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05:31:00

導語:縣級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級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研究論文

【關鍵詞】縣級;中等職業教育;就業;普高;思考

【摘要】縣級中等職業教育,由于受社會發展形勢和周邊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影響,面臨諸多發展問題,一方面許多職業學校在招生難、畢業生就業難的兩難中苦苦掙扎;另一方面社會急切呼喚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企業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術人才,這種強烈的反差已經成為當前縣級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突出問題。剖析、探討縣級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可以為探索職業教育發展路子,提供有益探索。

一、縣級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中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作為教育與職業連接的主要橋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屬性,也有與職業相對應的產業屬性。而縣級中等職業教育,由于受社會發展形勢和周邊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影響,其發展更是參差不齊。許多縣級職業學校都經歷90年代初的輝煌發展、90年代末的衰落困難和現在發展的彷徨階段。隨著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的傾斜,近幾年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形勢有所好轉,但還是不容樂觀。

探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在存在的問題,不僅是國家制定政策的有益借鑒,也是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學校改變觀念,抓好職業教育發展的先決條件。對于教育行政管理表門和縣級中等職業學校來說,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路子,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功能,優化供給,增強學校的社會適應性,是啟動社會職敦需求,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健康發展的必然之舉。

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縣級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諸多問題,從本質上說,是經濟和社會矛盾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反映。就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許多職業學校在招生難、畢業生就業難的兩難中苦苦掙扎;另一方面社會急切呼喚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企業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術人才,許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苦于尋不到理想的學習場所。這種強烈的反差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不優的問題同時存在。這是制約當前巾等職業學校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而縣級巾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受社會大背景的影響,同時也由于自身發展存在的符種岡素,導致學校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現結合筆者觀察,就縣級等職業教育發展存在問題和原因作簡要剖析:

1、職業學校社會認可度不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傳統的就業方式已被打破,職業教育發展也受到一定沖擊,導致縣域職業學校招生連年出現滑坡,雖然招生時分數一再降低,收費一再優惠,但生源仍然不足。通過對部分教師和九年級學生進行調查走訪,結果顯示:7%是“很想”上職教中心,25%人是“有點想”,68%選擇“不想”。在招生方面遇到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2、學生厭學數量居多。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源于中考失利者,大多在初中學習、紀律雙差被稱為“落腳生”。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老師的鼓勵,尤其經歷中考失敗的打擊而產生強烈的厭學心理,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同程度存在問題,更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少學生抱著混文憑的想法走進職校。厭學情緒不僅制約學生的發展,也困擾著職業學校教師,不少教師由此產生職業倦怠感。

3、專業不專,特色不特。隨著社會發展,一些傳統優勢專業的地位受到挑戰,一些新興、弱勢專業還沒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響力。如“電腦文秘”、“林果”等一些優勢專業,由于受實訓基地限制,遠遠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目前就業看好的汽車維修與駕駛、數控機床、挖掘機培訓,護理學等專業根本沒有軟硬件設施,甚至沒有辦學資質;而聯合辦學又是需要條件的,實質上是幫助別的學校招生辦班,這些都影響到學校的特色發展與整體競爭力。

三、主要原因分析

1、就業形勢嚴峻。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用工的實際需求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而學校的發展卻跟不上經濟的發展步伐,企業需要具備更高科技水平的技術人員,而職業學校畢業生對此幾乎無法勝任。另一方面,就我縣和周邊市縣的企業而言,技術含量型企業比例偏少,就業準入門檻較低,出現了職專生與非職專生同工同酬現象,無法顯示職專生能力優勢,也影響了上職教的積極性。就業出路的困難,是職業學校遭冷遇、招生困難的一個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2、普高熱的沖擊。就業形勢的嚴峻,加劇了人們對學歷的追求,讀大學成為大多數人認為求得職業、好職業的基本條件。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也迅速發展各種專業,高中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擴招,高職院校也打通了對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種社會力量都為普高畢業生提供了寬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條件,不少家長對升學形勢盲目樂觀,認為現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進人大學的大好時機。因此不少家長不惜花高價也要將中考落第的學生送進普通高中,而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職校就讀,以及一階段以來學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導致聲譽下降,也是導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個重要原因。

3、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薄弱,質量不高,吸引力差。由于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實驗設施設備簡陋,有的專業更缺乏起碼的教學實習、實驗設備,根本談不上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專業師資短缺、薄弱,教師對生產服務第一線的經營管理、技術工藝了解不夠,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不夠強,可以說教育教學質量跟不上職業教育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上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文化基礎知識不牢導致了學習質量不高,職業技術技能不強,適應能力、轉崗能力差,畢業后缺乏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四、改革發展縣級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議、對策

面對當前縣級中等職業教育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有一個客觀、全面、正確的認識,并切實采取應對措施,這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職責,同時也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職業學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這也正是鞏固和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可喜的是,自2005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上至國務院、中央七部委,下至省、市、縣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強調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為我國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作為教育管理機構和職業學校來說,就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職業教育在經濟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改變人們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不理解而產生的錯誤觀念和偏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2、完善制度,創設有利于技術人才培養的良好社會環境。

(1)加強政府的統籌與管理。成立縣級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任組長,加強統籌與管理,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同時吸納由行業、企業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咨詢委員會,為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決策提供咨詢,使學校能夠根據社會、企業的需要及時做好教育教學調整,更好地培養技術人才,服務社會。

(2)嚴格執行就業準人制度。把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準入制度,作為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一項強制措施。即初、高中畢業生、社會青年、農民工等等必須經職業學校培訓1—2年或者經過短期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用人單位必須使用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這個制度的執行對職校擴大生源渠道是十分有利的,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途徑之一。

(3)努力增加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100萬元也許可以使一所普通中學辦學條件大為改善,然而100萬元對職業學校而言卻只能購買一套設備或添置一間電子實驗室。在目前職業教育招生困難的情況下,職業教育的經費主要靠學校收費和自籌是不夠的,由于職業教育成本高,這就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切實增加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否則職業教育難有一個快速的發展。

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1)提高教學和就業質量。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學校責無旁貸,這就需要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苦練內功,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因此,學校既要拓寬就業渠道,保證出口暢通;既要加大外聯力度,又要狠抓質量管理,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最受企業、用人單位歡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勞精神、遵紀守法意識并能熟練掌握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能的人才。

(2)拓寬辦學思路,實施產教結合。縣級職業學校與縣域內行業企業實行聯合辦學,推行“訂單”培養。學校根據行業企業提出的崗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和培訓項目,按照行業企業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公務員之家

(3)著力搞好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水平是衡量職業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條件,要以提高實踐技能水平和師德素質為重點,建設一支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應當加強專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4)利用兩條腿走路。在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的同時,還要構建中職、高職連通橋。也就是學校還要順應教育環境的變化和學生家長的需求,滿足一部分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構建由中等職業學校直接通向高等學校的連通橋,從而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發展空間,這也是學校生長和發展的需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