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特點與專業教材問題

時間:2022-03-24 03:55:00

導語:高職教育特點與專業教材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育特點與專業教材問題

摘要:高職人才的培養需要優秀的課程,優秀的課程需要優秀的教材。教材建設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既要體現高職高專的特點,又要創新;既要符合經濟潮流,又要符合用人實際;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務實性。因此,應分析高職教育的新形勢及目前經濟管理類相關教材、書籍的現狀,確定教材讀者群的定位,探討教材的特色與創新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特點專業教材建設

編寫教材的目的和意義

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及專業建設的需要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才的培養需要優秀的課程,優秀的課程需要優秀的教材。專業建設是為了適應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和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機制改革的要求而進行的,專業建設對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設置要符合經濟發展形勢,符合市場需求,緊貼用人實際,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實際。教材建設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既要體現高職高專的特點,又要創新;既要符合經濟潮流,又要符合用人實際;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務實性。教材的編寫正是為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需要而進行的。

高職教育發展形勢的需要國家教育部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及對各類專業用人的實際需要,結合就業工程,對專業人才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徹底改造,注重突出實踐技能,明確提出:高職教育就是職業與崗位技術教育,應為社會培養具有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高職教學必須單獨設置專門的職業教育與崗位技術課程(即實踐課程),而且要單列教學計劃、安排專用教學設施、并保證1∶1的實踐操作教學課時,為實踐教學服務。

為貫徹國家教育部的要求,在高職教學中,必須全面滲透崗位技術教育的相關技能,壓縮過多、過深的理論知識,將相關知識集成,形成獨具高職特色的教材。因此,高職教學的特點就是突出實操性,教會學生就業的本領,這就需要在課程的設置及教材的編寫上進行改革。

社會經濟管理類相關書籍的現狀

根據市場調查和統計,目前社會經濟管理類的書籍主要有以下幾種。

專著目前出版的一般是單行本,適合專業人士研究使用。

普通讀本這類書籍基本上延用了專著的體系結構,只是沒有專著那樣精深。很多這類讀本給人的感覺既沒有理論深度,又缺乏通俗性。

普通高校教材特點大同小異,理論分析較多、較深,不適合高職學生閱讀,也不適合自學者閱讀。

高職教材為了使廣大高職學生在走向社會后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陸續編寫推出了適合高職教育需要的教材。

編寫教材過程中的社會參與性

以往許多教材的內容與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產生脫節或偏差,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編寫教材時過于封閉,一方面是人員的封閉,另一方面是編寫過程的封閉,從編寫到審核、定稿都是在內部進行的,不接受社會的檢驗。

因此,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應加強社會參與性。首先,應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知識的具體要求,掌握畢業生定位;其次,應邀請用人單位的專家和企業人員參與教材內容的討論;再次,應邀請用人單位的專家和企業人員參加教材的審定。實踐證明,加強教材編寫的社會參與性,有利于教材體現高職特色。

在教材的編寫出版過程中,教師要經常與出版社聯系,詢問合作事宜,與主編進行接洽,談出書的意義,談書的市場前景,談雙方的合作預期。教材的編寫需要一個團隊,筆者曾先后與學校、企業、組織、機關的專家學者進行聯系,并獲得了他們的指導。參加教材編寫的專家學者主要有沈陽職業技師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技師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師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方工業大學、西安電子學院、內蒙古財經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石景山業余大學、朝陽社區學院、宣武紅旗業余大學等。企業界人士主要來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老家肉餅、馬蘭拉面、物美集團、全聚德集團、凡佳詩公司、凱思伯朗市場調查公司、匯源集團、天元匯中營銷公司、金三元餐飲集團等。

教材讀者群的定位

高職學生高職學生是最廣大的讀者,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興起,高職院校將會得到不斷發展,這會為我們的教材帶來眾多的使用者和讀者。

渴望了解相關知識的普通讀者我國已加入WTO,納入國際經濟循環。面對我國更加深入發展的市場經濟,將有更多的人群需要具備經濟管理類方面的知識。

企業各類人員目前我國企業隊伍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員缺乏系統的知識,這些人需要通俗易懂的、實用的教材。身處一線的管理者需要框架整齊、脈絡清晰、深入淺出的教材,使自己的實踐得到理論的指引。如《人際溝通與交流》就是面向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編制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交流與人際溝通技巧在市場經濟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經營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在做任何事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人,相關人士越發感到交往技巧的重要性。通過教材的學習,可為人們的實踐提供交往和溝通的思維框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踐。現代化的產業離不開現代化的人才,與其他產業一樣,零售業也面臨著專業人才缺乏的窘況。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經驗在不斷積累,但鮮有受過系統零售專業培訓的人員,因為高等院校很少有零售專業的設置,也很少有針對實踐需要的零售教學,因此學校教育應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為零售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連鎖經營管理教程》正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充分調研編寫的,具有顯著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教材作為高職系列教材之一,遵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并針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職業特征,定位于高職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同時,也可用于企業員工培訓,對人力資源相關人員取證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教材的特色與創新

我們編寫的教材主要有:《連鎖經營管理教程》,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連鎖經營管理——理論·實務·案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調查技能與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商務談判與實務》,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連鎖經營管理概論》,科學出版社出版;《特許經營管理實務》,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連鎖店鋪開發與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管理理論與技能》,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企業戰略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人力資源管理實物》,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市場營銷》,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人際溝通與交流》,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與現有同類教材比較,上述教材的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設計新的內容體系

教材編寫時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力求在體系上系統完整,內容上通俗易懂,表述上清晰精煉。

由于營銷專業的定位重點在“營銷”,提升靠“策劃”,特色是“連鎖”,使《營銷與策劃》專業有別于其他院校的相同或相近專業。因此,《連鎖經營管理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由全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作序,已投入教學中使用)結合專業特色及連鎖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編寫,構建了教材的內容體系。從戰略管理、商品管理、店鋪設計與布局,到商品陳列、物流系統、營銷管理、內部組織管理、分店管理,對連鎖企業管理中的諸多環節進行了有理論、有實踐、有系統的探討,可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連鎖經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人際溝通與交流》教材(目前已在各專業教學中使用)根據國家教育部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按照高職高專學制縮短、課程改造、加強實踐技能培養等具體要求,采取集成式編寫方式,將人際關系學、心理學、人際溝通、商務溝通等方面的內容加以整合,在注重知識體系的同時,減少理論部分,加強技能與實踐,探討如何將理論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實現理論分析與實際運用的統一。教材回避了人際關系學及心理學中深奧的理論論證,直接傳授交流與溝通的具體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對于提高復合型人才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很有幫助。

《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教材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流程,按照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邏輯結構,涵蓋了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工作分析、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與甄選、員工培訓與開發、薪酬與福利管理、績效管理、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知識內容。教材全面滲透了崗位技術教育的相關技能,壓縮了過多、過深的理論知識,將相關知識集成,形成了獨具高職特色的教材。

國內現有的特許經營法律教材主要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出版的內部資料《特許加盟法律與實務》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特許經營法律實務》。與其相比,我們編寫的《特許經營法律與實務》教材具有以下特點:(1)體例編制上有所創新。教材體例采取結合特許經營企業發展加盟商的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的方式,達到法律與特許經營二者的有機結合,將特許經營和涉及的基本法律系統組織起來,突出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

(2)適用對象定位準確。可以作為高職學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特許企業從業人員的操作手冊。

(二)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編寫盡量做到減少理論推導,設計方法論證。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做到以基礎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突出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連鎖經營管理教程》為突出實用性,采用了我國大量連鎖企業的上、中、下三層經常運用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技巧,運用各連鎖企業具體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體現了可操作性。學生學習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開辦連鎖店、經營連鎖店、拓展連鎖店。

《人際溝通與交流》教材在編寫中較少進行理論闡述,更多是提供實用方法,介紹現實中的溝通經驗和教訓,使讀者學會溝通的技能技巧,掌握有效的交談策略,使讀者能夠學以致用。

《特許經營法律與實務》教材注意結合不同行業特許經營的特點和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實務研究,對特許企業開展特許經營提出了有參考價值的指導意見和建議,可以成為企業和加盟者防范特許經營風險的幫手,達到系統性與實用性的統一。

(三)教材編寫強調案例教學

首先,案例豐富。在每一章的后面加入一個相關案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的目的,使學生在接觸理論的同時,通過案例切切實實地去感悟、去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其次,緊貼市場經濟實際,注重時效性,時代感強。教師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并到許多企業進行了調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后從實用角度將這些最新的信息納入教材中。緊貼市場經濟的實際,從多行業、多角度進行闡述,所舉案例主要來自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企業生產實際,并在每一章的后面加入一個與本章相聯系的案例,供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參考運用。

《連鎖經營管理教程》詳細介紹了中外企業的歷史沿革、最新現狀及未來趨勢,對于學生充分了解中外企業的發展歷程、區別、差距和特點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同時,列舉了22個中外連鎖經營的案例,如我國家電連鎖三巨頭——國美、蘇寧、大中,蘭州馬蘭牛肉面、汽修愛義行、中式快餐——老家快餐等,使學生在課后進行案例閱讀和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實際工作中能靈活加以運用。在編寫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中外最近幾年連鎖經營的研究成果,對新采用連鎖經營方式的行業加重了筆墨,以體現新時代、新世紀的特點。

《連鎖經營管理——理論·實務·案例》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每一節都是從一個案例引出問題進行編寫的,而且每一章結束后附了兩個案例供讀者分析,以鞏固前面介紹的知識點。理論闡述上較簡潔,學生讀起來通俗易懂,結合案例分析,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都較強,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點。

傳統的教材編寫模式很難把握企業對教育、對人才的確切要求,很難實現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的目標。因此,要避免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必須改變教材編寫的封閉式方法,實施開放式方法。應立足于職業崗位的需要,從崗位技能要求入手,根據企業的實際工作內容進行教材編寫,力求理論夠用,突出技能,注重傳播技能與方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

參考文獻:

[1]王吉方.連鎖經營管理教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王丹.人力資源管理實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許玲.人際溝通與交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王吉方.連鎖經營管理——理論·實務·案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