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01-20 10:33:11

導語:圖書館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社會轉型趨勢為背景,通過概念闡釋和職業素養的要素遴選,分析圖書館功能與職業素養的關聯,重點提出并闡述圖書館對職業素養教育的3個作用及3種對策。研究認為,職業素養教育需要合力,圖書館功能決定圖書館對職業素養教育的作用;優化圖書館功能,開展智慧化服務,建構知識型空間,是圖書館推進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對策。

關鍵詞:圖書館 ;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教育; 圖書館功能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泛在信息社會的發展,轉型趨勢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特征,如城市模式已經朝著知識型、生態型、智慧型等趨勢發展,教育朝著內涵式、創新型、職業型等趨勢發展。在轉型趨勢中,各類教育機構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更加明晰,職業素養教育受到廣泛關注。當前,職業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熱點問題,不但引起教育界、企業、政府機關的重視,甚至一些社會團體組織也非常關注。例如,國際圖聯于2013年宣言中指出,獲取信息是一項基本人權,可以改變貧窮及惡性循環,支持可持續發展。國際圖聯敦促決策者和戰略規劃者利用好現有有力資源,認清信息訪問的作用是支持發展的基本要素,承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作為發展人的作用。職業素養教育成為熱點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全球化趨勢發展的結果,反映了職業發展對文化的多元融合要求;其二,是泛在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反映了職業發展對信息的系統整合要求;其三,是教育模式變革的征兆,反映了職業發展必須依賴教育對職業的引領和支持。職業素養教育不單是學校或單位的職責,個人、社會甚或圖書館都有責任,這就需要合力和良性互動。職業素養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圖書館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概念闡釋

1.職業

職業是指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某行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辭源》(1995修訂本)對“職業”的解釋是:職,指官事;業,指士、農、工、商所從事的工作。職業,謂官職及四人(民)之業也,也泛指所從事主要的工作。我國三國時代就有職業的分類,“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有清節家,有法家,有術家,有國體,有器能,有臧否,有伎倆,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學,有口辨,有雄才”。可見,職業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信息化沖擊了人類社會及產業的原有結構,打破了人類社會自工業化社會以來的相對平靜,使人們的學習模式、工作模式、生活模式、思維模式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信息產業日益發達,并深刻影響到教育、科研及各行各業。不同的行業門類形成了各自的知識、能力、文化等職業體系,對從業者有著不同的要求,亦即有著各具特色的職業素養。

2.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泛指社會某行業對所在崗位上的從業者(個人或群體)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文化等的素質和修養,是從業者綜合品質的一般描述,包含從業知識、從業技能、從業文化等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業也必然發展,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素養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職業素養必然和所屬的行業特別是職業的崗位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另外,各行業以及行業門類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積累和沉淀了系統而豐富的文化知識。作為人類社會裝置的圖書館,通過對這些文化知識的搜集獲取、分類組織、譯釋服務,實現在“機械領域、最大內容領域和最大關系領域”的任何社會和文化的借鑒和交流。謝拉對圖書館哲學的概括無疑讓圖書館成為推進職業素養教育的最佳裝置。這不僅符合省力法則,即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性或易獲得性;而且符合時代對圖書館功能的期盼,當然也是圖書館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三、數據統計及研究綜述

1.職業素養研究發文統計和關鍵詞遴選

以中知網文獻資源庫為信息源,國內職業素養研究始見于1982年,以“題名=職業素養”實施精確檢索,共計3049篇文獻正式發表,其中期刊論文2283篇(統計日期:2015年7月11日)。為突出重點和便于統計,筆者以CSSCI來源期刊為統計對象,共計有72篇論文,通過對其關鍵詞進行統計,并按照關鍵詞出現的頻次排序,結合全文進行比照分析,各遴選了十個關鍵詞,作為職業素養關鍵詞(見表1:職業素養關鍵詞統計)和職業素養教育關鍵詞(見表2:職業素養教育關鍵詞統計)。這些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和其等級序號之積符合齊夫定律,即基本接近其平均數值10.6和11.3。

2.研究趨勢和要素篩選

國內職業素養研究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以2008年為基數,當年發表以職業素養為標題的論文86篇,2009年達122篇,增幅42%;2010年至2014年分別為195、244、345、397和492篇。2014年的發文增幅是2008年的4.72倍。通過對職業素養相關研究的關鍵詞進行歸納,并結合論文全文解讀分析,筆者篩選出職業素養的十個關鍵詞作為職業素養要素,分別:專業知識、職業思想、職業規范、敬業精神、職業發展、專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專業文化。

3.圖書館與職業素養的關系研究綜述

統計分析得出,職業素養研究的選題以高職為重點,僅篇名比例就超過25%;在行業或職業選題方面,教師、新聞出版、醫學、旅游、高校輔導員等占有較高比例。直接以“圖書館”和“職業素養”為題的研究還鮮見發表,但值得關注的是,已經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并開始探索圖書館在職素養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學者董成國認為,圖書館是擔負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特別是信息素質培養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學者梁旭指出,語言文字能力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圖書館需承擔起該職責,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名著,“利用新書推介、書評活動、書目導讀等形式引領學生從文學經典中感悟語言的魅力,擴大漢語的詞匯量,循序漸進地掌握語言規律和運用技巧”。學者高明勇回憶他的大學時代,每周三晚上,都會跑到圖書館,將瀏覽近一周的報紙雜志作為必修課,然后“攤開一張A4紙,啟動一次奇幻旅行。旅行的內容,就是猜測周四見報的《南方周末》的內容”。這些觀點和認識,論及了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閱讀輔導職能和學習空間職能對職業素養教育發揮的作用。

四、圖書館對職業素養教育的作用

圖書館對職業素養教育的作用源自圖書館功能。圖書館的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為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提供了硬件條件和信息資源基礎;圖書館的人員配置、服務項目和軟件技術為職業素養教育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圖書館功能可以概括為存貯信息資源、提供知識服務、平等獲取信息、保障知識自由、信息素養教育、閱讀學習平臺、尊重讀者權益、傳播人類文明、服務社會經濟、文化娛樂活動等十個方面。通過分析比照,筆者將圖書館功能的十個方面分別對應職業素養的十個要素,它們之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正面的、積極的支持作用和促進作用。鑒于圖書館功能和職業素養的多方面聯系,為便于闡述,我們將之歸納為知識、能力和文化三個作用(見表3:圖書館對職業素養教育的作用)。這同職業素養包含的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文化素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1.建構職業所備的知識體系,積累職業所需的知識素養

知識素養是職業素養的第一要素,它構成了職業的前提和條件。知識素養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素養,還應包括職業規范和職業紀律等內容。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僅憑專業學習和課堂教學,很難滿足這些系統、全面和動態的知識,圖書館在這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可能。另外,平等獲取信息和尊重讀者權益,不僅是對館員的職業規范和職業紀律的約束,同時對讀者也具有正面的引領和啟發作用。

2.拓展職業所備的能力技藝,發展職業所需的能力素養

能力素養是職業素養的核心,涵蓋了將來應對職業的技藝、方法以及學習能力,應變、拓展、專注、嫻熟等是能力素養的基本表征。世界各國的科技發展歷程證明,“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成為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標志”。課堂教學、實驗和業務實習偏重知識的再現和演示,對能力的拓展和發展存在不足。圖書館擁有信息素養教育的信息資源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是培養信息素養的搖籃,信息素養已經成為大學生等從業者適應泛在信息社會的必備素質和生存之道。閱讀學習平臺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功能對專業技能和職業理想也發揮著積極的拓展作用。

3.感悟職業所備的文化意蘊,培育職業所需的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是職業素養的升華,凝結為職業思想和專業文化,表現為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文化不僅在于積累,更需要感悟。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社會裝置,在文化教育方面具備的作用是得天獨厚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深入提出,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圖書館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基礎保障作用,是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學習和自我修煉的開放型學習基地,是職業素養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最佳選擇。這將為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和業務拓展提供新的機遇。

五、圖書館推進職業素養教育的對策

1.優化圖書館功能

優化功能是為了強化服務。圖書館應從知識服務、信息素養教育和文化熏陶三個方面著力,從信息資源建設、人才資源培育、文化空間打造三個方面投入,優化圖書館功能,在知識、能力、文化三個層面上積極提升讀者的職業素養。優化圖書館功能需要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理念主導的智慧館員隊伍。當前,智慧圖書館就是一種先進的理念形態和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將會以最少的花費為最大多數人提供職業素養教育的支持和協助,是圖書館適應泛在信息社會需要,積極轉型發展的智慧選擇。

2.開展智慧化服務

智慧化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其根本特征是知識服務模式的主動交互。對讀者而言,環境以及圖書館本身是外在的,外在條件必須通過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產生實效。在未來,“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就是讓創新者能夠獲得信息,使圖書館在創新的成長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取決于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作為對這種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圖書館有責任走出舒適的地域,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社會的一分子”。讀者在這樣的氛圍中與智慧圖書館互動,與智慧館員互動,逐步成為智慧讀者,積極協同創新,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就會不斷得到彰顯,從而促進讀者職業素養的自我修煉,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和教誨。

3.建構知識型空間

建構是詩意的創設和審美的營造。智慧圖書館和智慧化服務既要依賴智慧城市的大環境,又要融入智慧圖書館本身并出類拔萃。環境既包括圖書館依存社會大環境,又包括圖書館內部的小環境。大環境要積極適應,適應帶來機遇;小環境可以改變,又可靈動創設。從圖書館源于需求的發展脈絡看,圖書館已經成為信息資源管理和知識服務的社會信任機構,還有圖書館自身繼承和積累人類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知識基因和文化基因,讓圖書館承載的社會公益性職責不斷加強,包括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促進全社會終身學習,提供優質的文化信息資源,開展閱讀指導與網絡信息導航,提供普遍均等的文獻借閱服務和信息素養教育等。因此,智慧圖書館不僅是圖書館人的一種理念,也是泛在信息社會全體公民、每位讀者所期盼的新型知識空間。在這種空間里,智慧圖書館逐步實現,館員智慧化,讀者智慧化,設施智能化、服務智慧化、環境生態化。我們有理由相信,只有在這種空間里,讀者個人信息世界的“內容、動力、邊界”才能更好地實現良性的互動和發展,讀者的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文化素養才能得到最自在的提升,職業素養的境界才能不斷超越。

參考文獻:

[2]李子燾.中國識人學——《人物志》全譯[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3]秦殿啟.信息素養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J•H•謝拉.卿家康,詹新文譯.圖書館哲學[J].大學圖書館通訊,1987(4).

[5]唐光鐘.加強科技情報工作勢在必行——兼及有關職業素養問題[J].圖書與情報,1982(3).

[6]董成國.發揮圖書館服務功能,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J].技術與教育,2013(1).

[7]梁旭.基于職業素養的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對策[J].語文建設,2013(3).

[8]高明勇.自我訓練:職業素養的成長路徑[J].青年記者,2013(25).

[9]秦殿啟.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J].現代情報,2010(08).

[10]張社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障礙因素分析[J].職教論壇,2014(1).

[11]艾倫•泰塞.圖書館必須“帶回家”[N].人民日報,2010-09-06.

[12]于良芝“.個人信息世界”——一個信息不平等概念的發現及闡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1).

作者:張玉瑋 秦殿啟 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