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建議

時間:2022-03-15 09:41:33

導語: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建議

摘要:隨著非營利組織數量的增多、規模的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日益提高。良好的會計信息披露機制,是提升非營利組織社會公信力、促進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從近年來頻發的非營利組織負面新聞出發,指出了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并作出了原因分析,最后給出了解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信息披露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政府一同作為拉動社會進步的三駕馬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要求非營利組織高質量地披露信息不僅能夠降低委托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管理決策效率,還有助于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相關機構的運營效率、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2019年7月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我國社會組織總數量已達到81.6萬個;2018年全年社會捐贈總量預計超過1128億元。然而,從2016年因編制虛假財務報告而被終止運營的四川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到2018年在微信朋友圈中爆傳的“七問秦玥飛”事件,再到2019年被民政部列入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張伯駒潘素文化發展基金會,種種負面新聞使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受到一次次輿論拷問與公眾質疑。因此,指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才能為社會廣大捐贈者揭開其“運作之謎”,從而真正促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1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

2018年12月,中基透明指數FIT報告在京,其根據基本信息(16個)、財務信息(16個)和項目信息(8個)三個方面的40個客觀評價指標對來自全國5694家非營利組織進行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評判。報告顯示,參評組織的FIT平均分為50.08分,較2017年的33.67分有較為顯著的增長,但仍處于較低水平;公眾大多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報告持懷疑態度,其最關心的組織績效、財務管理、項目評估等問題均未能得到充分解答,甚至有些捐贈者無法及時獲得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報告。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眾多,可主要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1)傳統財務數據披露無法反映組織績效2005年1月1日,財政部頒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開始實施,強制非營利組織披露“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現金流量表”三張報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信息的披露做出了規范。但是財務報表的專業性和準確性要求報表以數據為主要的呈現形式,而不能反映捐贈者、志愿者以及廣泛的利益相關者所關心的非營利組織運營績效。非營利組織的產品可以是一個被重建的小學、一個健康的身體,甚至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這些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所能衡量的。所有非營利組織的共同宗旨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這一特別的運營信條使得委托方與受托方的關系更加微妙:任何人對非營利組織都不具有求償權,因此決定捐贈者以及潛在捐贈者是否向非營利組織注資的重要因素就是其運營績效。利益相關者更希望看到捐款的用途,了解組織運行的效率及效益。例如組織用獲得的捐款修建了一家當地的醫院,那么這家醫院到底造福了多少百姓、使得多少人擺脫了病痛之苦重獲新生、產生了多少社會效益,才是捐贈者真正關心的。(2)非營利組織缺乏社會公信力2018年,在相關媒體的推動下,接連曝出包括億友公益負責人、乙肝反歧視領袖雷闖、環保公益領軍人物馮永鋒、“免費午餐”及“微博打拐”發起人鄧飛、公益組織民主化“開會專家”袁天鵬等一大批公益名人在內的性侵、性騷擾事件,猶如地震一般給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以嚴重的打擊。當非營利組織負責人道德品質出現問題時,組織內部的管理狀況可想而知。其披露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也必將被打上問號。(3)非營利組織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關注近年來,無論是基金會還是其他慈善機構,關于其私分、侵占捐款,虛報財務數據,進行財務舞弊的報道不絕于耳。這在側面反映出非營利組織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關注。2010年以來,財政部分別針對企業、小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出臺了相應政策,并于2018年11月了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制工作的通知。在內部控制建設受到更多關注的今天,完善非營利組織,尤其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現階段被廣泛運用的雙重管理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非營利組織在財務與非財務方面的獨立性,使其過度依賴政府,機構內部的理事會形同虛設。同時雙重管理體制造成的權責不清等管理漏洞,成為非營利組織部分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捐款滿足私利的捷徑。因此,個人行為造成的賬實不符也成為披露虛假信息的重要因素。(4)披露的形式及渠道單一據調查,不少非營利組織實際上僅對外公布“資產負債表”和“業務活動表”兩張報表,“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經常在披露過程中被省略。以嫣然天使基金為例,由于組織內部信息需求動力不足,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體系,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管理層常常以嫣然不是獨立法人為由拒絕披露財務報表附注。同時很多潛在捐贈者經常由于報表的專業性過強而無法深入了解非營利組織的運營現狀,因此財務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作為報表的解釋是對會計信息的有力補充,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非營利組織相關的會計披露制度不夠健全,披露渠道較為單一。大部分組織只通過官方網站等單一途徑公布相關財務狀況,造成會計信息難以傳遞給捐贈者、志愿者、受益人等直接相關方。大眾及媒體更傾向于接受通俗易懂的信息,因此非營利組織除了定期披露財務報表外還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媒體來擴大會計信息的披露渠道,做到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結合披露。采用這種方式,一方面滿足了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為非營利組織本身做了宣傳,可以擴大組織本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便日后吸收捐款,高效運營。

2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成因分析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問題百出,其原因各異。具體可將阻礙非營利組織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的因素劃分為兩大類,即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體現為缺乏披露信息的動力;外部因素則可以用PEST分析法歸納為四個方面:相關會計制度難以明確指導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政治Politics),信息披露質量受成本制約(經濟Economy),外部監管無法有效保證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與真實性(社會Society),缺乏會計信息化技術以提高信息披露效率(技術Technology)。2.1內部因素: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動力。企業以營利為目標,披露會計信息是為了讓債權人全面了解企業信息從而決策是否繼續提供資金;讓管理者發現企業的問題,及時解決,從而使企業長久地經營下去。明確的受托責任、所有者的求償權以及管理者績效薪酬與企業經營成果掛鉤的相關機制為企業披露質量良好的會計信息提供了內部動力。而反觀非營利組織,缺乏利潤目標及經營壓力,即使績效不佳,相關管理人也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非營利組織之間競爭的缺乏以及問責機制的缺失使得會計信息披露在其內部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非營利組織缺乏信息披露的動力。2.2政治Politics:相關會計制度難以明確指導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目前已經頒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包括八章七十六條,分別是總則、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財務報告和附則。從內容和形式上看僅僅是做了總括性的概述,缺乏對具體業務處理和披露內容的詳細規定。這導致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常常無據可循,使得披露結果不具有規范性和可比性。2.3經濟Economy:信息披露質量受成本制約。非營利組織不同于企業,企業披露會計信息,其最終目的是吸引投資人注資,促進股價上升從而獲得更多自有資金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反觀非營利組織,其生存環境缺乏競爭,除了披露財務報表,還有諸如公益宣傳、公益電影、明星加盟等方式來吸引捐款。盡最大可能將所吸引的款項用于慈善事業是大多數非營利組織的目標,因此,用于信息披露的成本成為一項可有可無的費用,組織總是想方設法縮減其規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財務人員薪資水平日益提升,行業審計費用日漸增長。然而,非營利組織給予信息披露工作的資金卻十分有限。因此,從整理憑證到編制報表、聘請外部機構進行審計的每一個環節必然會變得粗糙,最終導致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質量不盡人意。2.4社會Society:外部監管無法有效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在合并了現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基礎上,民政部于2018年8月對新起草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了征求意見通知,征求意見稿第53條明確規定社會組織應當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和審計機關依法實施的稅務、會計和審計監督。雖然相關法規要求非營利組織披露的會計信息需要有審計機構出具的意見和證明,但這仍然不能阻止財務舞弊、審計造假的現象發生。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我國法律法規對非營利組織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尚未明確規定,導致大量地方性非營利組織存在披露虛假信息的現象;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常常為了提高業務收入而滿足委托人不合理的要求,使其出具的審計報告失真。2.5技術Technology:缺乏會計信息化技術以提高信息披露效率。非營利組織缺乏會計信息化技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無法吸引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會計核算的相關人才;其二是對會計信息化的關注程度較低,鮮有非營利組織通過與相關財務軟件公司合作的方式來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效率。在吸引人才方面,由于非營利組織提供的薪酬不高、運行的效率較低,與大中型企業單位相比往往缺乏競爭優勢。組織內部財務專業人才的欠缺導致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環節無法順利完成,為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埋下隱患。在引進會計信息化技術方面,非營利組織往往缺乏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除少數大型機構外,大多采用手工或信息化程度較低的會計核算方式。在這種核算方式下,出錯幾率會大大增加,導致其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堪憂。

3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完善建議

2018年9月1日,民政部《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正式實施,明確規定了信息公開的范圍、方式、要求和責任,標志著我國公益組織信息披露在規范化的道路上更進一步。提升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僅要依靠組織內部動力驅動,更需要外部監管機制的督促。對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建議,具體如下:(1)DADS法解決方案美國學者里賈納•E•赫茨琳杰(2004)在國會、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及財政部所采取措施的基礎上,提出了“披露—分析——懲罰”(DADS)法可作為提升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方案。披露(disclosure):首先,政府或相關機構可將披露質量作為評價非營利組織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提高其自覺披露會計信息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要求強制披露相關會計制度所規定的內容,以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分析(analysis):國家應強制要求非營利組織聘請外部審計機構、社會第三方機構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信息進行分析解讀,并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將生成的分析報告公之于眾。從而讓專業性較強的財務數據平民化、大眾化,使得廣大利益相關者能夠結合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全面且具體的了解非營利組織的運營狀況。(dissemination):環節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渠道。內容應涵蓋非營利組織業績報告,高級人員薪酬,組織的不良記錄等內容。在渠道方面,披露的信息可通過非營利組織自身、相應審計機構、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三方的主流社交媒體上,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捐贈者、納稅人等利益相關者的查詢。懲罰(sanction):懲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提供虛假報告信息、進行財務舞弊的組織進行懲罰。二是對經營效率低下的組織進行相應的懲罰,為管理者敲響警鐘。懲罰的具體內容應視情節而定,由輕到重可分為警告、罰款、撤銷專項基金、撤銷登記等內容。(2)針對非營利組織設立更有效的人才引薦平臺社會宣傳力度不夠是非營利組織人才缺失的重大原因之一。建議設立專門的人才引薦平臺,做到人崗匹配,使組織與財務人才迅速對接。目前隨著應屆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緊張逐漸成為大學生難以避免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如果非營利組織能夠與大學合作,設立相應對口專業,同時吸收畢業生上崗,則一方面能夠更具針對性地培養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也能為緩解就業壓力做出一定貢獻。(3)針對不同規模的非營利組織制定不同的會計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成本是影響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地方性小型組織由于過度壓縮會計信息披露成本,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嚴重失真甚至不進行披露。我國相關部門應制定對應的準則規范,對不同規模的組織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所側重。(4)政府與外部審計機構結合直接披露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在未來,對于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非營利組織審計報告,政府可通過特定渠道進行統一披露。這樣不僅保證了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獲得性,還有利于將不同機構的運營績效進行對比,促進非營利組織提升管理效率。

4結語

隨著非營利組織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以及社會捐款數額的不斷上升,提升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增強非營利組織運營的透明度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與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相比,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不管在質量還是披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作者:殷子涵 劉芳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