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生活中的幼兒教育

時間:2022-12-13 03:51:30

導語:淺議生活中的幼兒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生活中的幼兒教育

一、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幼兒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幼兒各方面的行為習慣都還在初步的形成當中,而且,此時期幼兒的可塑性大,生活當中,只要予以引導、教育,相信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一定能養成,這也將會成為孩子終身受用的財富。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總結前人經驗和自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主張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更應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在深刻領悟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我們也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幼兒園的一些生活活動來加強對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例如:最近,我班小朋友洗手時浪費水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孩子邊洗手邊玩水,有的甚至洗完手后不關水龍頭。每次我總是提醒:“把水龍頭關緊!”但稍沒看住,水管的水就流著,針對這種現象,我以小水管的口氣對孩子們說了自己的“煩惱”。當我說到“小水管每天看到有那么多的水從自己身上流下來的時候,它非常的難過和傷心,小水管里的水流呀流呀,它肚子里的水越來越少,等有一天水流完了,小朋友就沒有水洗手了……小朋友聽著“小水管”的講述,教室里安靜極了,相信這次很多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啟發,因為在接下來的日子,浪費水的現象漸漸的減少了,即使偶爾有發生,有一些孩子也回在旁邊提醒他“快關水龍頭,不然水都要流光了”“水龍頭又要生氣了”等,使他們節約水、保護水的意識又有了進一步的增強。

二、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

首先我們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來加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記得幼兒剛進小班時,幼兒園中餐吃蝦,我們總是幫助幼兒把蝦殼剝去后給幼兒吃,又省心、又省事,但殊不知這樣是剝奪了幼兒學習、動手的機會,沒有這樣的訓練機會,我們又怎樣要求孩子去主動做事呢?于是我們改變了過去做法,讓幼兒自己來剝,他們既學到本領,提高了動手技能,同時孩子又有了食欲,可謂是一舉兩得。其次,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還應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提高幼兒獨立生活能力。最后,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信,來增強孩子的勞動觀念,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為他人服務,因為幼兒隨年齡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洗碗、上街買東西,對于孩子正在萌發的獨立意識,我們老師一定要予以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樹立“我會”、“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例如: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通過讓幼兒料理自然角、整理圖書、收拾玩具架,幫助阿姨搬椅子、幫同伴拉拉鏈、扣紐扣等活動,鼓勵幼兒動手做事、同時也讓幼兒在為他人服務的勞動中,也養成為別人做事、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

三、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首先應該融化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在幼兒園,孩子們除了教學和游戲外,其他的時間都處在豐富的生活環境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生活環境,潛移默化地引導教育孩子,培養其良好的個性品質。如:培養的孩子的求知欲,作為幼兒園的老師不一定要一味地教授孩子知識,而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為知識會遺忘,而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學習的“鑰匙”,他就能自己去學習知識和探索知識了。那怎樣在生活中灌輸這些知識呢?我想我們老師只要平時做個有心人就行了,例如:當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到一些生活用品時,我們可有意識地啟發孩子觀察認識它,了解它的名稱、性能和用途等,還可鼓勵孩子自己再想出其他的用途;當帶孩子散步時,我們可以教孩子觀察常見的一些昆蟲、觀察花草、樹木、以及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和變化等,從而在不經意之間豐富了孩子的知識,拓寬了孩子的視野,也培養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再如:當個別孩子在生活中有困難時,我們也可以激發幼兒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關心他……相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孩子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良好的個性品質就一定會形成。

總之,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滲透著教育因素,我們要不斷的深入,挖掘內在的教育價值,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孩子在生活中快樂的成長!

本文作者:陳敏工作單位:昆山市繡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