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醫學學生職業期望調查研究
時間:2022-03-11 02:57:47
導語:高職醫學學生職業期望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研究采用職業期望量表,對蘇州市某衛生職業院校的5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探討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現狀。研究發現:當前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對待就業更加理性,重實際不圖虛名,求穩心理較重,女生和大三學生更重視職業的聲望地位與外在價值因素。
關鍵詞:職業期望;醫學相關類專業;高職
2001年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布的《中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人民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要積極發展醫學相關類專業。”綱要還提出“2015年目標包括進一步調整專業設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設置醫學相關類專業。”然而近年來,隨著醫學相關類專業畢業生人數的連年遞增,醫療衛生系統的就業門檻不斷提高,使得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持續增大。職業期望是個體對某種職業的渴求與向往,它既是個體內在職業價值觀的外在表現,也是個體職業選擇的內在動力源。①探討當前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期望現狀及特點,將有利于引導其理性對待就業問題,同時也能為相關院校進一步完善職業指導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抽取了蘇州市某衛生職業院校大一至大三共500名在校生為被試,剔除無效問卷后,共獲取有效問卷480份,有效回收率為96.0%,有效樣本構成見表1。本研究的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包括性別、年級、生源地等人口統計學情況;第二部分職業期望量表,由吳諒諒、李寶仙編制,該量表包含聲望地位、內在價值、外在價值三個維度,21個項目,按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個等級記分。此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總體特征
由表2可見,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認為最重要的5個因素依次為:機會均等公平競爭、職業穩定、提供醫療養老住房公積金、能學以致用、能提供受教育機會,而最不重要的5個因素分別為:單位規模大、單位在大城市、單位級別高、有出國機會、容易成名成家,這5項中有4項屬于聲望地位穩定性維度。說明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對待就業更講究實利。
2.2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差異比較
2.2.1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性別差異
由表3可知,男女生在聲望地位穩定性和外在價值兩維度上差異顯著(p<0.05),女生對聲望地位、外在價值的期望顯著高于男生,而男女生在內在價值維度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女生較男生更重視職業的聲望地位穩定性及外在價值。
2.2.2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年級差異
由表4可知,不同年級學生在聲望地位維度與外在價值維度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內在價值維度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在聲望地位維度上,大三和大一、大二學生存在顯著差異(p<0.05),大三的均值最高;在外在價值維度上,大三和大一學生存在顯著差異(p<0.05),大三的均值最高。這說明較其他兩個年級來說,大三學生對聲望地位與外在價值的重視程度最高。
2.2.3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職業期望的生源地差異
由表5可見,城鎮來源和農村來源的學生在職業期望三個維度上的差異均未達到統計顯著水平(p>0.05)。這說明城鎮和農村的學生對待職業期望的認知上基本一致。
3結論與建議
3.1呼吁公平的就業環境
從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對21個職業期望項目重要性的排序可以看出,他們最為關注的是在未來職業發展中是否具有均等的發展機會和公正的競爭環境。分析原因,可能與高職生面對就業問題時,普遍對自己的學歷和就業競爭力信心不足有關,尤其當他們與本科院校學生處于同一就業市場競爭時,這種心理就更為凸顯。而這種心理的存在恰恰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現實不無關系。盡管教育部在2013年4月16日的《關于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要求,嚴禁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然而,實際找工作的過程卻沒有文件所規定的那么公平,甚至近年來的“人才高消費現象”更有愈演愈烈之勢。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切入口和著力點。這種公平不僅包括學歷公平、性別公平、身份公平,還包括各種就業渠道的暢通與透明。
3.2擇業的求穩心理較重
本研究發現,穩定性和提供醫療養老住房公積金是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就業時考慮的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分析原因可能與社會的急劇轉型所帶來的職業風險、生活風險有關,而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代年輕人“求穩圖安”的心理,使得他們在就業時,不再單純地追求“高收入”,而是越來越看重工作的穩定、有醫療養老公積金等。“求穩”不失為規避風險的一種選擇,然而,對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而言,當下的就業形勢并不樂觀,面對“僧多粥少”的現狀,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應引導學生正視就業現狀,使學生意識到除了進大醫院之外,基層醫療單位或是與醫學相鄰的新興行業都是不錯的選擇。總之要少一些一步到位的想法和一勞永逸的求穩心態,多一些腳踏實地的行動,畢竟醫學是一個經驗型的行業,當知識經驗、年齡閱歷積累到一定水平,總會迎來職業上的“春天”,而求穩心理和安逸心態的存在,只會加劇眼前就業難的困境。
3.3重個人發展不務虛名
調查顯示,除上述因素外,自我發展因素也成為了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重要的就業動機,主要表現為:注重個人才能、特長在工作中的發揮,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看重就業后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愿意找尋有潛力的工作職位。這一方面反映出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能用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選擇,對待就業問題更加理性成熟;另一方面又再次映射出大部分高職生對自身的學歷水平并不滿意,希望工作后能有更多學習和深造的機會。此外,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對工作單位的地域、規模、級別等聲望地位給予了最低的關注,這表明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學生對待就業問題更重實際而不務虛名。的確,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事實面前,不少學生和家長的觀念已在發生著轉變,從以往的“認為讀高職是無奈的選擇”,到現如今的“不講面子講實際,沖專業而來,奔就業而去”,職業定位更加實際。
3.4女生、大三學生更重視職業的穩定性與外在價值
本研究顯示,女生對職業聲望地位穩定性及外在價值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男生,此結果與王書寧(2009)、②胡云君等(2011)③的研究一致。這反映出當前高職醫學相關類專業女生社會性別觀念的復雜化與多元化,即一方面她們希望通過職業的高福利高薪資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傳統性別觀念束縛,女生在職業選擇上更傾向于求穩求安,風險意識不如男生。此外,調查還顯示,大三學生在職業期望聲望地位穩定性和外在價值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學生。分析原因,可能與大三學生更接近社會有關,或許也可以看做是其在評估了社會環境后,做出的較為現實的選擇。因此,學校相關部門可以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生采取差異化的就業指導,尤其加強對女生和大三學生的職業觀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各種職業條件,預防就業中的短視行為,并對其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幫助。
作者:趙謙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注釋
①吳諒諒,李寶仙.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期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8-23.
②王書寧.大學生職業期望、專業承諾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③胡云君,崔冠宇.獨立學院大學生職業期望與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745-747.
- 上一篇:面向模具型腔的高效數控加工探討
- 下一篇:數控加工中仿真技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