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的結合

時間:2022-04-11 03:26:33

導語: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的結合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結合的必要性和音樂與游戲結合的策略,以及幼兒音樂教育寓教于游戲,培養幼兒的音樂細胞,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音樂;游戲;結合

信息和網絡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幼兒時期的教育成長。正確實施美育,對促進孩子個性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戲與音樂活動的結合是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

一、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結合的必要性

幼兒階段是人生奠基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玩樂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進行學習認知、探索世界的方式,將音樂學習與幼兒的游戲活動融為一體,能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審美意識與能力。幼兒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具有針對性的幼兒音樂教育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年齡小,有意控制力差,音樂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適合的手段誘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凡是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注意力就會集中,出現探索嘗試的欲望。這就要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避免長時間讓幼兒學習過于單一或較為抽象的音樂知識。幼兒學生可塑性很強,教師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幼兒學習興趣或需求的轉移,幼兒會逐漸失去對音樂活動的期盼,還會限制幼兒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對于3-6歲間的幼兒音樂教學中,要緊抓幼兒學生的愛玩的天性,以幼兒的需要為基礎,以“新”“奇”“異”來誘發幼兒對音樂游戲活動的喜愛,實現游戲與音樂教學的結合。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音樂游戲中學習到具體的、可理解的內容,從而培養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并學習到音樂知識,對提高幼兒音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與成年人具有很大不同,他們自制力弱、好奇又好動,而且天生貪玩。意大利教育學家蒙特利梭說過幼兒的心智是“有吸收性的心智”,“兒童有一顆能夠吸收知識的心靈。”由于游戲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實現音樂與游戲的結合,可以吸引幼兒自覺參與到音樂游戲之中。此外,幼兒期階段是人萌發創造力的關鍵時期,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可以為他們拓展一個巨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同時可依靠游戲的趣味性來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音樂與游戲的結合可以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端正幼兒的學習態度

對于剛剛具有一定思想意識的幼兒來說,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幼兒對身邊的事情總是充滿著疑問,這正是他們追求知識的重要表現。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抓住幼兒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游戲來激發幼兒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熱情,使幼兒能夠在音樂游戲中最大限度的展現自己。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實現寓教于游戲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端正幼兒的學習態度,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結合的策略

音樂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音樂細胞和感官發育,而且還有利于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因此,幼兒音樂教育中要抓住幼兒的心理行為特點,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而游戲與音樂的結合則是一條重要途徑。具體來說,實現游戲與音樂的結合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音樂游戲中的音樂旋律要易于記憶

音樂游戲需要在特定的音樂伴奏下進行,但由于幼兒缺乏較強的音樂理解能力,在音樂游戲進行過程中,幼兒往往只對游戲產生興趣,忽視了音樂部分。音樂游戲完成之后,幼兒難以掌握應學的音樂知識。因此,為了有效完成音樂游戲,要選擇那些易于幼兒記憶的歌謠,例如音樂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歌詞中寫到“一根手指頭呀,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兩根手指頭呀,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歌詞重復易記,具有明確的指令性語言,幼兒可以在音樂伴奏下根據歌詞來做動作,從而輕松愉快的進行游戲,并掌握了音樂歌詞和動作要領,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結合首先要做好音樂的選擇,確保音樂旋律優美,歌詞簡單,這樣幼兒學生讀起來才回更加順口,便于幼兒記憶,教師只需稍微引導,音樂游戲便可順利完成。

(二)精心設計游戲形式

幼兒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濃烈的好奇心,但是幼兒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轉移,游戲是吸引幼兒學習的重要教學方式,只有不斷增強游戲的新穎度和趣味性,才能實現對幼兒學習積極性的持續激發。因此,音樂教師要緊抓幼兒的心理行為特點,同時結合各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游戲活動形式和內容,確保音樂游戲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娛樂性,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幼兒園中班歌唱游戲活動《風》,用用力吹風的方式使PPT中的蘋果由青變紅,使孩子們興趣度極大的提升。此外,音樂游戲的設計要以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游戲要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表現力、音樂基本技能等,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三)促進音樂故事情景化

由于幼兒年齡尚小,他們難以準確理解音樂游戲中所蘊含的藝術性與趣味性,為切實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強化幼兒與音樂的溝通,將音樂游戲進行故事情景化設計是一個有效舉措。教師可以以音樂內容為依據,設計出一個具有故事性的角色扮演游戲,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氛圍,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角色去表演,充分彰顯出音樂游戲的趣味性,同時幼兒在故事情節中也深刻學習到了音樂的知識。比如在進行《搖啊搖》音樂教學中,故事可設計為媽媽和娃娃兩個角色,在音樂伴奏下,由一個幼兒戴著頭巾扮演“媽媽”,另一個幼兒吃著奶瓶扮演“娃娃”,模擬媽媽抱娃娃的情景。在音樂游戲進行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帶有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充分體現出媽媽對娃娃的愛。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實時的點撥,及時的向幼兒講解音樂知識點,使幼兒在音樂游戲中既能體會到游戲的樂趣,也能學習到自身能力范圍內的音樂知識,最終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

(四)延伸音樂節奏性

音樂游戲只是幼兒音樂教育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形象生動的培養起幼兒與音樂之間的聯系,但是無法真正實現幼兒對音樂旋律、節奏的掌握。因此,幼兒音樂教育需要在音樂游戲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通過表演、模仿、樂器打擊等游戲來增強幼兒的音樂感知和節奏性,以此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易于理解的圖案來創設音樂區域圖譜,使幼兒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知識;其次,充分發揮出音樂玩具的作用,練習幼兒對聲音的辨別能力,通過鈴鼓、三角鐵、鈸、雙響筒、圓弧響板、蛙鳴筒、沙球、卡祖笛等發聲器材發出聲音引導幼兒選擇正確的音樂器材;最后,在音樂旋律下讓幼兒自主選打擊樂器進行有節奏的擊打,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最終實現音樂游戲的根本目的。綜上所述,音樂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培養幼兒的音樂細胞和感官發育,還有利于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為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必須加強音樂與游戲的結合,寓教于游戲之中,從而培養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作者:董青 單位:安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謝湘娜.試論幼兒學前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交互作用的意義與必要性[J].讀書文摘,2015,(20).

[2]田浩人.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游戲互動分析[J].音樂時空,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