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文學戲劇教學綜述

時間:2022-06-03 09:29:00

導語:幼兒文學戲劇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文學戲劇教學綜述

西方研究認為,戲劇對幼兒身心發展有治療作用,戲劇作為教學的重要媒介,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受幼兒園孩子喜愛,也同樣深受未來幼兒教師的幼師生歡迎。但由于幼師生學習戲劇內容時仍采用傳統的教法,教師介紹幼兒戲劇基本知識、改編創作方法,學生看看劇本就完事,課堂氣氛太平靜,學生主體作用沒得到充分發揮,學習過后學生的從業技能沒得到提高,師范性在教學中更沒得到體現。針對這種情況,為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我對幼兒文學戲劇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靈活改編教材,整合教學內容

幼兒文學理論部分若“照本宣科”,對學生從教能力的指導必然會顯得過于“紙上談兵”。根據陶行知說法“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使它可以貢獻社會,,換言之,好教育是養成學生技能的教育,使學生可以獨立生活。”于是,我對教材進行靈活地改編、整合、再創造。學生掌握幼兒戲劇表演技能,不僅可提高幼師生專業綜合素養,而且能幫助其掌握更多指導幼兒進行戲劇及其他藝術形式表演的技能。此能力具備對幼師生今后教學實踐更具有可操作價值和指導意義,這正是我們人才培養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所以,我把課定位在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課型上。由于教材中沒有技能訓練的教學內容,我便結合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學生參加幼兒戲劇表演的經驗,從幼兒戲劇三大特點里挖掘出幼兒戲劇表演的技巧,即:幼兒戲劇活動的游戲性特點要求表演時———空間模擬要逼真;幼兒戲劇沖突單純而有趣的特點要求表演時———表情語氣要鮮明;幼兒戲劇語言動作化形象化特點要求表演時———動作語言要同步。讓學生在這些補充的理論指導下,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表演技巧的訓練,使原本單調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運用科學教法“:理論———實踐綜合型”課堂模式

傳統的“一言堂’、“獨角戲”式的課堂,特別不適合幼兒戲劇這一章的教學。我就有針對性地設計出“理論———實踐綜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前擬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學習理論;到開始上課時,再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觀看表演片斷,使她們觀賞的同時,直觀對理論知識有準確認識;接著,分組討論,自我發現表演技巧;最后,進行練習指導。這樣,學生講講、練練、說說、做做,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又在優秀幼兒戲劇的示范下,把握作品很到位,學到的理論得到及時消化。例如學習《幼兒戲劇概說》一節,課前要求學生預習,一上課我先提問學生練表情、擬聲摹狀訓練。接著,讓學生看幼兒戲劇表演視頻《海的女兒》、《自作聰明的小花貓》,再讓學生歸納概括戲劇、幼兒戲劇的概念,并根據體會說幼兒戲劇的作用。最后,分角色演張繼樓的《“我知道”》。這樣,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生看看、玩玩中,增長了知識。

三、大膽創新學法,成效顯著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即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對幼師生學得太死、太被動的現狀進行分析后,就站在學生的角度,創造出適合學生接受水平、欣賞水平,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方法。一是積極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如課前提問我設計了針對性非常強的特色訓練:表情訓練、擬聲摹狀訓練(即幼兒戲劇表演形體訓練)。然后師生共同唱著兒歌練表情:開心,微微笑;著急,跺跺腳;傷心,撅撅嘴;生氣,哇哇叫,氣死我了;我開心的不得了,又拍手,又大聲,哈哈哈,笑得我肚子痛死了;難過得不得了,你的眼淚鼻涕一把找,哭得爸媽皺眉毛,哭得男女老少誰也睡不了覺。我從網上下載了《十二生肖體操》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模仿。再讓學生演《小熊請客》、《“妙乎”回春》,就逼真多了。這對提高學生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非常有效,同時也使多數學生增強了自信,擺脫了心理障礙。二是為避免理論知識枯燥無味,我把理論與練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如配合表情語氣訓練,我設計了“雙簧”練習,如果表演不到位,課外組織學生看網上下載的大兵、趙衛國演的“雙簧”;配合模仿能力訓練我設計了“十二生肖跳舞”的游戲;配合綜合訓練,我設計了一個演(有提示的情況下)、一個猜的游戲,找有表演天賦的學生帶頭做,起示范作用,其余學生跟著學。師生共同學學、練練、評評、點點,在輕松愉快中,情緒高漲,自信心提高,課堂氣氛活躍。

四、將幼兒戲劇教學延伸、拓展

為將“動”的課堂成果不斷發揚光大,我還將此法不斷向其他方面拓展、延伸。一是向幼兒文學其他體裁拓展,讓學生邊表演邊欣賞領悟作品。如學習兒歌《數鴨子》時,我讓學生邊念誦兒歌,邊跳跳、玩玩,結果在歌舞組合中,學生學會了兒歌內容;學習幼兒詩時,我讓學生邊背誦樊發稼的《說話》,邊做出相應動作,對小雞、小鴨、小黃狗、小青蛙擬聲摹狀,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幼兒詩的三大特點。尤其是幼兒故事、童話,在教師啟發下引導學生改編成劇本后,再讓學生表演出來,如童話《小馬過河》,學生演出過程中理解了作品主題、童話特征及表現手法,同時鍛煉了排練能力。在教學中形成了表演欣賞法,使幼兒文學課堂由“靜”走向“動”,學生在動態中欣賞了作品,提高了從業技能。二是向課外延伸。將幼兒戲劇教學成果與第二課堂———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以興趣小組形式進行,并與舞蹈課、體操課、聽說課、寫作課加強融合,保證有充足時間進行練習。在幼兒戲劇教學中,由于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做做、玩玩中學知識,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學的積極性很高,教師教得愉快,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是新課改中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