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家具行業危害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31 09:33:00
導語:木質家具行業危害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家具行業的迅速發展,家具制造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不斷增加、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家具企業數量及從業人數居世界首列,家具企業6萬余家、從業人員650余萬人。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02,家具制造業分為木質家具制造、竹藤家具制造、金屬家具制造、塑料家具制造和其他家具制造五類。從數量上來看,木質家具制造企業占絕大多數。從職業危害水平來看,木質家具制造業在家具制造業中的職業危害情況最為嚴重。家具制造企業在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保護作業人員健康的同時,可以通過加強職業健康教育這一簡單、有效的方法來降低職業危害。
木塵是木質家具制造過程中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之一,木質家具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幾乎都會有木塵產生。長期暴露于木塵環境中會引發多種職業危害,如:木塵接觸皮膚可能引發過敏性皮炎;木塵進入眼睛,除影響正常操作外,還可能引起結膜炎;長期吸入木塵會引起鼻孔堵塞、鼻黏膜炎、鼻竇炎、鼻出血、嗅覺損傷、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不同的工序中產生的木塵粒徑大小不同,直徑小于10um的粉塵,由于體積小、質量小,可攜帶病菌、細菌、污染物,能較長時間地漂浮在空氣中,并可以進入人的呼吸道甚至進入肺部組織,可能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心血管疾病等一些列病變。木質家具組裝和噴漆工藝中由于使用各種膠黏劑、木器漆、固化劑、稀料以及色料產生大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這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表現出毒性、刺激性,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胸悶等癥狀,還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等,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甚至引起死亡。木制家具生產過程中,在使用任何機械設備作業的同時(如鋸木、刨平、鑿孔、打磨等)幾乎都會伴隨有噪聲的產生。噪聲會使人煩惱、激動、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聲對人體的視覺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聽覺系統等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2開展職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木質家具企業雖然數量很大,規模以上企業所占比重卻非常低,中小企業占了絕大多數。并且木質家具行業職業危害嚴重,受危害人數眾多。據統計,目前全國約有木質家具制造企業3.5萬余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小企業。全行業從業人員160余萬人,接觸職業危害人數近100萬人,其中接觸化學毒物31.37萬人,接觸粉塵與噪音65.86萬人。2010年5~6月,國家安監總局組織檢測機構先后對廣東、廣西等10個省、區的85家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測。被抽查的企業作業場所高毒物質超標嚴重。89%的企業作業場所苯超標,76.9%的企業作業場所甲醛超標,70%的企業作業場所苯胺超標,最高的超標100多倍。我國木質家具制造業已經擺脫了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的操作模式,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生產,部分機械設備配備了防塵、除塵設施。但由于木質材料加工工序復雜,除塵技術不完善,導致除塵效果差,木塵危害嚴重。另外,在現場調研中發現,工人職業危害防護意識較差,車間內雖然設置了通風除塵裝置,但由于冬季車間溫度較低,為了保暖,工人不愿意開啟這些通風除塵裝置,甚至關閉了車間的門窗,從而導致車間內木塵濃度較高。通風除塵裝置沒有達到降低木塵濃度的作用,這就需要加強接觸木塵作業人員的個體防護。實際工作中,工人大多使用紗布口罩來代替防塵口罩,而紗布口罩完全沒有防塵作用。
目前,絕大多數木質家具企業設置了單獨的噴漆車間,少部分企業使用專業的噴漆房,而噴漆車間多數沒有安裝有效的防毒設備,個別企業連排風扇都沒有,噴漆車間漆霧彌漫。涂膠作業幾乎沒有單獨的車間,沒有任何防毒設備。很多噴漆和涂膠作業工人缺乏危害防護認識,不佩帶任何防護用品;有些人認為佩戴防毒口罩呼吸困難而把口罩掛在胸前;也有一些工人使用普通的紗布口罩來代替防毒口罩;一些工人的防毒口罩因為使用時間較長,沒有定期更換而失去了防毒效果等等。噪聲的危害常常被人忽視。生產車間普遍布局不合理,高噪聲設備與低噪聲設備擺放混雜,車間里各種高噪聲設備很少有隔聲降噪的措施。并且車間內工人幾乎沒人佩戴防噪聲的耳罩(塞),工人對于機器的噪聲習以為常。
農民工大多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加之上崗前大多未經過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對工作崗位職業危害認識不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另外,農民工為了方便流動,尋找效益好的企業,他們自身就不希望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為了拿到更多的工資,他們更不愿意參加社會保險。一些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無視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在職業危害嚴重的崗位雇傭臨時工,不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為了降低成本,一些小企業使用毒性高、危害大,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油漆、涂料。不按要求給農民工配備具有防護功能的個人防護用品。不按照法律規定建立健全培訓、健康檢查、危害告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個人防護用品配備等相關管理制度,無法保護、忽視保護甚至是漠視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和生命安全。
3職業健康教育的內容
職業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對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和勞動者進行培訓教育,使勞動者放棄不良的衛生行為,采取良好的衛生行為,促進勞動者的身心健康。針對家具行業的職業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是法律法規和職業危害因素。首先,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國家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是職業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次,增強農民工對職業危害因素的認識。通過各種方式,使農民工了解木質家具行業中木塵、有機揮發物、噪聲等職業危害因素的來源、特點、侵入人體的途徑、危害,使農民工充分了解使用個體防護用品的目的和意義。從木質家具行業自身特點和作業場所現場調研情況來看,除要求企業為農民工配備正確的個體防護用品外,重點應加強農民工個體防護用品正確使用的培訓。木工使用的防塵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粉塵進入呼吸道,但要最大限度保證空氣不會從口罩與面部的縫隙不經過口罩的過濾進入呼吸道,嚴格按照防塵口罩的使用說明佩戴。噴漆和涂膠作業使用的防毒面具結構和使用方法相對復雜,應反復訓練,讓工人熟練掌握使用方法,迅速正確地佩戴使用,并逐漸習慣于呼吸防護器的阻力。防噪聲的耳塞(罩)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佩戴,保證耳塞(罩)的隔聲作用同時要感覺舒適。各種防護用品必須在整個接觸時間內認真充分佩戴,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更換,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護作用。與此同時,農民工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噪聲、揮發性有機物對工人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企業給工人的福利待遇、人與人間的關系也會對工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因此要對農民工的心理健康給予足夠重視,開展針對性的心理教育,使工人有好的心理狀態。
4職業健康教育的形式
4.1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的對象主要是企業負責人、企業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和農民工。針對企業負責人員的培訓主要是了解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企業在職業衛生工作中應承擔的責任,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針對企業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是學習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開展職業危害防治的具體工作。農民工則應在培訓中了解法律規定,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更應該了解職業衛生知識,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措施,做到真正地預防和消除職業危害。
4.2多種形式的宣傳
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衛生知識宣傳活動,提高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可以編制家具行業職業衛生知識宣傳手冊、傳單,以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內容,向農民工傳達職業衛生知識。電視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媒體,利用電視媒體的這一優勢,制作專題片、專題講座、公益廣告等,向農民工宣傳職業衛生知識。企業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組織農民工共同收看有關職業衛生的節目。在企業廠區和工人居住區,在職工經常路過或停留的地方設置黑板報或公告欄,選擇職業危害防護及救援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在廠區、車間和設備附近張貼職業衛生標語和警示標志,讓農民工了解職業衛生知識,認識到職業危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防護意識。目前家具企業大多數機械設備都有安全警示標牌,我們同樣可以在機器上設置職業危害防護標牌,詳細介紹職業危害因素的產生及防護知識。家具企業的農民工大多與親屬一同住在企業提供的宿舍,農民工白天去車間工作,親屬相對較清閑。針對這一特點,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可以面向農民工的親屬,讓他們了解職業衛生知識,來督促農民工做好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另外,舉辦以家具行業職業衛生知識宣傳為主題的文藝晚會,豐富農民工業余生活的同時,以娛樂形式向他們傳授職業衛生知識。
5建議
適當的行政干預,有利于職業健康教育的開展。一方面,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行政部門執法監督力度的加強起到了對企業的約束作用,強制企業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履行職業衛生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也會在企業內部加強職業衛生工作的管理和落實,進一步督促職工加強職業防護。增強企業對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視,樹立職業健康教育工作優秀典型。對于在職業衛生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企業,授予先鋒模范稱號,大力宣傳,并給予適當的經濟獎勵,比如:獎金、稅務方面的優惠。在政府采購時,對這些企業給予政策的傾斜。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業努力抓好本單位的職業衛生工作。逐步推進家具行業接觸塵、毒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與特種作業上崗證類似,家具行業接觸塵毒作業人員需要進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職業危害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取得上崗證后才可以進行作業。當然,家具行業的持證上崗需要一個逐步推廣的過程。
- 上一篇:鄉委幫民服務活動方案
- 下一篇: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