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制度下的醫院成本核算
時間:2022-02-02 09:31:12
導語:新會計制度下的醫院成本核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全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有效配置并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增長的原則,保證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健康發展,有必要加強醫院成本核算,從而進一步提高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
關鍵詞:醫院;成本核算;核算原則;核算體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號角,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各級各類醫院越來越重視成本核算的管理創新。成本核算,已經成為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加強經濟管理的有效手段,以及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載體。醫院原有的核算模式和內部分配制度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規定,有些內容甚至有負面作用。因此,為規范醫院的經濟行為,體現醫院的公益性質,建立切合實際、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經濟核算體系,乃是醫院全面深化改革之應有之義。
一、醫院成本核算的目的
醫院之所以實行成本核算,其目的在于通過對醫院和醫療服務總成本、單位成本(包括醫療服務費用、損失)的核算與管理這一基礎性工作,創新管理理念,調整經營思路,優化資源配置,減少甚至杜絕不應有的支出,增強全員成本意識,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促進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一)醫院獲得政府給予的補償逐年減少,醫院面臨生存危機
從預算管理形式發生的變化可以看出,醫院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全額撥款,后改為差額撥款,醫院必須通過開展一定的醫療業務后才能維持自身的發展;現在給醫院的撥款是定額、定項目撥款,醫院的自主權增強了,但撥款在總費用中的比重很小,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的業務開支。醫療、藥品收入分開核算,藥品價格一降再降,以藥養醫的格局被打破,控制藥品占總收入的比例,醫改試點單位已取消藥品加成等,使醫院的事業收入增長越來越難。
(二)社會各界覺得看病貴,物價部門不能輕易定價
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以價值規律為杠桿,成本是價值補償的尺度。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標準與醫用生產資料價格之間不協調。前者主要由國家制訂,而后者則由市場決定。因此,目前就出現了醫療總費用、次均醫療費用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人均收入的獨特現象,以致政府、企事業單位乃至患者個人不堪重負。
(三)醫院對收費成本的概念需要進一步明晰
成本核算原本是現代企業慣用的概念,后一經被醫院引入,各級各類醫院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應該說,自實行成本核算后,醫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當前醫院成本核算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總體結果并不令人滿意。其原因在于,就成本核算的實行而言,醫院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醫院做法各異;就成本核算的系統而言,同樣也沒有統一通行的行業標準,承擔系統開發的IT企業各行其是。加之醫院受人員與技術條件等的制約,在成本核算系統的甄選上,往往并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以至于醫院失去了成本核算的專業依據。綜上所述,準確及時地計算醫院的成本費用是改善經濟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可促進醫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經營思路,注重管理效能,降低成本費用,實現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可以合理配置資源,為經營決策和獎酬分配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做好成本核算,還可促進醫院優質、高效、低耗地開展業務活動,不斷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二、醫院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是指當期或者分期計入成本的支出范圍與費用標準,都必須符合國家關于財經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關于財經性資金管理政策以及醫院財務制度、會計制度的規定。醫院只有確定各個項目是否應當計入核算范圍,才能準確核算成本。
(二)可靠性原則
是指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須真實可靠,應當與醫院會計制度核算的支出項目、當期或分期計入的費用相一致。同時,成本核算資料即便由不同的會計人員進行核算,其得到的結果也應當是一致的。
(三)相關性原則
是指成本核算應當提供及時、有用的信息,為上級主管部門、醫院管理決策層在費用管理、成本預測、醫院決策時服務。計入醫院成本核算項目范圍的,應當是與提供醫療服務相關的費用,及時、有用的信息反饋利于及時采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四)權責發生制原則
凡是應在本期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支付與否,都應當計入本期成本,以提供正確有用的信息。反之,即使款項已經支付,只要不屬于本期負擔的費用,亦不能計入本期成本。會計核算的原則還包括:對所有者資產保全原則;會計核算穩健原則;會計核算配比原則等。
三、建立醫院成本核算體系及其意義
醫院成本核算,是指借用現代企業的核算方式,醫院分類、記錄、歸集、匯總、分配以及分析一定時期內開展醫療服務以及其他活動中發生醫療服務總成本、單位成本,并提供完整成本信息的經濟管理活動。醫院成本核算體系,是醫院為加強成本管理,根據經營層次(單位)和醫療產出單位的實際情況,按業務費、勞務費、公務費、原材料費、管理費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等成本分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層次或項目的目標成本計劃制度,并核算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實用、全面且配套的成本核算。醫藥衛生體制的全面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過一個逐步改革和完善的過程。醫院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除了要與國家財經政策、上級機關財政管理規定相適應,還應當具備財務資產管理、經濟管理以及醫療產出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條件。目前,醫院在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制度上,應當建立主要包括科室成本、醫療項目成本、病種醫療成本,以及日/床醫療成本和門診人次醫療成本等在內的成本核算體系。這種成本核算對于深化醫院改革,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醫院成本,提高管理績效,合理補償醫療消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成本核算將會給醫院的經營管理帶來地震性的效應
把一個縱向的、模糊的管理方式變成橫向的、數據化的方式,這將改變過去醫院管理線性到面性的過渡,也就是實現了醫院管理的立體化、全方位管理模式。如醫院管理費用過高,可以在醫院間進行橫向比較,如果管理基數相同,而管理費用不同,那么臨床科室主任就要尋找管理費用偏高的原因。
(二)成本控制一旦與個人、科室的效益掛鉤,將會給醫院帶來難以估算的實際效益
成本核算,對醫院的資源進行的綜合性的合理評價,評價的內容涉及資源的利用率、取得的實際效益以及各項成本指標。因而,這是一種合理配置資源的管理方法,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效益的量化。
(三)實行成本核算,是為了給醫院建立一整套的預算制度
預算是財務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預算的前提是對過去指標的再評價,對成本、費用、支出、收益的預算,沒有歷史基礎,數據預算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本核算是醫院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真正成本核算下的醫院,每月都會產生一個“量本利表”。這個反映醫院經營管理狀況的“量本利表”中,每個科室是其考量的對象。主要考慮四個因素:工作量、成本、收入和效益。這對醫院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這是因為,這種預算目標制是在成本核算、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架構出來的。責任到科室、責任到個人是績效考核的基礎。考核時,既要考核收入,也要考核支出。
(四)成本核算會對醫院的績效考核帶來積極的效應
醫院的績效考核標準,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就應當有一個與現實的管理相結合、真實且可行的效益指標和考核指標。這是因為,實行成本核算,不單純為了獎金分配。醫院合理的成本價格和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其前提只能是在全社會形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后,亦即是在平均成本的基礎上。否則,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就無從談起。這樣的績效考核體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公正、客觀、持續發展的體系;也只有在這種考核體系下的醫院,才能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發展。
作者:楊鳴鳳 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
參考文獻:
[1]林曦.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28):60-61.
[2]韋健,王曉飛,蔡曉鋒.新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成本核算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醫院管理,2012(4):48-49.
- 上一篇: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方向探討
- 下一篇: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