師口語的重要性
幼兒教師口語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學習內容分為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訓練、幼兒教師口語訓練三個部分。為了促進學前兒童的認知學習,并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應符合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應符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及認知發展規律需要。幼兒的學習、思考效率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息息相關。因此,對幼兒教師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高、更為復雜的要求。
3幼兒教師口語教學困境
學生的語言基礎較差;筆者所教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均為初中畢業,通過教學,座談等方式,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來自團場或者內地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在以往的學習階段中授課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整體偏低,甚至有部分教師使用方言開展教學活動。這也是造成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較低,語言基礎較差的原因之一。學生對課程理解存在偏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了參加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必須先達到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要求。為了順利通過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拿到工作“上崗證”,很多學生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普通話訓練上,忽視其他兩個板塊的學習。導致學生在幼兒園實習時,不能熟練使用教育教學語言開展日常保教工作。教師教學方法陳舊;部分教師沿用過去陳舊的語言教學模式,在口語課堂上存在教師照著計劃滿堂灌,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聽眾,缺少開口練習的現象。這種教學方法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偏離了幼兒教師口語的應用性,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
4幼兒教師口語教學
加強對幼兒教師口語重要性的認識;幼兒教師口語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所起的職業作用至關重要。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使用規范標準、形象生動的語言,可有效的引導幼兒正確地感知世界,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的和行為習慣。授課教師、班主任等應通過講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幼兒教師口語的重要性,避免出現單一追求普通話水平測試通過率,忽視其他教學內容的情況。提高教師隊伍教學能力;為建立一支高素質且符合專業特色的口語教師隊伍,提高授課教師的語言功底,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口語技巧,學校可利用寒暑假聘請高校口語專家開展集中培訓。結合專業發展,還應對授課教師開展《教育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基礎的培訓。此外,學校可定期開展教師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評,做到全方面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以“玩”促學,營造輕松樂學的課堂氛圍;陳舊單一的教學形式會導致課堂沉悶,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教師應開動腦筋,將口語訓練設計為各類語言游戲。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語言游戲“誰是臥底”“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故事接龍”等。既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詞匯量。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游戲中敢于發聲,勇于表達。此時,教師應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并及時予以點評和肯定,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真正做到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角。
5能力培養與實踐自我認知加強
;3~6歲正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最優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能打好基礎,對幼兒未來的人生發展都能有極大的積極影響。而幼師需要加強自我認知,激發提升動力,主動且針對學習和訓練。一是要加強語言對幼兒影響的重要性的認知,要充分意識到幼師口語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二是學會針對不同幼兒,如何說,說什么,針對性地進行科學的實踐,懂得判斷和針對不同幼兒的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提升知識儲備和道德修養;前文有提到,強大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道德修養都是支撐起幼師口語能力的重要一環,幼師的口語能力水平,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和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得到改善。道德修養不足會導致幼師對幼兒缺乏足夠的耐心、尊重和理解,言語也難以溫和,長期以往,幼兒由于對老師缺乏足夠的親近,會逐漸影響雙方的語言交流,從而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造成影響。文化內涵只有逐漸積淀和豐厚,才能讓自身表達更加恰當和科學,對幼兒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掌握表達技巧;語言表達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和魅力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內在涵養作支撐,還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溫和的語氣、令人愉悅的語調、悅耳的聲音等都能讓語言表達更加讓人想要親近。針對幼師而言,語氣需要柔和親切,氣息需要穩定和緩,語調要活潑有變化,能夠根據不同的語境做出不同調整;同時,幼師可以口語兒童化,但聲音不需要刻意模仿幼兒,避免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如果同時還能加上合適的身體語言,那么表達效果會更好。例如小朋友們還在擺動玩具,但是游戲時間已經到了,不同的教師采用的表達方式,幼師a用的表達是“小朋友們,游戲時間結束了,都把玩具放回原位?!庇讕焍的表達是“小動物們和小朋友們玩了那么久了,都累了要睡覺了呢,我們送它們回到原處好不好?”表達時的語氣對表現出的思想感情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這是你做的嗎?”。如果內心高興,驚喜,那表達出來幼師對幼兒的夸贊;如果是心存懷疑,表達出來的是幼師不相信幼兒能做到;如果是輕蔑,那么表達出來的是幼師對幼兒本身的一種否定。作為幼兒教師的儲備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重視幼兒教師口語的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學習具備幼兒教師口語教育教學能力,實現從在校生到崗位實踐的零距離目標。
作者:朱玥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奎屯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小學生德育伙伴效應量化分析
- 下一篇:民間文化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