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藝術教育探索
時間:2022-11-21 10:37:42
導語:群眾藝術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當今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式與課題,必須以新的思路與舉措來應對。基于此,文章從群眾藝術教育意義新識、群眾藝術教育原則新解、群眾藝術教育內容新擴、群眾藝術教育方式新創四個理論層面,對這一新課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為群眾藝術教育提供全新的理性思辨與教育實踐參照。
關鍵詞:多元文化;群眾藝術教育;以人為本
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日益多元化。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藝術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勢與問題,肩負著新任務,也有著新內涵。對此,群眾藝術教育必須以全新的思路與舉措來應對,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從群眾藝術教育意義新識、原則新解、內容新擴、方式新創四個層面,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群眾藝術教育展開探討。
一、群眾藝術教育意義新識
當今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對群眾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形成全新的認識。只有在思想認識上充分理解藝術教育在當今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義,才能做好全新的群眾藝術教育工作。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的重要意義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謂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①也就是說,文化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許多人認為:國家與民族之間各種各樣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文化的競爭。因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與血脈,文化素質是國民素質的核心與生命。因此,在當今的文化背景下觀照、考量群眾藝術教育工作,就需要從文化的視角、文化的高度、文化的深度來認識這一問題。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群眾藝術教育自然是群眾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群眾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培養專門的藝術家。在當下快節奏的高科技電子化時代,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科技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藝術教育的重要功能——普及藝術知識,提高人的藝術修養、想像力和創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人格等,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藝術教育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于全民族精神素質的提高,對于人文精神的高揚,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②
二、群眾藝術教育原則新解
當今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藝術教育的第二個問題,是關于群眾藝術教育原則的新解讀。教育原則作為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規律的客觀反映與教育經驗的科學總結,其對于群眾藝術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新形勢下群眾藝術教育工作也必然有新的教育原則,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項:
(一)人性化原則
21世紀是一個人性化時代,“以人為本”是時代的主題。群眾藝術教育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必須遵循人性化教育原則,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與文化主人的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認真貫徹“人民群眾是文化的主人”的思想;認真貫徹“教育就是服務”的思想。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者在群眾藝術教育活動中,應與群眾交朋友,手牽手、心連心,實現情感的互動,在雙向交流中實施藝術教育;要充分考慮到群眾的文化需求、藝術愛好、藝術特長;要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藝術教育,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在群眾藝術教育過程中,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促進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讓藝術教育成果惠及所有的人民群眾。
(二)科學化原則
群眾藝術教育工作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堅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謂“科學化”,指的是按照科學規律辦事,而“科學”則是運用規律、定律、定理、范疇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與規律的知識體系。它是社會意識形式之一。按研究對象的不同,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數學;按與實踐的不同關系,其又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科學來源于社會實踐,并服務于社會實踐。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在黨的十七大上,總書記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中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指明了我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為此,群眾藝術教育必須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行符合科學特點與科學規律的運作,切忌主觀隨意性。
(三)普及化原則
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要堅持群眾文化的普及化原則,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不可貪大求洋,片面追求高精尖和高大上。普及指的是普遍地傳到所有地區;或普遍推廣,做到大眾化,而不是小眾化。群眾藝術教育要力爭做到全方位覆蓋,尤其對于老少邊窮地區,更要加強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要從文化扶貧的高度,強化藝術教育工作。因此,要對群眾藝術教育工作制定總體規劃,落實實踐路線圖與時間表,以使普及化原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通俗化原則
群眾藝術屬于俗文化范疇,通俗性、淺顯性、草根性是其基本屬性。因此,群眾藝術教育工作也要堅持通俗化原則,尤其是在當今文化背景下,不要走向“片面高雅”的誤區。所謂“通俗化”,指的是淺顯易懂,符合一般人的審美水平和需要。作為通俗文化的群眾文化,可以出藝術精品,但并不能以出藝術精品為唯一目標和核心任務,而應首先做到以俗通眾、以俗達雅,逐步實現雅俗共賞的目的。
三、群眾藝術教育內容新擴
當今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藝術教育的第三個問題,是關于群眾藝術教育內容的新拓展。群眾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整個群眾藝術教育的憑借與依托、核心與保證。因此,新的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新的擴展。
(一)多樣性
當今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要以新的藝術內容為主,實現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如將網絡藝術創作(網絡音樂、網絡繪畫、網絡書法等)納入群眾藝術教育的范疇。
(二)娛樂性
當今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要強化寓教于樂,強化娛樂性。寓教于樂是藝術教育的根本屬性之一。無論是智力游戲還是體力游戲,都可以開發人的智力、培養人的藝術修養與文化素質。如現代化的網絡游戲、電子游戲等,也可以有選擇地引入群眾藝術教育的內容中,通過正確的引導,一定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此外,影視劇欣賞、新型文藝節目欣賞等,也應當納入群眾藝術教育之中。
(三)新潮性
當今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要以新潮性為重要組成部分。新潮性又以時尚性為核心標志。所謂“時尚”,指的是“一種外表行為模式的流傳現象。如在服飾、語言、文藝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們采用、模仿和推廣。表達人們對美的愛好和欣賞,或借此發泄個人內心被壓抑的情緒。屬于人類行為的文化模式范疇。時尚可看作習俗的變動形態,習俗可看作時尚的固定形態。”③如時下流行的騎馬舞等群眾藝術活動,就是時尚化的群眾藝術的新內容。
四、群眾藝術教育方式新創
當今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藝術教育的第四個問題,是關于群眾藝術教育方式的新創造。方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方式,方式反過來又對內容有反作用。具體而言,群眾藝術教育的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以新的藝術活動為載體
當今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藝術活動為載體,將教育融于活動中,在活動中實現動態教育。如廣場舞表演、秧歌舞表演、聲樂演唱、器樂演奏、書法創作、繪畫創作、小品創作與表演、相聲創作與表演、快板創作與表演等各種藝術活動,都是有效的群眾藝術教育新手段。
(二)以新的藝術輔導為抓手
藝術輔導是我國傳統群眾藝術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館”的定義是:“中國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進行社會教育而設立的事業機構。也是群眾從事文化娛樂的場所。通過舉辦講座、展覽、閱覽、演出等活動,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并組織和輔導群眾業余藝術表演和文藝創作等。”④可見,藝術輔導是群眾藝術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方式。而以新的藝術輔導為抓手,指的是藝術輔導要從教練引導變為互教互學、雙邊互動、教學相長,以充分體現新的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工作者與群眾的平等關系與親密關系。
(三)以新的思維方式為統領
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藝術精神為統領,這種新的藝術精神又以創造性思維為支撐。所謂創造性思維,指的是“產生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它能突破常規和傳統,不囿于既有的緒論,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開拓性、靈活性、獨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規性等基本特點。在創造性思維中,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淵博的科學知識等智力因素,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獨立自主的創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著重要作用。”⑤創造性思維的方式,又包括發散性思維、跳躍式思維、逆向思維等。群眾藝術教育方式的創新,集中體現在對這些新的創造性思維方式的正確運用上。
五、結語
此外,群眾藝術教育要充分運用新的高科技,以各種新手段為重要的創新方式,為整個群眾藝術教育提供強大的助推力,如電子傳媒(網絡、微博、微信等)也可以在群眾藝術教育活動中展現出新活力。當然,這種高科技方式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尚待逐步完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群眾藝術教育的意義、原則、內容與方式都有了新的變化。群眾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進取,掌握新的文化動向,為我國群眾藝術教育工作進行全新的探索。
作者:周偉 單位:泗陽縣文化館
注釋:
①③④⑤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858,1669,1860,221.
②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0.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應用
- 下一篇: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