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幼兒園與社會家庭實現教育互動研究

時間:2022-08-06 10:52:00

導語:獨家原創:幼兒園與社會家庭實現教育互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幼兒園與社會家庭實現教育互動研究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學前教育必須和杜會教育、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影響著教育整體功能的發揮,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杜會教育、家庭教育互動,使幼兒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

當代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各自無法替代的職能。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感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資源缺乏有機整合,脫節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出現了學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隨意、社會教育無力的尷尬局面。要改變這一現象我們應該首先從幼兒的教育開始。

在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挖掘家庭教育資源促進家園互動

(一)密切家園之間的聯系,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

家庭訪問是家園聯系常用的一種重要方式,更是情感、觀念溝通不可缺少的途徑。孩子們平時大多時間都是在學校里,而家長也基本上都是忙于工作,因此容易忽略了孩子們的種種差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孩子們學習、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發現,由于孩子們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所以他們在活動中對出現的各種問題理解能力也是非常不同的,正是由于他們各種差異的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家訪不僅讓我們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時讓家長親身經歷教師和孩子的言語交流和行為指導。家訪時從教師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長看到了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喜歡,看到了教師不惜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了自己孩子而獻出的真情。有到幼兒家中進行訪問,有電話訪問,也有家庭聯系本,這樣無論是節假日我們的老師都可以和家長進行情感和教育方面的溝通,使我們家園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對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全面了。

(二)引導家長挖掘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

家庭中的資源包括家庭文化氛圍及其成員的職業、經濟條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觀念等,家庭成員和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幼兒具體指導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協助幼兒園搞好不同的主題教育活動,從而讓家長真正走進幼兒園,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優勢。

首先,教師通過各種渠道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本身對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如:家長到幼兒園對教師、其它家長、幼兒等主動問好,主動關心幫助,引導家長創設溫暖、寬松、愉快的家庭環境,激發家長共同創設良好的班級學園活動氛圍,對幼兒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教師引導家長多方支持幼兒的主題活動,奉獻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種資源。如:在一次談話“誰來陪我洗澡”主題活動中,許多孩子說出了小鴨、球、小魚等,教師乘機引導幼兒將它們帶來并進行展示,大多數家長們了解后十分支持,孩子從自己帶來的玩具中學會了交換和共享,為主題“玩具”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條件。

第三,發揮家長職業資源優勢,為幼兒教育服務,并增強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例如:我們得知李富陽的爸爸是交警,就讓他來班上講解交通安全方面的一些常識,并讓全班的孩子一起玩“交通警察”的游戲。課堂上笑聲盈盈,樂趣融融,孩子們興致很高。

(三)家園的改革、互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我們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面臨著重大問題,那就是改革,作為幼兒園教育來說,我不僅僅是教幼兒一些基礎的知識,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幼兒怎樣做人,做一個以德為先,為社會所用的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作為幼兒的表率,我們應該從自身全面調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同時在孩子們的集體生活中培養他們活潑、喜歡與人交往的個性和團結友愛;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們自強、自信的品格,對孩子要以自己最大的耐心、愛心去關心愛護他們,并能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多和孩子們交流、談心,和他們一起玩耍,在教育教學中,應打破以往那種固定不便的死板教學方式,不要把孩子固定在凳子上,讓孩子們活起來,動起來,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特點,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學會自信,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使孩子們的學習變成一種壓力,不要再去搞所謂的測評,這對孩子毫無益處,多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玩,去放松,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與豐富多彩,我想這才是孩子們需要的。

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系統工程的起點和根基。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當前家庭教育的需求,確實提高家教的質量,我們的家長應該多參加幼教專家開設的家庭教育研討會、專家報告會等,了解學習國內外先進、前沿的教育觀念,提高與子女溝通的能力。幼教專家采用理論結合身邊的實例方法,及時總結和推廣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能夠幫助家長解決疑難問題,改善家長的教育行為、教育方法、優化家庭環境。

以這樣一種通過家長學校的形式,可以將以前相對獨立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對孩子全方位的教育網絡,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能在家長、社會和幼兒園老師密切配合的關懷和幫助下健康成長。同時,幼兒園、社會、家庭三結合網絡的形成也有利于學校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二開發并整合園內外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幼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社會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微觀環境,作為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它對幼兒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我們積極嘗試開發并整合園內外的教育資源,開展幼兒社會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一)親近自然,開拓視野,陶冶性情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社會認知提供了天然的場所。幼兒喜歡大自然,眷戀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充滿神奇的自然現象,所以大自然是她們最好的課堂。我們讓幼兒多親近自然,與大自然交朋友,去觸摸、嘗試、探索、發現和游戲,得到自由的體驗,創造的樂趣。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花兒盛開的季節。春天,我們帶領幼兒去月亮灣公園,風兒輕拂柳枝,陣陣鳥語花香,孩子們被迷人風景所吸引,盡情嬉戲,玩耍,并與同伴分享著自己帶的食物。

秋天是色彩繽紛的,我們帶領幼兒走出校園,來到廣闊的草坪,孩子們自由想像、突破創新,用自己對秋天的觀察與感受作筆,為秋天畫出了它的絢麗與生機。,

冬天,白雪皚皚,我們和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感受冬的詩情畫意。幼兒盡情領略自然的豐富多彩,在認知自然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愛家鄉的草草木木的情感,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陶冶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情。

(二)參加社會活動,增進幼兒情感素質教育

我們利用生活中大量的自然真實的情境對幼兒進行社會情感的培養。同樣也因地制宜地設計社區活動,為幼兒創造大量地實踐機會,使其產生的社會情感得以鞏固,并逐步內化,滲透到社會行為中去。如:小班的社會活動《去同伴家做客》,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發帶上一份禮物,來到同伴家,通過同伴熱心的招待,與同伴家人的相互交流,贈送禮物,使幼兒明白了與人交往應用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大班社會活動《參觀博物館》,正值張家港市建縣(市)四十周年之際,幼兒在博物館的展廳里觀看港城巨變的攝影展,觀看港城文物展,孩子們專心致志,聽管理人員的介紹,了解了港城的變化,為港城的繁榮感到驕傲,并為建設港城的明天而立志努力!中班社會活動《農民伯伯真辛苦》,我們帶領幼兒走入田野,觀看農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鼓勵幼兒幫助農民伯伯拾稻穗,孩子們飛舞在金色的農田之中,忙得不亦樂乎,從小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了她們熱愛農民,從小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在重陽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開展了《爺爺奶奶,我愛你》的教育活動,事先和敬老院聯系,邀請老人來園,引導幼兒將自己省下來的零食送給爺爺奶奶,并為她們獻上自己的節目,和爺爺奶奶合影等活動,增強幼兒熱愛老人的情感。

總之,幼兒園教育應當順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教育不再等于幼兒園教育,要樹立大教育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資源觀,讓幼兒教育跨越圍墻,向傳統的教學模式宣戰,開發并發揮好幼兒園自身、家庭、社會教育資源的最大功能,去探索——幼兒園與家庭、社會三體合作的教育新模式,不斷的擴展教育的天地,去求得自身的持續發展和飛躍。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