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的探索
時間:2022-03-11 08:47:15
導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不僅可作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也可作為教育學生的契機,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指導班級參賽學生的選拔、指導和心理疏導,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和興趣,提升職業素養。
一、教育探索背景
每年舉行一次的江蘇省護理技能大賽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展示自我、提升技能水平的契機,當然對于學生的職業形象、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養等方面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同時也是一次極佳的教育學生的機會,不僅對于個別參賽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對于大多數普通學生的激發作用。高職學生個性鮮明,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但對自我沒有準確認知,學習習慣和行為養成不良。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經常會遇到教育反復性的困惑,即便苦口婆心地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她們也在一旁不住點頭唏噓,對你訴說的道理了然于胸,但一轉身依舊我行我素,行動上沒有絲毫改變。這不禁促發我深深思考,在學生認知轉化為行為的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在我們投入了巨大的教育力量之后依然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看到的學生行為的轉變呢?我們的教育如何變得更加有效率?自我效能是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行為與動機之間的中間過程,指的是人們對于自己獲得某種預期結果所需實施的特定行為能力的信念。一種行為的啟動以及行為過程的維持,主要取決于行為者對自己相關技能的預期和信念。我校高職學生大多數經歷了中考的失利,加之醫學相關課程的難度加大,自身還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自律性還處于他律和自律交疊階段,對于完成學校教育任務的信心低下,很容易被外在社會和網絡中的光怪陸離的事情吸引,導致“玩物喪志”。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與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專業承諾、臨床實踐能力等呈正相關,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穩定性和核心能力,開辟了一條學生教育的新途徑,為學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我決定利用這次班級篩選參加護理技能大賽選手的機會嘗試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挖掘學生的潛在能量。
二、教育探索過程
1.糾結的“人選”定奪。技能比賽選拔的嚴酷性和近乎完美的素質條件并沒有擊退學生們的熱情。調查結果顯示,班級有90%的學生都愿意參加篩選。這個結果讓我感嘆:原來每個學生都有著“學好”的憧憬,但有時缺乏“被關注”和科學的教育策略,讓他們心中的希望之光在無聲無息中被澆滅。由于護理系學生數量較大,選拔工作量巨大,無法做到讓每一個表達出強烈愿望的學生都進入篩選流程,因此學校決定給每一個護理班4個初選名額。如何在我班30多位同學中選出4位“名副其實”的選手呢?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成績?長相?性格?技能水平?……選擇準確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潛能,樹立榜樣,但選擇錯誤不僅讓參與的同學親身經歷失敗,也讓班級的其他同學喪失參與比賽的熱情和信心。我通過分析發現雖然第一次調查學生表現出了高漲熱情,但其中也存在很大水分,即學生的從眾心理。因此在確定名單之前,我再次召開班會,宣讀護理系制定的省賽選手選拔方案,讓班上每位同學明確選拔要求和過程。讓有志于參加選拔的同學撰寫一份自薦書,表明參賽的愿望,自身對于參加比賽具備的條件和所做的準備。通過此環節考量學生的自信程度和對自我的認識。結果,班上共有14位學生遞交了自薦信,結合學生自薦信表述內容和一貫表現,最終確定了成績優異卻略顯靦腆的小芳、技能突出又有著一定比賽經驗的小婷、外向活潑但成績不夠穩定的小倩、上進心強各項條件比較平均的小進。這四位同學不是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也不是操作技能最突出的,打動我的是她們強烈的動機水平———“非常渴望通過這次比賽鍛煉自我”和堅定的信念“我一定會好好訓練,相信自己能取得滿意的成績”。理論和操作技能的提升需要行為的轉變和強化,而這中間轉化的機制的關鍵是自我效能的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傾向選擇難度大的任務,并且能夠堅持克服困難的行為持久性長。自我效能高的人會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認為成功與自己的努力程度相關,會不斷增大付出努力的幅度。這些均有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而成功的體驗將進一步提升他們自身的自我效能水平,并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引導和激發出一股正能量,這才是我鼓勵她們參與比賽的宗旨,而不是將目標局限于名次和外在的榮譽。2.腳踏實地向前邁進。當這四位同學得知自己成為班級代表可以參與校級技能比賽選拔時情緒都非常高漲,我暗喜我的精神激勵起作用了。接下來一系列增強她們自我效能的策略輪番上陣:首先我幫助她們進行目標的設置,雖然她們都憧憬著自己可以進入省賽隊伍中,但這個目標太高,以她們目前的水平還無法達到,這種挫敗感會降低其自我效能,因此我引導他們把參與省賽這一終極目標分解為參與校級選拔—參與市級選拔—參與省級選拔三級目標,將跨越難度降低,使其明確每一階段需付出努力的方向和程度。接著為了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摒棄了手把手教授其技能、安排訓練計劃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授權和參與激勵的方式,讓4位同學自行配對練習,在參考以往比賽視頻的基礎上自行揣摩去發現自身問題和同伴相互探討,嘗試尋找解決的方法。同時安排了09級曾經參與過省賽選拔具有一定參賽經驗的2位學姐進行輔導,通過榜樣效應增加她們的替代性經驗,進一步提高她們的自我效能。在學生每練習一段時間后監控他們的技能水平,讓學生提出她們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她們進行探討并適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學生攻克難關。通過練習后獲得的直接性經驗和觀摩他人的替代性經驗后的言語勸說往往是最容易接受和吸收的。在言語勸說時多以激勵為主,但建設性的批評也不可或缺,具有警示和促發學生反思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建設性的批評不一定降低自我效能感。在反復的技能磨煉中,我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她們訓練中的問題時,學生并沒有流露出反感的情緒,反而是充滿了感激,虛心接受了改進意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不斷得加強,由最初的我要求每周檢查她們練習情況變為主動向我預約時間讓我檢測她們的技能水平,所提出的問題也越發具體和有針對性。3.省賽“后時代”。從最初的校賽、市賽、省賽以及隨之而來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選手的選拔這3個多月的歷程中,我班4位學生中有2位進入了校護理技能比賽并雙雙獲得了二等獎,2位學生進入了市護理技能大賽分獲一、三等獎,1位學生進入了省賽集訓隊并獲得了江蘇省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通過大賽的歷練,我明顯感受到了學生自我效能的提升,她們對自己更加有自信,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困境更加應對自如。當然,成功的道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小婷、小芳從校賽中被刷下,小倩從市賽中被淘汰,小進在國賽的選拔中惜敗,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并沒有因而意志消沉,而是更加積極主動投身于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她們學會了將失敗的原因歸因為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夠,學習如何控制自身的負性情緒,將在大賽集訓階段提升的自我效能泛化,樂于面對更具挑戰性的活動中:小婷在學習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成績一躍為班級前列并且主動承擔了護理實訓中心值班護士的職責,組織管理全年級學生技能訓練并給予指導;小倩通過年級競選進入了系學生會,擔任年級組織部部長;小進主動參與了南京市先鋒訓練營活動,光榮地成為了亞青運動會的護旗手等。通過參與比賽過程,這幾位同學不僅自身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并且也將自身的正能量輻射到身邊的其他同學身上,在班會中分享她們參賽經歷,她們向同學們傳遞了感恩、奮斗、堅定的精神能量。這也說明了自我效能的增強策略的可行性。4.教育探索反思。通過總結發現這四位同學在篩選賽中表現失常的共性原因為情緒上的焦慮和緊張,因此導致了自我效能的降低。如小倩在比賽中緊張得大汗淋漓,小芳緊張得不停地眨眼睛,小進因為緊張導致比賽動作走形,物品準備不全。這說明情緒喚醒對于提升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學生由于心理歷練不足,在準備比賽階段往往只關注外部刺激即獲得名次,總擔心自己在步驟中出現錯誤,因此在比賽過程中處于焦灼狀態影響最終水平的發揮。提示自我效能提升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心理技能訓練。引導學生關注在比賽過程中的自我成長有助于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感。在學生面對人生過程中的失敗時要及時地合理歸因,盡量將原因歸結為自身努力不夠,如專注度或訓練量的不足,激發學生的求勝意識,促使目標的達成。當學生體驗到成功感時,將其也歸因為努力程度或者能力上來,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自我效能。雖然結合省護理技能大賽選手篩選的契機運用自我效能理論對提高學生自我效能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如自我效能增強策略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職業素養,心理調適對于自我效能提高的重要性。但本次嘗試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可做進一步的改進:如可利用廣泛使用的量表動態進行學生自我效能的監測用以指導增強自我效能策略的使用會更加客觀;本次研究的樣本量太少,沒有覆蓋到大多數學生,樣本的代表性需進一步考證;所運用的策略僅僅停留在經驗之談,還為上升為系統性的方法。但自我效能理論的運用是教育工作的風向標,需不斷探索其適用性的途徑以提升班級管理及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
作者:彭鑫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尚艷芳.自我效能理論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86-87.
[2]吳蘭花,王占坤,黃飛旭.護理本科生專業承諾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8,23(4):10-12.
- 上一篇:農村寄宿制留守兒童心理失衡問題的研究
- 下一篇:壯族音樂在廣西高校音樂教育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