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2-20 02:35:09
導語:簡述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
(一)音樂教學的目的
《大綱》要求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促進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同時還要了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文化視野并且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綱》中還要求在音樂教學中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他們共處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二)音樂教學的內容和要求
如表1所示,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識譜等。首先,要求學生學唱一定量的中外優秀歌曲,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能夠獨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積累和背唱一定數量的歌曲。學習輪唱和二聲部合唱,提高與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聲音和諧、均衡,能夠理解指揮的意圖。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基礎上,進行唱歌基本技能練習,提高歌唱表現力。了解保護嗓音的常識,防止喊叫和用嗓過度。其次,要欣賞一定量的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重視學習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進一步了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聽辨常見樂器的音色,了解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和常見的音樂體裁。再次,根據不同條件,可選學簡易的樂器,所選樂器,應注意音準和音色并鼓勵師生自制簡易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所選樂器的演奏方法,逐步提高演奏表現力,能演奏并積累一定數量的簡單樂曲。最后,在小學音樂課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簡譜或五線譜知識,五線譜教學用首調唱名法,通過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聽辨節奏、旋律和視唱樂譜的能力。
(三)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
《大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的有關規定,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實際制定的,是初中音樂教學的根本依據,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幾個重點:
1.弘揚民族優秀音樂文化
音樂是文化的部分,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特征。為此,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應融入中國各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從而增加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為弘揚民族優秀音樂文化,體現各地區音樂教學的特色,各地可自選鄉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學內容總量的20%。初中的音樂教學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與音樂興趣和音樂能力培養、音樂知識學習的有機結合,教材的選編應體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還應注意題材、體裁、形式、風格的多樣化,突出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
2.奠定學習音樂的基本知識技能
雖然目前我們對歐洲中心主義的音樂理論和教學體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目前西方的音樂理論和教學方法仍然是初中音樂教學最好的依據和方式,在我們極力主張民族音樂體系建立的同時,以西方音樂體系為基礎是必要和不可回避的。所以,我們《大綱》中要求的唱歌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識譜教學都要以規律的音樂體系為根本,在教學過程要注意情感體驗,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用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其文化素養,豐富其情感。在選擇教學用譜的指導思想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識譜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學習,注意和唱歌、器樂、欣賞教學的配合。既要避免單純的知識教學,機械的技能訓練,又要適當注意自身體系的循序漸進和內容的完整。
3.多形式運用保障教學效果
音樂是聲音藝術、聽覺藝術。音響對于欣賞和學習音樂至關重要,是保證音樂教學正常進行的必備條件。音樂教材應包括課本和音響兩種形式,音樂教學必須逐步做到配備高質量的音響,現階段的實施方法就是多媒體技術的正確運用。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多樣的信息媒體包括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形式交互展現給學生,從不同的感官上帶給學生多方位的影響,從而達到教學的高效率。
《大綱》對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都做了詳細的要求,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實際上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而存在的,所以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要本著幾個基本的原則:
(一)輔助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教學不能以多媒體簡單地代替教師的傳授,仍然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功能,同時突出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我們應該將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點睛之筆,這樣才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音樂課堂的授課效果。課件制作應制作得簡潔美觀,操作簡單可行,內容選擇得當,電腦多用于解決一些語言無法說清的新問題。不能把音樂課上成動畫欣賞課,課件制作的畫面不宜過于繁多,操作不宜過于復雜,不能因為課件的使用影響學生對音樂本質的理解。
(二)視聽統一原則
多媒體課件制作中采用聲畫結合和動畫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視聽統一原則,看到的畫面和聽到的音樂要協調統一,這樣才能通過調動欣賞者的感受來實現教學目標,而不扼殺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也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張揚學生的個性。音樂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喜好和積極性,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過課件過于具體地表述一切音樂內容,這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情感想象和藝術聯想①。
(三)適度信息原則
適度信息原則是指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件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短時間內接收超量信息,會使學生大腦處于停滯狀態,結果是變傳統的“人灌”變為“機灌”,不但不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也要適度,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來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②。
三、結語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聲音、影視、圖像等于一體,對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好的效果。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掌握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原則,通過精心設制、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切實地解決教師無法講清課本中的某些重點、難點,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果之目的。
本文作者:張翰玉工作單位:蘭州城市學院
- 上一篇:電路課程教學質量研究
- 下一篇:建構主義的多媒體技術探討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