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分析

時間:2022-10-15 09:20:41

導語:農業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分析

摘要:農業類上市公司由于其自身生產與交易環節的特殊性,致使農業類上市公司更易出現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本文以2018年初獐子島再次出現存貨異常為例,結合實際分析其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相關完善方法,解決現階段農業類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類上市公司;獐子島;信息披露

一、獐子島簡介及問題背景概述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1958年成立至今曾獲“黃海明珠”“海上藍籌”等多項美譽。該集團是一個綜合類的海洋性食品企業,其以水產養殖為主,兼營海洋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等多項業務,集團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2069)。繼2014年首次發生扇貝由于冷水團幾近絕收事件后,2018年1月30日,獐子島集團修正業績公告,稱其在2017年度原歸屬于其股東的凈利潤約1億元,現因其存貨異常(主要為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致使獐子島集團2017年度由營轉虧,虧損金額約達5.3億至7.3億元。在此之前的三個月期間,獐子島并未對資產減值的信息進行任何披露。根據2018年4月28日對外報送的財務報表中,當年虧損已成現實。此前2014年獐子島集團已經有過類似行為,外界一度猜測此次扇貝再次“跑路”極有可能是人為原因。在此之前,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曾爆出“綠大地”事件,農業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基于上述探討,本文將以獐子島為例分析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二、獐子島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通過前文所述,獐子島此次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時間十分突然,在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顯示,2017年獐子島預計盈利0.9億至1.1億元,而在2018年報出的業績公告中則聲稱,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預計導致企業當年虧損,且虧損金額巨大。根據相關報道及記者的走訪中,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10-11月存貨異常的情況就已經顯現,而獐子島集團未重要公告,告知公眾這一重要事項,而是選擇在幾個月之后才進行,明顯不符合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及時性。那么,獐子島集團為什么會選擇暫緩披露這一會計信息呢?筆者認為與我國資本市場的ST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資本市場中的ST公司常常利用“一年巨虧,幾年微盈”的財務報告結果,由此避免因公司連年虧損而受到的退市懲罰。此種修飾財務數據的手段在我國ST企業中司空見慣且心照不宣,監管層也從未對此類行為有過實質意義上的處罰,這也就意味著表面上默認了其存在。長此以往,這種行為并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可持續良性發展①。就本文中的獐子島集團而言,在此前已經出現過一次ST,為避免再次出現此類情況,在前幾年實現利潤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采用類似方式。這樣一來,企業會有更多的時間來解釋存貨異常及制定更有利于企業的計劃。(二)對信息違規披露的懲罰力度不強。現階段,我國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大多流于形式,其產生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監察機關力度不足。科學的企業會計信息監管體系尚不完善,監察水平有待加強,法律法規執行效果差強人意。尤其是像我國上市的農業類公司,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不可控因素較多,如生產周期通常非人為可控,生產過程主要依賴自然條件,致使經營過程中面臨較大的不確定風險,投入與產出并無規律可循,最終經營結果難以計量。即使現行會計準則明確了生物資產信息披露標準,不過在上市公司出現違規披露時,對其的懲罰強度較弱,造成企業的違規所付出的代價遠不如所獲得的利益。此次獐子島生物資產存貨異常事件最終被認定為信息披露違規,獐子島集團在2018年2月9日,收到大連證監局警告的處罰,鑒于2014年冷水團事件深交所在給出警告處罰決定后事件便不了了之,造成如此嚴重后果的惡性事件的處罰如此之輕,致使很多公司選擇鋌而走險,在披露會計信息時絞盡腦汁粉飾財報。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監管體系結構的固有缺陷,導致監管重復,監管標準不統一,權責劃分不明晰,造成了監督監管的質量效率低下,未能實時了解并解決相關問題②。(三)外部審計時資產的確認難度。對于獐子島集團這種以水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而言,其通常的投資回收期限是二到三年。在這期間,其外部審計單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對其進行審計,審計過程中,資產盤點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外部審計通常是采用樣本抽取部分進行盤點,以推測總體的樣本情況。由于農業類公司涉及區域面積廣泛,生物性資源本身計量和方法選擇的難度較大,外部審計人員審計時間有限,即便審計人員有較強的業務能力,會計事務所對委托企業進行審計監盤時,也很難對資產尤其是存貨科目進行全部盤點,又或者進行全盤之后,對其價值的計量也存在很大的爭議。而存貨通常又是企業中比較容易進行財務舞弊造假的地帶,存貨自身的特點及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及交易特點,使我國上市農業類公司更容易在存貨計價過程中有“發揮”的余地,成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頻發的重災區。

三、關于完善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農業企業注重自身會計信息披露。企業需要及時感受內外部環境變化、了解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執行狀況。因此,信息傳遞的暢通性對于保障內部控制實施極其重要③。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對會計信息披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只有注重自身內部控制體制的完善,才會在內部信息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及時真實的披露會計信息。與此同時,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也要相應提高,嚴格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工作,對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向上級匯報會計信息。(二)政府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規則。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單一,除上市公司必須對外報送的財務報表以外,其他的重要事項是在附錄進行披露的,這樣一來導致企業可以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企業往往會將一些重要的信息進行隱藏,導致財務報表使用者無法獲取準確的經濟信息,做出一些錯誤的投資決策,甚至危害我國的股票資本市場。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合規性監管,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準則加以優化,使企業在對外報送的過程中確保會計信息準確完整,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資本市場對于會計信息披露應該有更加完善的市場規則,更加嚴厲的監管手段,形成讓上市公司尊重規則、敬畏規則的環境,少一些戲劇感,多一些嚴肅性。只有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能風清氣正,企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三)外部審計人員監督質量的提升。通常外部審計人員是由企業所委托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指派,有時由于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從企業外部就會導致企業報出的財務報表準確性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督。此外,證監會或許可以研究取消目前企業自行尋求第三方獨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方式,由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指定與被審計公司具有較強獨立性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并制定與審計工作相匹配的收費標準,嚴格打擊或有收費。同時,會計師事務所應提升注冊會計師業務水平,嚴格把控審計人員準入門檻,在具備獨立性的基礎上,全方位培養提升自身工作勝任能力,更好地輔助企業完成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由此保證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時更加準確及時,使我國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④。

參考文獻:

[1]雷軼超.基于盈余管理視角的獐子島扇貝事件案例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6.

[2]張拓.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3]趙天琪.基于COSO五要素對獐子島內部控制失效案例的分析[J].知識經濟,2017(08):107-108.

[4]劉健.農業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的對策研究—以獐子島為例[J].南方農機,2016,47(06):56-57.

作者:苗寧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