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下高職教師的轉型綜述
時間:2022-04-08 04:54:00
導語:教育技術下高職教師的轉型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轉型
提要:目前,高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總體水平未能適應教育信息化形勢發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也存在不足,因此在現代教育技術下高職教師如何轉型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高職教育課堂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了“現代教育技術”這個術語。現代教育媒體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豐富表現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切實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效果。因此,教育技術手段再高超,如果沒有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去運用,仍然不能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隨著信息社會中教育改革的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現狀
(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形式化。大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理論及信息技術的概念只停留在感受性的低層次的理解,未能真正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精髓。為了實現課堂現代化,都熱衷于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由于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學習,對多媒體計算機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的層面,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課程內容的呈現,而忽視教育技術與學科內容的融合和整合。教師只有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加工、儲存、管理、呈現與交流信息的實際運用能力,沒有能熟練使用教學和科研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進一步形成自主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在科技日益進步的形勢下,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活動上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發展,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如何使學生成材。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才能起作用,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而在傳統教學設計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的課件制作到運用,都是圍繞如何“教”做文章的,以教師為中心,過于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成了教師“滿堂灌”的新手段,整個教學活動體現著教師的意志,教師事先確定學習內容,設計好教學過程,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樣,學生只能依附于教師,被動地接受“灌輸”,不能發揮主體性、自主性。
(三)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只做表面功夫,難以達到實效。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漸漸認識到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親自組織或安排教師在校接受或外出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應用的深入進行,這些培訓愈加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培訓效果大打折扣,致使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遠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
1、定位不準確,培訓設置不合理。目前,許多學校的培訓在不同層次上陷入技術誤區,把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與傳統信息技術培訓等同起來,全然忘記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目標應是: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并應用適當的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實現教學最優化。在設置培訓課程時,僅僅將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技術培訓內容羅列出來,搞清一色的技術培訓。有的學校對自己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不甚了解,為了減少“麻煩”,采取統一步調,使用統一教材。但參加培訓的教師在年齡、已有的知識結構、專業發展、計算機水平等方面有諸多的差距,不僅難以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往往還會造成培訓進度混亂,教師“開小差”,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2、培訓組織不合理,考評激勵機制不健全。目前,多數培訓是以教師面授為主,方法上主要是專家講授和輔導的“講座式”培訓模式。這種“一人講、眾人聽”、團體推進、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顯然沒有考慮到教師作為成人的學習特點,更沒考慮到職業院校教師的群體特性,忽視了他們的個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致使教師對培訓索然無味,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而且也沒有相應的考評和激勵機制,培訓完后沒有后續跟進工作,教師學與不學沒有差別。
二、現代教育技術下高職教師如何轉型
(一)注重教學設計,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個計劃過程,直接影響著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影響著教學過程各相關因素的安排以及教學效果。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應當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能夠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但不能濫用現代教育技術,要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
教師應構建正確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項目,使學生的學習中心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而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應作為輔導者和合作者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知識建構。因此,教師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時,要注意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媒體的直接作用對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把教學重點放在“以學生發展為本”上,多考慮學習者的特點,從方便學生獲取和掌握知識的角度應用教育技術,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提升高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培訓的途徑
1、設計個性化、多樣化的培訓內容。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起點水平、學習風格通常與其從事的專業有很大相關性,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其信息化應用環境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個體培訓目標是由教師個體針對自身教學需求而確立的。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可分為基礎班和提高班兩個層次。通過基礎班的培訓,使教師接受現代教育理念,具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基本滿足教學現代化的需要;提高班的培訓目標則是在實現基礎班目標的基礎上,使教師具有現代意識,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之成為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現代型教師。培訓內容可采用積木式課程設置模式,把學習內容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單元模塊,如可分為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多媒體教學設備使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計算機網絡等五個模塊,根據需要還可將其中的某些模塊細分為必修和選修內容。學完一個模塊后,讓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再選擇其他模塊的學習,從底層到高層,把學習的知識結構形成積木式的堆砌。這樣既能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差異,又能充分尊重他們是具有較高學習能力的成人這一實際,從而設計和制定出符合教師特點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培訓內容。
2、采用先進高效的培訓模式
(1)案例教學模式。案例式培訓是基于案例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在借鑒其他眾多培訓經驗基礎上,運用先進教學理念的一種全新教師培訓方案。在案例教學模式中,建立豐富的案例庫是關鍵。它包括培訓內容各模塊的案例以及學科教學案例,同時還需要正反面案例。受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學伴共同研討教學案例,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驗證案例,在分析或驗證的過程中找出案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同時還可以作為課題開展研究。
(2)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一般以4~6人為一個小組,組內成員均來自具有相同專業背景,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教育技術水平的教師,這種小組的組成方式,既為成員提供了豐富的智力資源,又為他們營造了共同的研究氛圍。實踐證明,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絕大多數內容,利用合作學習模式培訓可以達到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的效果。
(3)混合學習模式。混合學習是把傳統學習、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將培訓內容全部放到網上,以教師自學為主,這樣教師就可以自由調整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學習時間,并開展在線學習、在線討論答疑、在線提交作業等教學環節。培訓管理機構可定時組織集中輔導和討論,解決教師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秋青.淺談提升高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途徑.農業網絡信息,2009.3.
[2]張嵐,史新榮.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發展的幾點思考.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邵海燕.淺談高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5.
- 上一篇:談論物流系統結構研究
- 下一篇:透析煤炭市場的銷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