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校教育發展存在缺陷的對策研討

時間:2022-08-26 08:49:00

導語:中職校教育發展存在缺陷的對策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校教育發展存在缺陷的對策研討

摘要:隨著我市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實現工業化,必須發揮我市龐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然而我市目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多問題,已成為制約工業化的一個基本因素。本文基于工業化與職業教育的內在聯系和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在借鑒主要工業化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社會需求;解決對策

在淮安工業化的進程中,淮安的工業規模在相應的擴大;工業的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的增加。雖然淮安職業教育的規模及專業做相應調整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淮安經濟發展的要求。淮安的職業教育存在如下許多問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高;職業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的不吻合度;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發展失衡;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尚不健全等。如何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將是解決淮安經濟發展技能型人才需要的關鍵問題。筆者通過研究工業化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經驗基礎上,提出適合淮安職業教育發展的策略。

1立職業教育戰略地位,明確職業教育發展目標

首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企業、社會培養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淮安實現工業化的必由之路,是開發人力資源,促進勞動就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提高認識,將職業教育的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我市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其次,發展職業教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蘇北爭先進、全省爭進位、全國有影響”的目標,全面貫徹以富民為主題、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具有淮安地方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著力培養面向淮安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服務;為提高農民致富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構建和諧淮安服務。

第三,要明確目標。“十二五”期間,淮安市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一是優化調整職業教育結構。加強招生調控,嚴格普高“三限”政策,確保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均衡發展。完成全市職業學校布局調整,職業學校由現在的43所調整至20所。二是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全市職業學校均達到省三星級標準。三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2加快職業教育基礎建設,提升職業教育整體實力

2.1加強重點職業學校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重點建設一批在市內起骨干和示范輻射作用的職業學校。各縣(區)政府要集中力量重點辦好一所職教中心,把縣(區)職教中心建設與縣中建設擺在同等位置,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切實提升基礎能力,使之成為當地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社區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2.2加強示范專業建設。面向IT、特鋼、鹽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級產業和化工、機械、紡織、冶金、煙草、醫藥、餐飲、旅游等產業,規劃好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職業學校的專業結構,建設一批示范專業。十二五期間,全市要建成一批信息技術、化工技術、機械制造、現代農業、醫藥衛生、旅游服務等方面專業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

2.3加強職業學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在承擔職業學校學生生產性實習的市內企業中,建立10個職業教育生產性實習基地。通過政府財政支持、學校資金配套、社會資金參與等方式,建成一批能夠資源共享,集教學、實習、生產、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實訓基地,逐步完善職業教育實訓體系,滿足學生校內學習期間專業技能操作訓練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2.4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專業素養和學歷層次。實施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十百千工程”,加快培養一批職教名師、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

3深化改革創新,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3.1深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分級管理、縣(區)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公辦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深化以人事和分配制度為重點的學校內部改革,推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制,激發學校的內生動力。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吸引民間資本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探索公辦民營的運行機制,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鼓勵職業學校與高校開展聯合辦學、課題互動、產品研發等形式的合作,與西部職業學校聯合辦學,開拓教育市場。把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探索完善民辦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制定鼓勵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師資隊伍建設、招生就業和學生待遇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努力形成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

3.2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深化課程改革,發揮職業教育教科研先導作用,開發一批體現專業和地方特色的精品課程,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大力推進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及科研單位合作,加強產教結合,形成校企合一的培養模式。職業學校所有專業都要建立對口、穩定的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基地。采用靈活的學制和學習方式,允許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大力開展技能競賽和創新大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

3.3深化職教招生制度改革。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招生工作,按照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制定招生計劃,實行目標管理,將招生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與年度工作業績考核、獎懲結合起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改進完善招生辦法,試行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分塊同步招生,控制少數地方和部分學校普通高中規模過度擴大。進一步規范招生市場,積極推進跨區域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4服務地方經濟,著力打造淮安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

4.1開展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訓。職業教育要為我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服務,根據地方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發展的需要,制定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實現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一體化。每所職業院校要引進一戶企業,在校內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每一個專業要在市內大中型企業建立穩定的實訓、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頂崗實習首先選擇本地企業,積極引導學生在本地就業創業。著力打造淮安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

4.2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的思想,統籌職業院校、成人學校的教育培訓資源,建立以縣(區)職教中心為龍頭、農村職業學校為骨干、鄉鎮成人教育中心為主體,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網絡,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培訓。采取多種形式,開發培訓項目,幫助進城務工人員掌握一技之長。

4.3開展現代農民教育培訓。策應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充分發揮縣級職教中心的輻射功能,結合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在農民中普遍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增收致富本領;實施農民創業培訓工程,對農民開展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4.4開展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引導企業加強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培養更多的高級工和技師。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鼓勵職業院校、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和職業培訓機構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尤其是“4050”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完善和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加快建立覆蓋全市、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網絡,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雖然筆者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文獻,進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分析,但是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加之水平有限,以致問題的解決策略還不夠詳細具體,還存在許多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探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