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數據庫教學應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7 10:27:00

導語:Access數據庫教學應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Access數據庫教學應用研究論文

摘要:“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本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任務驅動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索在數據庫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任務的提出、分析、實現與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習慣,以達到增強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任務驅動;建構主義;數據庫教學

1“任務驅動”教學法與數據庫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它很適合計算機類課程比如“數據庫”的教學,因為該類課程大多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同時由于這些課程知識內容更新很快,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才能適應信息時代與學科知識發展的特點。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數據庫教學中的實現

(1)提出明確而適度的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前提

目標任務的明確對于今后的學習與任務的最終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通過創設的問題情景,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理解學科知識、掌握技能的目的。設計精巧的“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與和諧的情境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務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師生共同討論或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主提出,這樣的任務可能更符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特點,使學生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access數據庫教學中,一般要求學生能根據一個實際需求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它強調從需求分析、數據搜集、數據整理、系統設計到系統實現全過程的參與。這是一個大的任務,它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的模塊或任務,隨著學習進程分步驟完成。在設計時具體到系統的需求是實現工資管理還是成績管理或聯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學生自己來決定了。當然系統的功能不能過于簡單,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數據、修改數據、登錄加密等功能是必須實現的,這個由考核細則決定。

(2)合理分解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

分解任務是將一個大的任務分成若干個分任務,再將分任務往下分,直到每個小的分任務可操作或執行為止。在這些分任務中,有很多是以前沒學過的知識或技能技巧,即隱含了新的知識點,這時就需要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任務)的欲望,教師就得使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任務情景,通過講解、示范等多種教學方法,盡量不讓學生對任務產生太大的畏難以致抵觸情緒。教師要做到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任務的分解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的過程就是不斷分解任務的過程。例如,學生提出設計班級成績管理系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系實際不斷地提出這樣的問題:班級成績管理需要管理學生的成績,包括成績的錄入、成績的修改、成績的查詢、成績的備份、成績的刪除等功能;另外,班級的人數有變化時也得體現,比如有學生退學了或進了新的同學等,因此還必須有學生人數的增加、查詢、修改以及刪除等功能;在使用過程中有時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還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該系統規定專人負責,還需要規定用戶名和登錄密碼,體現保密性等等。經過這樣的分析,可以出來一個基本功能框架,如圖1所示。

隨著任務分析的深入細致,使整個系統功能不斷完善,結構不斷清晰。這實際上是將教學的內容拆解為一個個的“任務”,逐步地展示、布置給學生了。在學期末,綜合每人的“任務”成果,制作出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一些管理系統的實例以供參考,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功能或任務是可以通過學習完成的。這樣可以逐步消除對完成任務的畏懼感,樹立信心,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3)通過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實現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的重點

問題提出并設計好了執行的過程后,學生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去完成任務。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是個體主動建構的,無法通過教師的講解直接傳輸給學生,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來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完成一個個的任務。

自主學習是以自學為中心,由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獨立完成任務。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利用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景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比較簡單或單一的任務學生可以采取這種學習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詢的設計與操作。協作學習是為了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商,以進一步完成和深化對主體的意義建構。通過這種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學生的思路,產生對知識新的認識與理解。比較綜合和難度較大的任務更多地需要借助協作學習方式,比如窗體的設計。

以學生管理系統為例,針對成績的錄入、查詢與編輯等功能,涉及表、查詢以及窗體等對象的認識、理解與操作;對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與報表的知識;用戶登錄與密碼驗證功能則涉及窗體與宏的知識內容等等。除了這些操作性知識外,還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學生去處理、解決。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學生可以先查閱有關的教材、資料,在上機實踐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鼓勵大家共享資料,相互討論、交流,進行協作學習;遇到困難時,還可以有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比如老師可以提供一些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等,以利于任務的實現與完成。

(4)學習效果評價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階段

學習效果評價指學生反思問題的解決過程,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教師適當做出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與總結。學習效果評價既是總結與提高的重要階段,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的絕好時機。當學生以個人成果(如一個實驗報告或是一個功能模塊)的形式完成某項任務時,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認知結構,但還不完善,這時教師需要通過對其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討論、分析、評點,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另外,學生每獨立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時教師的及時表揚與鼓勵,可以刺激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增強自信,使其在不斷地建構與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的同時,也提高自我認識與對自身的評價,讓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不斷學習、進步。

當學生完成了系統任務后,我挑選出幾個同學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與教學實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對他們的設計成果進行展示,以鼓勵創新。首先,由大家一起來評論其優點,并由作者本人來說明模塊功能及實現過程。然后,其他學生可進行質疑,或提出改進措施,還可展示自己的作品。這個階段是學生最興奮也最體現學生智慧與學習成效的時期,他們往往會提出一大堆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使大家豁然開朗。當然,有時像一個圖片的擺放問題也要爭論到底,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實時控制,將討論導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課堂在有序的軌道上進行。最后,由教師總評,著重闡明可學習和借鑒之處,附帶點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參考。這樣的分析與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成績與可圈可點之處,也指出了一些缺陷與有待改進的方面,在刺激學生積極性與增強信心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學會謙虛謹慎,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3結束語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不僅僅要“授之以魚”,更強調“授人以漁”,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全面素質的提高,是對傳統教學的發展,比較適合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通過引導,把握整個教學過程的內容、進度和方向,給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活思維狀態,傳授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鼓勵互相合作,進一步促成學生的意義建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總之,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下,提出明確具體的任務是前提,分析任務以形成一個個解決方案是關鍵,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中完成任務是重點,最后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形成反饋信息是總結提高階段。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統籌安排,合理兼顧。

當然,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是將新知識分解到一些任務中,難免忽略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了克服此弱點,首先,任務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從整體上統籌設計,使任務與任務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其次,在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學習之后,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歸納,以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樣,在任務的實現過程中才能不斷加深對舊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任務驅動”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2]徐英俊.“任務驅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探索..

[3]孟繁華,顧明遠.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