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
時間:2022-12-09 03:26:07
導語:簡述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寓教于樂”任何德育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是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音樂正是借助于有組織的音響活動,去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在音樂藝術的氛圍中、使學生受到熏陶,心靈得以凈化。
2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2.1音樂教育的文化內容
音樂教育的文化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從歌曲教學、欣賞教學等進行歸類,并系統的進行文化素質教育。1了解音樂家的生平事跡,頑強的生活、創作的毅力,音樂作品的意義價值,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所表現出的頑強人生和它的時代精神;2了解世界各國及祖國的人文地貌、民情風俗、音樂風格如: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的異國風情,新疆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的民族風情;3認識傳統的音樂童話故事如:《彼得與狼》,敘事歌曲《蘭花花》的寫實音樂知識;4了解中外樂器的發展史等。
2.2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是以音樂別史、音樂題材、音樂體裁、音樂的民族精神、風格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道德的升華,它以崇高優美的音樂語言喚起人們對美好未來追求的思想感情,學生則是從音樂形象引起的情感感染而得到思想審美的教育,如:對《祖國頌》、《我愛你中國》、《歌唱祖國》、《走進新時代》等合唱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對心靈撞擊出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追求真理”的火花,充分培養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利用音樂形象的思想性、激發學生的思想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因素,使其自覺樹立一種生活的信念和理想以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2.3音樂教材
音樂教材內容應是豐富的、鮮活的、選擇學生宜于接受的,由淺入深的拓寬音樂教育的空間,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融入德育內容,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黃河大合唱》是學生們早已熟悉的,作品創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近80年的歷史,但學生們唱起時依然能感愛到作品的宏大氣勢,黃河的洶涌澎湃,體會中國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斗爭的偉大形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2.4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方法是借助教材中的歌曲作用,用優美的音樂旋律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發自內心的高尚情感,以達到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振奮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如:歌唱最易使學生直接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過程,歌曲以它獨特的美———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表達的情感美,在學生心靈中扎根,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凈化學生的心靈,美化學生的行為。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傳唱了四代人仍然備受人們的喜愛,上下起伏的優美的旋律,貼進兒童化的語言,使歌曲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歌聲隨著琴聲,一張張笑臉是那么燦爛,學生們盡情抒發著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3在音樂課外活動中開展德育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僅靠音樂課堂實施是遠遠不夠的,要給學生實踐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身心的陶冶,提高美的欣賞水平,得到更多的德育教育,通過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學生擴大音樂視野,增長音樂知識、發揮音樂的創造性,鍛煉音樂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和愛好,促進身心健康。另外通過開展各種緊張激烈的競賽,從中滲透教育,如:歌詠比賽,通過演唱那些激勵一代又一代奮勇前進的歌曲,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愛國情。學生們不但在藝術水平上有所提高,對加強集體主義感是一個最好的體現。
總之,音樂教育中加強德育教育,不但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鮮明的音樂形象,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浸入學生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產生巨大的形為力量。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樹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文作者:楊永蘭工作單位:伊犁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簡述音樂教學的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芻議民居建筑文化內涵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