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化資源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6-28 11:11:49

導語:音樂文化資源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文化資源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運用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是個人啟蒙音樂教育,對音樂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決定性影響。中原音樂文化歷史悠久,類型豐富,正是幼兒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因此要將中原音樂文化引入到教學中,帶動教學理念、內容、方法等多個環節的革新,在推動幼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原音樂文化的傳承開辟出新的路徑。

關鍵詞:中原音樂文化;幼兒音樂教育;開發和利用

一、中原音樂文化概述

“中原”一詞,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是指河南省。本文所論述的“中原”即狹義上的河南省。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淀形成了無數文化財富。音樂文化正是其中的一顆明珠。與其它地方音樂文化相比,中原音樂文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豐富性。中原音樂文化的類型是十分豐富的,民歌、民樂、舞蹈、戲曲、曲藝等無所不包,每個地區都有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并受到了當地人的普遍喜愛。其次是連續性。中原地區在中國古代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中,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這也使得中原音樂文化有著突出的連續性特征。從中原各地出土的文物來看,其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并對周邊地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最后是典型性。所謂典型性,是指中原音樂文化既具有傳統音樂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的完美結合,所以才能歷經千年的傳承而不朽??梢钥闯?,中原音樂文化不僅是河南的寶貴財富,更是全國、全世界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中原音樂文化,正是當代人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二、中原音樂文化資源與幼兒音樂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幼兒音樂教育發展需要。幼兒音樂教育是個人音樂教育的開端,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當下幼兒音樂教育資源難言豐富,很多幼兒園都還唱著幾十年前的老歌,甚至將一些并不適宜的流行音樂引入其中。而且“教師對樂曲的選材往往僅考慮了幼兒的幼稚性,這對拓展幼兒的藝術視野是非常不利的?!盵1]而中原音樂歷史悠久,類型豐富,民歌、器樂、舞蹈等無所不包,并與幼兒的生存和成長環境具有區域適應性,完全可以使當下的教學資源得豐富和擴展,并引導幼兒對傳統文化有初步的了解、認知和感悟,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二)中原音樂文化的傳承需要。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包含中原音樂文化在內的各類傳統文化都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對于文化傳承來說,最關鍵的因素莫過于“人”,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實現活態傳承。所以培養認同中原音樂文化、掌握中原文化技藝的人,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從這個角度來說,幼兒正是最佳的人選,從幼兒階段培養他們對中原音樂文化的認可與喜歡,可以引導他們成為潛在傳承人,為中原音樂文化發展打下最為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中原音樂文化資源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開發和運用

(一)樹立正確理念。將中原音樂文化引入到幼兒音樂教育中,絕非是突發奇想或趕風潮,而是有著特殊的意義和明確的目的。所以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理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明確培養目標。在新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音樂核心素養的新目標。既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對此也是完全適用于幼兒音樂教育的,在審美感知方面,要引導幼兒感受中原音樂文化的特點,形成對中原音樂文化風格的初步認識。在藝術表現方面,則要鼓勵幼兒以富含想象力的方式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如民歌演唱、器樂演奏、音樂情景劇等。在文化理解方面,則要引導幼兒樹立起多元音樂文化觀,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都有著優秀的音樂文化,中原音樂文化正是其中之一,要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學習和創造。其次是把握教學原則。只有通過多項教學原則的把握,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第一是適宜性原則。之所以引入中原音樂文化,就是因為其與當地幼兒園在地域上的一致性和適宜性。所以要選擇那些最典型、最喜聞樂見的內容。第二是選擇性原則。面對豐富的中原音樂文化,要結合幼兒的心智發育特點,將那些最適宜的內容為我所用。第三是實踐性原則。要避免單純的理論講述,而是給幼兒更多的表現和創造機會,引導他們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中來,親身感受中原音樂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二)選擇合適方式。與普通音樂教育相比,中原音樂文化這項學習內容和幼兒這個學習主體,都是帶有一定特殊性的,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要注意對教學方式的靈活選擇,即以怎樣的形式讓兩者融合的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是音樂欣賞。音樂欣賞是接觸一門音樂文化最直觀的方式。所以要讓幼兒直接面對中原音樂文化,或者是觀看音頻視頻,或者是到現場觀看演出等,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對中原音樂文化的初步認識。其次是收集。幼兒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與周圍環境不斷互動的過程。可以通過收集的方式,讓中原文化音樂文化長期成為幼兒關注的對象。如中原民歌、器樂、曲藝等演出資料、表演時需要的服飾道具等,并進行梳理和歸納,這對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極為有益的。最后是創造。創造是幼兒學習中原音樂文化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幼兒,全面參與到各類音樂活動中來,最終的結果并不重要的,而是讓幼兒親歷這個過程,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而且幼兒的實踐活動,還可以產生帶動效應,讓更多人參與到中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來。(三)加師資建設。與基礎音樂教育和高等音樂教育相比,因幼兒年齡較小,心智發育水平有限,所以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將中原音樂文化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但是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教師都沒有接受過系統學習中原音樂文化的經歷,在認知上存有偏差,能力上存在不足。所以必須補足教師這個短板,繼而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首先,幼兒園要認識到將中原音樂文化引入到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以專題培訓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其次,要鼓勵教師以各種形式進行自學,如向民間藝人拜師學藝、進行田野采風活動等;再次,要邀請民間藝人走進幼兒園,開展專項活動,給在校教師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只有幼兒園教師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并與幼兒園形成良好的配合,全面提升和豐富自我,才能在幼兒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為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保障。(四)創設教學情境。一方面,中原音樂文化是中原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情境性特征;另一方面,對于幼兒來說,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創設出逼真的情境,那么將會從本質上提升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所以在將中原音樂文化引入到幼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情境教學,給幼兒以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他們的審美體驗。具體的情境創設方式也是靈活多樣的。比如可以經常播放河南民歌、民間器樂,帶領幼兒參加主題文化活動,打造中原音樂文化主題教師、博物館等,讓幼兒感到中原音樂文化是無處不在的,成為他們學習和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情境創設外,“通常情況下,幼兒都喜歡游戲,幼兒活潑好動,對于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新奇感。”[2]所以教師還可以嘗試開發多款中原音樂文化主題游戲,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同時,要求幼兒園要拿出專項資金,給活動開展和情境創設以長期和有力的支持,使各項實際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是個人教育的開端,音樂教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中原音樂文化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也急需在當代開辟出新的傳承路徑。所以將中原音樂文化與幼兒音樂教育相融合,不僅可以使當下的教學資源得到豐富,帶動多個教學環節的革新,而且可以讓幼兒接觸、理解和喜歡這門文化,成為新的傳承人,使幼兒園成為新的傳承基地。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從融合的必要性談起,分析了具體的開發和運用路徑,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也相信會有更多優秀的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到幼兒教育中,實現互動和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昱.幼兒園音樂教育價值訴求的迷失[J].當代音樂,2016,(21):31.

[2]郎敏.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淺析[J].當代音樂,2016,(21):43.

作者:范珂 單位: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