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專業設置變革論文

時間:2022-07-14 05:57:00

導語:高職專業設置變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專業設置變革論文

關健詞:專業設置變革社會發展規范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專業設里的原則和近年來的變革.論述了高職專業設里的現狀:存在著就業市場嚴峻.缺乏市場調研和科學認證.帶有盲目性等問題并指出專業設里將朝著規范、理性、科學的方向發展。

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是學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專業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招生、學生的培養及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事關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起點,也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社會效果的主要指標之一。

一、商職專業設置的原則

普通高校專業設置的一般指導思想是“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基礎學科專業為依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在專業設置中尤為注重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這與它主要培養研究型、設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相契合的。相對而言,高職教育專業具有更大的可變性和開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較之研究型、設計型人才,這類人才與一定區域的市場、職業、行業、產業、技術等有著更直接、更緊密的關聯,其專業具有較強的職業定向性和針對性。因此、在專業設置的原則上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以學科專業的交叉復合來綜合研究專業的設置和調整。

以就業為導向、就是根據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設置專業,將當地產業結構和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作為確定專業體系主體框架的依據,面向市場.不斷開發新專業.調整老專業。

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些專業的設置不完全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而是根據技術領域來設置的;二是有些專業是針對一個行業崗位,或針對一組相關的職業崗位來設置的。但即使是針對職業崗位(群)設置專業,也要考慮其應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除了上述兩個基本的原則外、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還應根據現代經濟和社會的特點,通過學科交叉與復合來設置專業。由于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往往是綜合性的,必須用多學科的知識和多種技能才能解決,因此、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時經常要根據生產第一線要求跨學科的特點,將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起來,設置復合型專業。事實上,隨著現代生產、科學研究和技術中綜合化趨勢的不斷增強、技術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內涵不斷豐富、持續提升,培養復合型人才己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高職教育也要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二、近年高校專業設置的變革

總的情況是專業設置更加靈活、專業口徑更寬。1998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按照科學、規范,拓寬的工作原則,在1993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原設目錄外專業的基礎上、將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1998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33條指出“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

1999年9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設置、調整專科專業由學校自主確定”2001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可根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社會發展急需、己具備培養條件的本科專業。”如安徽省,2002年開始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進行了大調整.各高校在專業設置上獲得了高度的自主權,可以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可以根據需要與可能自主調整專業方向,可以聘請校外專家、教授及企業界專家參與專業設計此外在教學方式上.各高校可以采用學分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以及開辦第二學位專業等多種形式,鼓勵試行跨專業、跨院系、跨學校選課制2003年又調整增設了371個該省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專科專業,使省屬高等學校普通本科專業達到l60余個。高職(專科專業達到600個左右(均含同名但屬不同學科或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2004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指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支持學校根據社會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靈活設置專業。

三、高職專業設置的現狀

隨著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高等職業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高職專業設置方面提出要擺脫傳統高等專科教育按本科學科模式設置專業的做法.強調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設置和調整專業同時把專業設置的自主權更多地交給學校.學校通過企業調查、市場分析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等措施.努力使開辦的專業面向市場但因缺少統一規范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等原因,這些舉措雖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出現了如下一些問題:

1.部分院校專業的行業特色明顯.但其畢業生就業市場嚴峻我國高等職業學院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原行業所辦的專科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這些學院開設的專業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其中有些專業還是學院的傳統專業和特色專業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有些傳統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就業前景不佳、市場供過于求、畢業生就業率比較低.其中部分專業的招生情況從一開始就不很理想。2.專業設置缺乏深入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科學認證專業的設置缺乏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研究。就業市場前景分析不充分.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市場需求預測缺乏足夠的依據.這是目前我國高等職業學院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從專業的提出到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教學計劃的制定.基本上是利用收集到的有限資料“閉門造車”.而很少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新設專業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同時.因近年高校大量擴招.高職招生錄取分數線較低.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再加上有的學院實行自主招生.專業招生又取消了文理科限制.因此生源對象較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有些學院的專業教學計劃基本上是參照其他高校的教學計劃設計的.較少考慮生源狀況等實際情況.專業教學計劃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不得不在教學中頻繁改動。

3.專業設置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數量上貪多.不顧學院現有的辦學條件和生源對象。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一些學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無視現有的辦學條件.盲目爭辦熱門專業.專業建設缺乏總體規劃.或規劃不夠科學嚴謹.專業的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不明確.專業的設置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學院在申報專業時往往在文字材料上下功夫較多.卻很少在辦學條件方面做文章.申報的專業明顯存在師資、實驗實訓設施、經費等教

關健詞:專業設置變革社會發展規范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專業設里的原則和近年來的變革.論述了高職專業設里的現狀:存在著就業市場嚴峻.缺乏市場調研和科學認證.帶有盲目性等問題并指出專業設里將朝著規范、理性、科學的方向發展。

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是學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專業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招生、學生的培養及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事關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起點,也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社會效果的主要指標之一。

一、商職專業設置的原則

普通高校專業設置的一般指導思想是“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基礎學科專業為依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在專業設置中尤為注重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這與它主要培養研究型、設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相契合的。相對而言,高職教育專業具有更大的可變性和開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較之研究型、設計型人才,這類人才與一定區域的市場、職業、行業、產業、技術等有著更直接、更緊密的關聯,其專業具有較強的職業定向性和針對性。因此、在專業設置的原則上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以學科專業的交叉復合來綜合研究專業的設置和調整。

以就業為導向、就是根據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設置專業,將當地產業結構和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作為確定專業體系主體框架的依據,面向市場.不斷開發新專業.調整老專業。

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些專業的設置不完全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而是根據技術領域來設置的;二是有些專業是針對一個行業崗位,或針對一組相關的職業崗位來設置的。但即使是針對職業崗位(群)設置專業,也要考慮其應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除了上述兩個基本的原則外、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還應根據現代經濟和社會的特點,通過學科交叉與復合來設置專業。由于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往往是綜合性的,必須用多學科的知識和多種技能才能解決,因此、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時經常要根據生產第一線要求跨學科的特點,將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起來,設置復合型專業。事實上,隨著現代生產、科學研究和技術中綜合化趨勢的不斷增強、技術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內涵不斷豐富、持續提升,培養復合型人才己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高職教育也要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二、近年高校專業設置的變革

總的情況是專業設置更加靈活、專業口徑更寬。1998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按照科學、規范,拓寬的工作原則,在1993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原設目錄外專業的基礎上、將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1998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33條指出“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

1999年9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設置、調整專科專業由學校自主確定”2001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可根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社會發展急需、己具備培養條件的本科專業。”如安徽省,2002年開始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進行了大調整.各高校在專業設置上獲得了高度的自主權,可以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可以根據需要與可能自主調整專業方向,可以聘請校外專家、教授及企業界專家參與專業設計此外在教學方式上.各高校可以采用學分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以及開辦第二學位專業等多種形式,鼓勵試行跨專業、跨院系、跨學校選課制2003年又調整增設了371個該省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專科專業,使省屬高等學校普通本科專業達到l60余個。高職(專科專業達到600個左右(均含同名但屬不同學科或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2004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指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支持學校根據社會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靈活設置專業。

三、高職專業設置的現狀

隨著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高等職業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高職專業設置方面提出要擺脫傳統高等專科教育按本科學科模式設置專業的做法.強調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設置和調整專業同時把專業設置的自主權更多地交給學校.學校通過企業調查、市場分析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等措施.努力使開辦的專業面向市場但因缺少統一規范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等原因,這些舉措雖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出現了如下一些問題:

1.部分院校專業的行業特色明顯.但其畢業生就業市場嚴峻我國高等職業學院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原行業所辦的專科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這些學院開設的專業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其中有些專業還是學院的傳統專業和特色專業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有些傳統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就業前景不佳、市場供過于求、畢業生就業率比較低.其中部分專業的招生情況從一開始就不很理想。2.專業設置缺乏深入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科學認證專業的設置缺乏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研究。就業市場前景分析不充分.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市場需求預測缺乏足夠的依據.這是目前我國高等職業學院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從專業的提出到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教學計劃的制定.基本上是利用收集到的有限資料“閉門造車”.而很少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新設專業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同時.因近年高校大量擴招.高職招生錄取分數線較低.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再加上有的學院實行自主招生.專業招生又取消了文理科限制.因此生源對象較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有些學院的專業教學計劃基本上是參照其他高校的教學計劃設計的.較少考慮生源狀況等實際情況.專業教學計劃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不得不在教學中頻繁改動。

3.專業設置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數量上貪多.不顧學院現有的辦學條件和生源對象。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一些學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無視現有的辦學條件.盲目爭辦熱門專業.專業建設缺乏總體規劃.或規劃不夠科學嚴謹.專業的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不明確.專業的設置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學院在申報專業時往往在文字材料上下功夫較多.卻很少在辦學條件方面做文章.申報的專業明顯存在師資、實驗實訓設施、經費等教學條件方面的嚴重不足.甚至是“三無”專業。

4.專業設置的跨度較大.相關性差,不便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合理調配使用有些學院設置的專業既有服務于本行業的專業.又有面向其他行業的專業.既有文科類專業.又有工科類專業。其中有些專業.特別是不同學科和不同行業的專業.因其跨度大,相關性差,不便于學院現有的有限教學資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調配使用。因此,要盡可能在學院現已開設的專業類別內發展新的專業.并根據學院辦學條件的改進和完善穩步地、有重點地發展其他專業類別的專業,以便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5.專業名稱混亂.專業內涵不明確。由于專業設置權在學校.加之長期沒有統一的高職專業設置目錄.也出現了專業設置,別是專業名稱在地方乃至全國意義上的混亂和專業內涵的不明確。同時.由于缺乏嚴格的評審程序,使得專業名稱不規范,概念不準確.有的甚至直接采用按學科分類的普通本科的專業名稱.也有的采用社會上作為短期技術培訓的培訓項目名稱。

四、專業設置的趨勢

高職經過連續幾年的快速發展.現已進入了較穩定的發展階段.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調整也必將朝著更加規范、更加貼近就業市場需要的方向發展。由教育部組織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己于2004年10月印發.該指導性專業目錄按職業門類(兼顧學科)分設19個大類,下設78個二級類,共532種專業它是國家對高職高專教育進行宏觀指導的一項基本文件.是指導高等學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育統計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重要依據,也可作為社會用人單位選擇和接受畢業生的重要參考根據以上分析。高職專業設置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專業設置將更加規范,教育部2004年10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通過檢查、評估等方式。依據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等實際情況.核定學校舉辦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范圍和新增專業的數量。原則上.高等學校可在核定的專業類中自主設置和調整目錄內專業.也可依據專業目錄中的專業名稱以“()”形式標出專業方向或本校該專業內涵的特色學校依法自主設置的專業.應報所屬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如需增設《目錄》外專業,應報所屬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2.專業設置將更加貼近就業市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學[2003]6號)中指出:“在年度招生計劃安排中。對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專業應嚴格控制或減少招生規模。從2003年開始,對連續三年本、專科7月份畢業生就業率低于本地區平均就業率的高校.控制其專業總數,每增設一個新專業的同時,撤銷一個舊專業。引導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進一步指出:“要將就業狀況作為專業設置及其結構調整的依據.對就業率連續三年低于全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水平的專業,應減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計劃:對不符合市場和社會需要的專業應予以撤消”在已經開始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已將錄取新生報到率、學生雙證書取得率及畢業生就業率作為測評內容之一。

3.專業設置將更加理性與科學。專業設置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由勞動力市場決定的需求因素:第二,由教育市場決定的供給因素:第三.由學院辦學條件決定的教育資源因素。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的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學院的專業設置各學院在專業設置時都將考慮這些因素的變化做到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同時,各學院也將更加注重創建和發展自己的特色專業、重點專業:更加注重專業內涵的改造和專業調整:更加注重就業市場的需要。進行靈活多樣化的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專業設置必將由過去簡單追求專業數量增加到注重專業數量、結構、質量并重.使之協調發展。

總之,高等職業學院的專業設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只有依據勞動力市場對各職業的勞動者及專門人才的需要和學院教育可能提供的培養類型來設置專業,才能有利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