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發展前景探析
時間:2022-12-20 10:53:21
導語:線上教育發展前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線上教育發展前景進行分析。疫情防控期間,在線學習成為教育的重點抓手。線上教育的凸起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觀原因是網絡發達,硬件設施完備,即將迎來的全面5G時代也將進一步改變教育方式。主觀原因是人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這不僅是他們對自身高標準、嚴要求的體現,更是高效率、快節奏的大時代給他們的鞭策。直接原因是國家政策的引導,規定了數字教育要迎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根本原因是源自強大綜合國力的民族自信心,能夠在疫情防控期間給人帶來希望。對線上教育發展前景進行了若干思考,認為線上教育成為常態學習方式不現實,因為海量的網絡資源魚龍混雜,不少家長對在線學習的實際教育質量存疑,學習者和施教者隔著屏幕,僅透過網絡難以實現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一刀切”的授課模式難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訴求,學校還是會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育更適合成為主流的輔助學習方式。
關鍵詞:線上教育;發展前景
線上教育(Onlineeducation)也叫遠程教育、在線學習,是利用信息互聯網技術和科技實現跨時空內容傳授的學習方法,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更方便快捷。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互聯網平臺的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傳統的教學模式正悄然發生變化。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從2016年的1.04億猛增至2019年的2.59億。2011-2018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短短8年時間,從574.9億元增長至2600億元。受年初肺炎疫情影響,學生不能如期開學,在線學習便成為了教育的重點抓手,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1線上教育訪問量激增的背景
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發文,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在此號召下,幾乎所有教育機構或平臺都展開了激烈競爭,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等資深網校依托自身優勢狂攬生源,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順勢而起,促進了在線教育行業的大發展,上百項公益課程全面上線,加速了整個市場的變化。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年初至今,我國13家在線教育公司的市值已累計上漲近800億元。今年春節期間,使用騰訊課堂進行在線學習的師生人數較以往增長了近128倍。
2線上教育凸起原因
2.1客觀原因:網絡發達,硬件設施完備。線上教育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多個量變積累引起的質變。縱觀網絡發展歷史,2G用來發短信,打電話,到了3G,網速明顯提升,但網絡不穩定、不流暢,發展到現在,4G信號覆蓋進一步完善,為線上教育開展提供了必要前提條件,即將迎來的全面5G時代也將進一步改變教育方式。在硬件方面,智能手機和平板的普及也為線上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據統計,平板銷量近兩年呈持續上升趨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其銷量更是翻倍。從購買目的來看,主要是家長買給孩子供其學習,這也折射出了在線教育發展的上升態勢。網絡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對實體教育產生了一定沖擊,在這次“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全面凸顯出來。2.2主觀原因:人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目前,各行各業及每個人之間都高度融通,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聯系,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人們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提高核心競爭力,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立足未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尤其是新生代的學生,他們是民族的未來,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即使無法開學也要堅持學習,持續打卡。這不僅是他們對自身高標準、嚴要求的體現,更是高效率、快節奏的大時代給他們的鞭策。學校既然不能如期開學,那就要轉換視角,轉變學習方式,于是線上教育就成為了不二選擇。2.3直接原因:國家政策的引導。早在20世紀末,我國就已提出科教興國的理念,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21世紀以來,更是對教育信息化頻頻提出要求。2015年,國家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力促我國高校建設特色在線開放課程,加快推進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模式的優化。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再次對網絡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提出要求,規定了數字教育要迎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拓展網絡學習空間,創新教學新模式,將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課堂教學相結合。這些政策的出臺均反映出國家對網絡教育的重視,注重“線上教育+線下教育”(O2O模式)的建設,這也是科教興國教育理念的橫向延伸。教育部不斷出臺相應文件,要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切實開展“停課不停學”活動。例如,廣東省教育廳發文稱,全省2月底前不開學,3月2號起開展線上教育。截至當前,教育部已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余門。2.4根本原因:源自強大綜合國力的民族自信心。不管正在經歷怎樣的困境,都是暫時的、短暫的,發展才是主流的、向前的,常態的生產生活終會回歸,這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在線教育不是一個新概念,在此之前就有,當下只是呈流行化發展,凸顯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追求與向往。這種與網絡的不斷互動,能夠在疫情防控期間給人帶來希望,這希望源于強大的綜合國力帶來的民族自信心,也是線上教育如火如荼進行的根本原因。未來,不論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市場競爭如何激烈,市場份額怎樣改變,學習的本質都不變,線上教育會繼續發展。
3線上教育發展前景的若干思考
線上教育迅速崛起,作為線下教育的有效補充,可以且應該存在,但線上教育因為自身的種種局限與不足,未來不可能完全取代學校教育。3.1線上教育成為常態學習方式不現實。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在線教育用戶的暴增,更多是因為學校、教育機構等不能如期開學開課,用戶選擇線上教育是為了應急,它能否真正成為學生的常態學習方式,大多數教育者、學習者、家長仍持懷疑態度,因為線上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海量的網絡資源魚龍混雜,讓很多學習者無從下手。以騰訊課堂為例,輸入關鍵詞“小學語文”,竟有34頁的搜索結果,共800門不同的課程,叫人無從下手。學生沒有一定的經驗,很難從這么龐大的資源中選取到自己想要的。不少家長對在線學習的實際教育質量存疑,認為使用電腦、平板等移動通訊設備學習對孩子視力傷害較大,極易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線下課堂人對人的集中互動和把控更具有真實的體驗感。線上教育采取“一對多”的授課模式,學習者和施教者隔著屏幕,僅透過網絡難以實現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即使學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也不能說明他們就掌握了新知識,因為作業是不是由學生親自獨立完成尚有待確認。線上教育“一刀切”的授課模式難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訴求。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怎樣把握學生特點、張揚學生個性、做到精準投射,這一直都是線上教育的難題。有教育家認為,短期內線上教育用戶暴增只是加速了其發展,提高了家長對它的認知,但很難影響教育市場未來的格局變化,在全面復工后,教育仍會返回線下模式。3.2線上教育未來會成為主流的輔助學習方式。3.2.1學習平臺更完善,網絡更穩定。2020年2月10日,武漢市中小學正式開始網絡授課,全市約90萬學生按要求登錄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進行網絡課程學習。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由騰訊、華為、阿里巴巴等有實力、技術過硬的科技網絡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各類線上教育平臺由于短期內訪問量暴增而導致網絡崩潰的不占少數,這一問題極為普遍。各平臺需及時補救,逐步完善升級,使用戶使用起來更穩定流暢,操作更便捷,擁有更好的體驗感。3.2.2教師線上教育技能日漸嫻熟。線上教育雖非新事物,但畢竟屬于新教育媒介。很多老師,尤其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單是教學需要的硬件設備調試、網絡設置等前期準備工作就已經讓不熟悉網絡操作的他們望而卻步了,再加上授課過程不能像線下課堂一般實景實現,這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挑戰,需要時間磨合。教師需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逐步積累經驗,保證日后能夠更嫻熟地利用線上教育開展教學工作,揚長避短。3.2.3學生對線上學習逐步適應。最開始很多學生不接受,甚至排斥線上學習這種方式,比如對某線上學習App打出1分差評。這是學生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他們把線上學習當成了線下教育的轉移和延伸。但線上教育的出現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他們會慢慢接受新事物。3.2.4家長對線上教育的認可。雖然線上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但這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家長應學會接受和適應。線上教育還有很多突出的優勢,比如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多樣化需求,輔導孩子學習可實現轉移,家長能抽身做自己的事情。線上教育方便快捷,學習成本、人力、物力和精力都大大降低,更多的家長會選擇督促孩子進行線上學習。3.2.5學校支持利用線上教育彌補不足。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近萬所學校的數千萬師生選擇了在線試課。除了接入學校,幾乎所有教育機構或平臺都選擇開啟線上免費課程的推廣,如阿里巴巴、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愛奇藝、網易有道智云平臺、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新東方在線等多家科技網絡公司,實現強強聯合、深挖市場、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攜手知名教育機構和名師團隊為學生提供免費線上教學服務。這顯示出了疫情防控期間教育界對線上教育的鼓勵和支持。
4結語
線上教育的凸起只是個信號。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日益加深,在線教育在教育服務體系中的份量越來越重,它的成熟必將改變未來的教育格局與學習方式,會面臨更多挑戰。未來,我國在線教育的發展一定會更成熟、更優質。
參考文獻:
[1]趙亮,陳韻,等.智慧教育視域下普通高校線上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30):162-163.
[2]王娟,張晶蕊.智慧型課程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05):134-136.
[3]王韜,周玉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O2O教育模式的探討[J].人才培養,2019,(09):69,86.
[4]楊邦秀.O2O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02):185-186.
[5]朱曉亮,杜旭,李浩,等.基于MOOC的高校移動云課堂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7):20-26.
[6]秦青琴.互聯網時代移動線上教育的發展前景———以大學生接受線上教育為例[J].中國商論,2017,(01):180-181.
[7]董寶瑩,邵星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線上教育模式探討———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9):172-173.
[8]劉大可,宋賢龍,閆浩,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線上教育淺析[J].青年時代,2018,(36):155-156.
[9]張雅楠,李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模式比較及改進策略研究[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8,(01):59-64.
[10]吳家嘉,唐久,梁珊瑜,等.“互聯網+”時代下線上教育使用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南省高校大學生為例[J].教育進展,2020,10(03):271-278.
作者:邵娟 胡曉瑩 單位:1.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2.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線教學思考
- 下一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