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自然主義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11-04 09:32:32

導語:蒙臺梭利自然主義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蒙臺梭利自然主義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1蒙臺梭利教育的兒童觀

1.1每個兒童是具有獨特內在生命力的個體

蒙臺梭利認為,每個兒童出生就有著與眾不同的“精神胚胎”,具有與生俱來的、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的生命力,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兒童有成長著的身體,發展著的心靈,通過天生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憑借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與智慧,靠自己的努力將自己建造成人。“一個個體的內在個性與自我,是自然而然發展的,非我們所能左右,我們僅能助一個人實現他自己,為他除去生長過程中影響自我實現的障礙”。因此,讓每一個兒童蓬勃地綻放生命的活力,是教育者和家長的首要責任。他們應該充分了解兒童,為兒童的成長提供充分的物質和精神環境,培養兒童獨立、完整和健全的人格。

1.2兒童是人,是潛能有待發掘的人

在蒙臺梭利的著作中,孩子生命的潛能與精神胚胎幾乎是同義語。蒙臺梭利所說的兒童精神胚胎的成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兒童心理的發展。因為,人的存在意義,更重要的是作為人的精神(心理)的存在。孩子生命的成長,作為人的成長,更重要是其精神的成長。兒童是人,是具有生命力的、區別于其他類的獨特的人,因此要充分保護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精神的成長。在《發現兒童》這本著作中,蒙臺梭利明確指出,孩子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是一個潛能有待發掘的孩子。“既然嬰兒是人,我們就應該把他當做人來對待”。孩子有獨特的性情,我們要真正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個別需要。而不是把他們“像蝴蝶標本一樣定在桌椅上”,因此“必須盡可能支持孩子活動的意愿,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才能幫助兒童成為真正的“人”。因為人區別于他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在于其精神性。因此“促進兒童潛能的發展,使兒童成為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獨立工作,并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時代潮流,保持社會文明和科學進步,促進人類和平的強有力新一代”。是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的最高目的。

2促進兒童發展的環境觀

蒙臺梭利的環境觀與其兒童觀密切相關,每一個體的行為都是其環境經驗的產物,童年的歲月對成年之后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育要創設一個與孩子精神生命基本需要相匹配的環境,讓他們享有更多文化和精神的自由,不讓孩子精神和想象的成長受到壓迫,“那就要建立一個不再壓制孩子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應當要配合孩子的性情,讓孩子在其中自由發展。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行,絕對必須先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孩子的環境做起。這個環境要能保護孩子不受成人世界那些危害孩子學習和發展的重重阻礙所威脅;這個環境要像暴風雨中的避風港、沙漠中的綠洲,成為他們的心靈寄托之所在;這個環境要時時刻刻確保孩子能夠健康正常地發展”。在羅馬的圣洛倫佐區,蒙臺梭利不僅創建了“兒童之家”,而且將罪惡、危險的圣洛倫佐區變成教育、文化和娛樂的中心。整個社區的氛圍環境因孩子發生了變化。這為兒童的發展創建一個安全、優美、良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從精神層面來說,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社會規范的安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蒙臺梭利學校,是一個讓孩子盡情成長的地方。孩子被壓抑的心靈可以在這兒獲得釋放,表達真正的自我”、“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環境”“有助于發展兒童的內在能力”“他不僅會在這里十分愉悅地進行簡單的練習,而且還會在內在精神上充滿活力”,在安全、有秩序、優美的環境中,孩子才有主動探索和發現的欲望。而且,這樣的環境創設應該是刺激孩子自發活動的環境。從狼孩的案例中,蒙臺梭利博士充分認識到環境對兒童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能夠獨立生存、有獨立人格“社會人”的重要意義。在有利于兒童發展的環境中,他們獲得對世界和社會的經驗,在安全的、自由的環境中,兒童不斷地認識世界、積累經驗,學會與人交往,學會生存,使自己成為天地間獨立的人。

3自然教育

在其兒童觀的影響下,蒙臺梭利主張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自然教育的原則。在蒙臺梭利看來,所謂的自然教育,不僅是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接觸自然,更需要遵循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壓抑兒童的天性。因為兒童從3歲到6歲所取得的成就不是靠說教,而是取決于指導其精神建構的天性。它們是人類行為的最初起源,只有在自由和秩序的合適環境中才能得到發展。

(1)人是自然之子,自從地球有人類以來,人類就從與之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中不斷地獲得生存和成長的智慧與力量。因此,蒙臺梭利主張讓兒童多接觸大自然,讓兒童的成長沐浴在大自然陽光雨露的天地之間以獲得大自然賦予人類自身的靈氣。因此,她主張,“讓孩子健壯成長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們沐浴在大自然之中。”同時,為了達到其教育目的,蒙臺梭利還主張讓兒童參加農業勞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責任心,還可以培養他們對世界萬物的思考,這有助于兒童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蒙臺梭利認為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情感,可以使孩子沿著人類發展的自然道路前進。因此她主張教師應引導兒童觀察生命現象。一方面,讓孩子體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愉悅身心,因為兒童運動能力發展受到阻礙時,其心理發展也會受到阻礙;另一方面在孩子照管動植物過程中,培養引導孩子學習耐心和信心的品格;引導孩子們通過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并親歷與體驗生命的神奇與美麗;同時無形中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

(2)在引導孩子發展方面,教師必須給予孩子的幫助是使他們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愿望。蒙臺梭利認為,教兒童學會獨立生存比對孩子所有的事情包辦代替更困難,更需要付出艱巨的耐心與意志和毅力。因為包辦代替就是在兒童自我生命發展的過程中設置愈來愈難的障礙。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卻不知不覺犯這樣的錯誤呢!

(3)蒙臺梭利的自然教育思想,還體現在其對待紀律與自由的關系方面。在蒙臺梭利看來,紀律和自由不是對立的,它是一件事物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建立在自由活動基礎上的紀律意味著自由。由此可以看出,蒙臺梭利所謂的紀律,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幼兒主動的發展。因為兒童心理的發展就像身體的發展一樣遵循著相同的大自然的創造規律,給兒童的最最重要的關懷應該是精神生活的關懷,而精神生活的關懷不是壓抑與指令。所以“真正的紀律不是靠命令、靠說教,而是取決于每個孩子精神生活所產生的一種奇跡”。紀律的形成主要是通過工作(蒙臺梭利這里所說工作,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發活動和自由活動,因為在兒童自發活動和自由活動時,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的時候,他能夠節制自己的行為。)當代科學的教育理念已經充分證明了:工作(活動)和兒童智力、精神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是互相促進的,工作(活動)使兒童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而健康的身體,愉快的精神又促進兒童各方面心理的發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此循環,促進兒童不斷地成長為人,促進兒童成為社會人獨立精神境界的升華。當然,有人認為,蒙臺梭利的紀律教育完全排斥了說理教育,只要仔細閱讀、反復體味蒙臺梭利的著作的觀點,我們可以體會到蒙臺梭利博士的良苦用心以及對教育的真正理解:不論具有獨立精神存在的人類群體還是個體,都是在教育的引導下經過親身的、甚至是艱苦的努力不斷地成長的。因此,筆者認為蒙臺梭利所說的紀律是要排斥舊時代無休止說教、命令、強制所加的紀律。這不僅在蒙臺梭利所處的時代還是當今時代,無疑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4啟示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自我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教育必須依據孩子的天性來發展自己,作為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科學的兒童觀:兒童生來是獨立的人,具有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我們必須盡可能理解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自我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親自經歷、親身體驗關于豐富世界的經驗,建構他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充分展現生命活力的地方。

(2)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如今的電子信息時代,讓孩子孩子遠離了自然,人與自然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少,長久對孩子積極人格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只有親身經歷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才能真正體驗生命的神奇,獲得真正的關于生命的力量。因此,幼兒園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多陪孩子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與靈動。

(3)環境創設方面。改變幼兒園環境創設只是單純為了裝飾的觀念,從更深層次上理解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在環境創設時,不僅要創設有秩序的、美觀的、大量的能夠引起孩子主動探索的物質環境,使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建構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更要為孩子的發展創造自由輕松的精神環境,讓孩子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會獨立成長。

(4)紀律(常規)和自由發展。在這方面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啟示表現在幼兒園常規和促進幼兒發展方面。幼兒園常規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而制定的。然而,正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指出的:“我們的許多幼兒園是不許說、不許動的幼兒園,這是在訓練一群不需要動腦子、不需要思想、不需要靈氣的小木頭人。”這樣的紀律(常規)嚴重地束縛了幼兒思維、想象等各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如何制定常規和促進幼兒發展方面的問題,讓幼兒園成為孩子真正快樂成長的樂園。

作者:雷小朋 雷茹 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