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如何完善與音樂心理學的融合

時間:2022-10-31 09:39:48

導語:音樂教育如何完善與音樂心理學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如何完善與音樂心理學的融合

摘要:音樂是一門重要的人類藝術,是人類思維與智慧的結晶,音樂教育也成為了高校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學科。但是,在該學科體系中,音樂心理學并沒有受到高校教育廣大從業者關注,只關心音樂的樂理教育,忽視該學科對高校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學生藝術情操的培養,沒有從根本上重視該學科心理學地位,成為了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需要相關專業人士關注與思考。

關鍵詞:音樂教育;心理學;教育學

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各個學科之間交流與聯系逐漸加強,學科之間交叉與融合得到廣泛關注。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影響深遠,特別是該學科心理學對學生的教育。本文從音樂心理學內涵入手,分析音樂心理學在該學科中的地位,與該學科其他分支的聯系。最后,提出該學科教育與心理學相融合的方法。

一、音樂心理學內涵

(一)音樂心理學基礎知識。音樂心理學源于歐洲對于心理領域研究的成果,它將音樂藝術與現代社會人類心理學相結合,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對現代高校學生心理完善與健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該學科的心理學開始逐漸系統化、專業化,并且引導高校學生通過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與訓練,形成與提升審美能力,在生活與學習中進行藝術的、審美的思考。從而使人生變得豐富、充實[1]。(二)音樂學科中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聯系。音樂教育屬于教育事業中不可忽視的一門學科,也是我國高校教育事業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強高校學生藝術感官體驗,以及生動的表達能力,引導高校學生使用藝術眼光、藝術思維對生活進行思考與反思,從而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尋找生活的意義。1.在音樂教育學中,心理學是其思想核心。音樂是一門關于人的藝術,而音樂教育的對象也是人。因此,人是音樂教育學與音樂心理學的核心,對人的心理進行研究便成為音樂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雖然,我國高校教育在體制、觀念、思想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但不變的依然是對高校學生的心理教育。如此,才能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高水平人才。2.音樂心理學中,教育學是其應用關鍵。在新教育形勢下,專家學者對音樂心理學不斷研究,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對高校音樂教師來說,如何應用研究成果,如果對高校學生進行音樂心理學教育,讓學生在該學科學習中真正獲益,這也是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由此,不得不將教育學應用于音樂心理學之中,從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層面,對該學科心理學的應用進行有效指導。

二、音樂心理學與該學科體系

音樂學科體系十分復雜,不僅僅包括心理學與教育學,還涉及到社會學、美學等其他學科,綜合性極強[2]。因此,音樂心理學與該學科其他分支關系密切。(一)音樂體系中的社會學與心理學音樂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是音樂社會學的研究重點。但是,該學科社會學無法對音樂創作、發展與社會的聯系進行獨立研究,需要結合心理學才能將研究有效進行下去。(二)音樂體系中的美學與心理學音樂能夠對高校學生進行審美方面的陶冶,為提升其藝術情操奠定基礎。但是,音樂美學對高校學生如何起作用、怎樣起作用無法進行把握,這就需要該學科心理學發揮作用。

三、如何完善音樂學科中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融合

(一)改善音樂教學模式。將音樂心理學與教育學進行融合是該學科的一個創新,因此需要改善音樂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科發展,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3]。改善音樂教學模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音樂教育理論的改善,這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對該學科心理學與教育學進行專業研究,對傳統、保守教育觀念進行針對性更新;另一方面是音樂教育實踐的改善,高校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一線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學生學習情況和藝術水平。因此,為改善音樂教育方法積累經驗,奠定基礎,使改善音樂教育實踐成為可能。(二)對高校學生進行針對性音樂教育。在學習能力、藝術鑒賞力和性格等方面,每個學生都各不相同,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高校學生的音樂教育不能一概而論、如法炮制。需要高校音樂教師了解、分析學生音樂才能之后,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與指導。如此,才能提高高校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做到音樂心理學與教育學真正融合。(三)注重音樂教育實踐。音樂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它需要通過實踐才能使人們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偉大[4]。同樣,高校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成果也需要通過實踐才能得知。一方面,音樂教育使用旋律、節奏、音調、音色等感官刺激對學生產生作用,這需要通過高效音樂教師的教學實踐來完成;另一方面,學生使用音樂知識與音樂原理,創作音樂、感受音樂,這需要通過學生的音樂學習實踐來完成。因此,音樂教育實踐成為音樂教育的檢驗標準,被廣大教育人士所關注,成為完善音樂學科中心理學與教育學融合的重要手段。

四、結語

音樂教育是人類教育工程中的偉大事業,不只在我國如此,這已經成為全球人類的共識。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國教育不斷經歷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促使國民開始關注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發展可反作用于經濟,提高經濟水平。增加教育投入,特別是高校音樂教育投入與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學生藝術情操,將音樂教育與該學科心理學相融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夢.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首都師范大學“21世紀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J].人民音樂,2010,04:63-65.

[2]許蓉.音樂心理學—高校音樂專業新課程之設計[J].藝術教育,2009,12:44.

[3]霍橡楠.論“思辨”與“實證”在音樂理論研究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03:210-211.

[4]宋瑾.關于中國音樂學創新研究的思考[J].音樂研究,2009,05:5-15.

作者:王肅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