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
時間:2022-07-05 05:26:00
導語:小議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只關注“好生”,而忽略了“問題生”,導致了學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對部分的“問題生”從沒有正眼看過,在心中就肯定了這些學生是“無可救藥”,盡管有時這些學生也會有進步的表現,但由于老師先入為主的定勢思維,不管這些“問題學生”做得再好,最終還是成了被教師遺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讓這些得不到認同的學生越來越感到自卑,進而玩世不恭。
2、激進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職學生實際
分析現在中職學生的素質現狀可以看出:現在的中職生自我為中心過于突出,無法將個人與班級、學校、家庭、社會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行為選擇更趨實際;心理素質不穩定、不健康,以一種敵對態度對待周圍一切,不愿意誠懇地接受學校的教育,逆反心理嚴重,行為反復性大。這一點作為管理者我們都很清楚。但是有很多學校的管理者沒有考慮到與之相適應的現狀管理。往往在管理上多施以激進式管理的方式來進行管教中職學生,不但沒有達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學生越來越激進的心理反感。當這種逆反心理發生作用時,結果往往會無功而返,同時也打擊了管理者的積極性。
3、學生自信心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中職學生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別的強。一些中職學校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總認為這些中職學生朽木難雕,沒有出息,有意無意地傷害到學生的自信心,誘發學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對這些問題學生,學校以批評教育為主,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管理者理念的創新
1、管理過程重視“以人為本”,以情感柔化
中職學生,往往認為自己“非社會寵兒”,難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棄。因此,需要用愛心澆灌他們的心靈,管理者不能一再強調管理的成果,而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注呵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中職學校的管理者要把“以人為本”作為管理操作的先導,實行情感滲透,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把愛滲透到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和角落,用愛心打開學生的心扉,了解他們的心聲。以高尚,熾熱的情感真心實意去關心、感化、激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啟迪自尊,恢復自信,進而引導他們從理智上升華情感,信念,確立人生追求。
2、模糊評價,團隊管理
“模糊評價,團隊管理。”筆者認為就是把傳統管理中對學生個人的詳細評價轉化為對各個小團隊的評價,淡化學生個人之間的激烈競爭,促進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相互學習、督促和幫助。這樣做是為了形成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譽感、自豪感,讓“好學生”帶動“差生”,增強“差生”的自信心。即使是后進生也應揚長避短,發現其“閃光點”,實行“焦點訪談”,恰到好處地委以重任。形成一個人人有職有責,個個參與管理,全體團結拼搏的良好氛圍,也起到“鯰魚效應”的作用。
三、將對中職學生的管理融入課堂、融入日常生活
1、基礎課上注入思想道德教育,專業課注入職業道德
管理學生不能凌駕于課堂之外,而是要把對學生的管理和學習相結合起來。
9在教學中,不管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通過說服教育、激勵鼓動等手段,以潛在的方式影響學生,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其核心是強化學生學習的內心動力,即通過調動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好奇心,上進心,榮譽感,自我實現等心理因素以達到學生、教師的和諧統一。如上《思想道德課》的集體主義精神時,教師就可告訴學生:一個有道德的人,在他同別人的相處中,對外,要使別人有所獲得;對內,還要使自己有所獲得。一方面能夠“以善念存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這就是“內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夠“以善德施之他人,使眾人各得其益”,這就是“外得于人”。一個人越是自覺地、真誠地、經常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獻身,他的道德就越高尚,他的思想境界就越崇高。他越是能夠為他人作貢獻,使他人有所得,他自己的道德情操就越高尚,心靈就越純潔。經過這樣的洗禮,中職學生的頭腦就會慢慢清醒,能夠更多地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什么而不應該做什么。
2、學生管理形成學校文化
筆者認為一個學校就像一個人一樣,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依賴于學校文化的建設。沒有學校文化,一個學校就沒有靈魂和生命,就沒有靈氣和活力。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學生的管理不能僅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要盡力發掘整合學校文化資源,設計全方位的學校文化,開展百態紛呈、學生喜聞樂見的班級文化、校園文化生活。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依托,組織各式各樣的技能比賽。豐富活躍的學校文化,能給學生的知識智慧才能創造豐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學生展示才能、風貌的空間和平臺。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能促使學生的思想、行為、性格各方面都主動地、自發地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
四、管理者要用情感感化、激勵學生
1、肯定優點,包容缺點,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如:電影《放牛般的春天》中,“馬修”用音樂改變了一群有問題的少年。重要的是馬修有一個愛心,他承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使學生因自己的進步而有了足夠的信心。我們的中職學生也是一樣,他們同樣也有一顆脆弱的心,在學習中、生活中他們很渴望得到認同。筆者在做班主任期間,每周都在班級開展各項活動,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人獲獎,每個人都能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給了他們信心,從而使得班級每個人都認清了自己的優點,不再感覺到自己作為中職生是可悲的。“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作為中職學校的管理者要學會去鼓勵學生,認可他們每一點點的進步、每一點點的成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亮點,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從而讓學生形成了自我學習、自主管理的主體。
2、重視學生改變的過程,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中職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不能一蹴而就,對復雜的學生進行改變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生改變的進程中,作為管理者要關注、在乎學生的每一個改變,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管理者的傾聽能讓學生感到自己講的話有價值,從而使師生之間達到更好的溝通,相互之間重新認識。而且傾聽讓管理者可以發現學生思想的出發點和弱點,了解是什么讓他們固持己見,這就為管理者說服學生提供了契機。這種鼓勵又是相互的,管理者的意見已經充分考慮了他們的需要和見解。因此,學生會解除戒備和緊張心理,開始認真傾聽管理者的講話,這樣學生也會更愿意接受管理者的意見。
五、啟發學生自我管理,給學生盡情發展的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也是我們管理者所想達到的目標。所以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強調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重要目的,并積極地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不斷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地位。管理者特別是班主任首先應教育學生牢固地樹立自己是班集體主人翁的思想,讓他們在平等、民主、親密、和諧,富于情趣的班級活動中認識自己、教育自己、展示自己、管理自己、發展自己。為此應使用多種方法,制定多種措施,采取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使學校管理形成一個“人→人”(即“教師→學生,學生→學生,教師→教師”)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素是互動的,管理者不能只關注“師→生”,而不關注“學生→學生”和“學生→教師”。要讓學生走向認知,首先要讓學生感到溫暖,用鼓勵贊美的評語對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充分肯定;婉言指出學生的不足,使學生既認識到了缺點,又保護了自尊,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 上一篇:對思維與理論的透析
- 下一篇:小議事實與價值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