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情感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11 08:55:09
導語:音樂情感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藝術最明顯的表現特征就是抒發情感,透過音樂作品感知作者內的心世界,可以說情感是音樂審美的中心。在大學音樂課堂上,融入情感教學,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演唱音樂作品時,讓學生有投入真摯的情感,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二)情感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藝術魅力,攝人心魄的藝術美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作品的意境美能夠將人們的思想與靈魂帶入另一個世界。藝術是心靈的體操,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可以改變和調節學生們的精神狀態,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娛樂身心。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感氛圍來引導學生在審美活動中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的情趣。
(三)情感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個性化的情感教學能夠進一步增強師間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營造更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營造的情感氛圍和藝術情調使學習者得到更好的藝術享受,共同表達藝術情感,經過師生的共同欣賞和再創造,讓音樂活起來。通過情感教學使音樂課堂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和藝術情調。讓音樂藝術走出書本,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在音樂的海洋里,讓美妙的音樂與學生的心靈產生碰撞,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也會得到激發,學習效果更為明顯。
(四)情感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情感體驗中去,使學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去理解音樂所賦予的真實情感,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過程成為心與心的交流。情感的溝通使學生更容易對音樂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和形象的認同,從而塑造了完美人性的音樂教育。通過鑒賞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幫助形成一個正確的真善美觀,豐富情感的具體感受,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一次靈魂的洗禮和人格的升華,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與高尚的情操。
(五)情感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
在大學音樂課堂上注入情感教學可以改變和調節學生自身的精神狀態,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娛樂身心。情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真實的反映,情感充沛的音樂作品才能觸動人們的心靈,而從藝術價值角度來講,音樂是一門最具有情感的藝術。
二、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途徑
(一)借助媒介,創境生情
情緒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情緒從本質上說都是通過“以境生情”的模式發生的,客觀事物是人類情緒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情境與情感有內在的聯系,一定的情境內容直接引發人們相應的情感,情緒波動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情境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想使學生領悟作者所表現的情感,并從中仔細體會,那就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再現作品所表現出的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領悟作者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更能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景。這里的借助媒介,是指運用圖畫、電影、紀錄片等以印象渲染情境,以圖畫、劇情等顯示當時作者所處的情境。我們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在互聯網上收集相關的資料,下載安裝一些音樂制作軟件,將收集到的圖片、音樂等素材編輯成視聽課件。這些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情境展示能直接再現作者所處的情景,從而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同名戲曲片和舞蹈片,很快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使他們對作品的背景資料生活畫面有一個生動的了解,這樣就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利用媒介制作視聽教材,能拓寬音樂情境設計的空間,讓音樂情境盡現,激起學生的情感。又如,在欣賞《春節序曲》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老百姓過年時的熱鬧場景,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會更能使學生體會領悟作者的內心情感。
(二)親身實踐,入境生情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切體會到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融入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中,以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情感,在成功的體驗中建立起積極的情感并實現自我的價值。例如歌曲《望星空》表達的是一位軍人妻子對駐守邊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在指導學生試唱時,要教他們仔細體味軍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愛戀、敬慕等多重情感,從而使學生能莊重、深情地演唱這首歌,這樣不僅使聽者受到感染,學生自己也會在演唱中受到一次感情的洗禮。
(三)激發興趣,以趣生情
在青少年的認知行為中,感性因素強,理性因素弱。他們往往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學習的內容。對于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學習內容,他們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學習動力也很高漲;而對于覺得沒有興趣的,枯燥的學習內容,他們往往感到厭煩。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十分強調兒童的內在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兒童的良好情緒,對于培養學習愿望起著較大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整個教學產生興趣,讓學生帶著熱情參加到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這是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達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對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產生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運用一切方法啟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一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不要滿堂講、滿堂問,而是要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點撥;用欣賞的語氣給予肯定和鼓勵,用激情的表現帶動和感染,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想象,在平等、民主、和諧,激情的氛圍中真正激發學生思想的情感火花。第二,教師還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現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學、參與教學,趣味教學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欣賞名作,以美育情教育學家蔡元培這樣認為,美育可以“陶養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的審美教育,其根本任務就是完成對受教育者的美的心靈的內在建構……音樂的情感教育,必須是以美育為前提”。所以,音樂教育正是利用了音樂和美育的情感性特點,通過審美來育情。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精神和文化需要,選擇情感更高尚、健康的作品,通過對不同題材的音樂名作的欣賞,使學生領悟到不同類型的情感,受到深度感染,激發起他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的美好情感。
三、結束語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只有當情感體驗和藝術實踐做到完美的結合和統一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學習和表達音樂作品,通過音樂來傳遞自身內心情感的投射與釋放。所以,作為大學的音樂教師,必須具有更全面和更廣泛的文化知識底蘊及藝術修養,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設定,加強情感交流,才能滿足新時期下的教育要求,培養出更高水平的音樂人才。
作者:劉禹彤 單位:山東女子學院講師
- 上一篇:高師本體論音樂教育論文
- 下一篇: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