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建設途徑

時間:2022-08-25 09:05:15

導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建設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建設途徑

摘要:為了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術的新時代職業人,產教融合已經成為職業學校育人新模式。職業學校從發展出發,結合產教融合,依托名師工作室,整合資源,打造優秀專業發展團隊,探索構建具有產教融合特色的綜合實踐平臺。文章從產教融合背景下名師工作室的概念、特點、訴求出發,探索了名師工作室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國家深化產教融合的相關政策推動下,職業院校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改革,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質人才,從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的概念和特點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的概念

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就是在專業精通、技能精湛、深思鉆研、同行認可并且深受學生愛戴的名師帶領下的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的校企合作平臺。名師工作室作為一個學習平臺,工作室成員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制訂發展計劃、整合專業資源,點燃教師教學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的特點

1.政府支持,學校重視《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對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各部門高度重視名師工作室建設,由學校建立多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工作室的職能,協同推進工作室項目的管理和實施。學校為每個名師工作室提供了一定的經費,配備了相應的辦公區域和辦公設備等硬件設施,這無疑給名師工作室建設提供了外部保障。2.人員構成合理化發展職業教育,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打造專業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注重職業學校教學中產教融合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名師工作室由學校領導牽頭,名師領銜,成員以校內骨干、一線教師為主,也有企業專家參與,呈現了校企合作的特征,人員構成合理。3.硬件設施專業化在產教融合的需求下,工作室承擔了校企合作技術攻關的任務,配備的硬件條件也像企業的工作室一樣專業化。工作室具有本專業教學的常用設備,并引進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便于成員熟悉專業操作技能,進行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討。教學環境也由單一傳統的教室延伸至實訓基地和企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建設的訴求

高職院校名師工作室順應了新時代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為師生在專業領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以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宜興分院“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建設為例,工作室于2018年成立,為充分發揮工作室效能,探索產教融合的實踐機制,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工作室自成立以來,聚焦專業發展方向,圍繞市場需求深入調研,在發揮學校名師和企業家“傳幫帶”作用的同時,充分挖掘專業特色,開展了實踐活動。通過“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的建立與發展,逐步形成融“產、教、研、訓、賽”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打造產教研一體化的理論體系,為會計專業學生創設工學結合、企業實踐、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機會和平臺。工作室成員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各位專家的指導下,依托名師工作室平臺和教研組團隊力量及現有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的力量,力爭將工作室打造成工作室成員所屬專業的研究基地與交流平臺。

(一)高校名師工作室效能多樣化,打造全方位教學體系

“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的效能有實訓基地建設、技能大賽和創業創新大賽輔導、專業社會培訓、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深化產教融合,使理論教育和實踐課程相結合,提升復合型人才培養效果。同時,名師工作室經常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經驗反思等活動,研究實踐教學的規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途徑和策略,培養了教師自我鑒定和不斷改進的能力和意識。工作室成員在教學中更新知識體系,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專業發展,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提升,更有效地改善了學生培養質量。

(二)建設名師工作團隊,構建專業發展共同體

“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緊扣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主題,遵循“創新、行動、分享、提升”理念,以“專業引領、同伴互助、交流研討、共同發展”為宗旨,在教育科研的引領下,以技能競賽成果轉化和師資培訓項目開發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網絡為交流載體,逐步形成融“產、教、研、訓、賽”于一體的高效工作團隊。“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圍繞學校對工作室規劃的總體目標,遵循優秀教師的成長規律,通過規劃的實施,落實四個工作目標:即建設一支學習型教師團隊、建成一個特色專業、完成一個教學研究課題、取得一次技能大賽突破。以“四個一”工作目標為抓手,推動工作室成員在專業上的成長,努力形成在省市級有較大影響力的、具有引領和輻射作用的、充滿教育智慧的名師工作室團隊。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有效途徑

在新時代職教體系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的發展,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可充分發揮工作室的效能,依托工作室這一基礎,探索如何加快產教融合步伐,使專業建設不斷推進和師生的職業能力不斷提高。

(一)打造優秀教師團隊

作為教師成長的搖籃室、職教科研的項目室和就業創業的孵化室,“立信·會計綜合實踐工作室”認真研究職業教育的發展動態,準確把握職教改革的政策精神,不斷探索產教融合新機制。1.加強會計專業技能信息化教育建設在國家職業標準的基礎上,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建設線上線下資源庫,制作微課資源,制訂會計專業技能階段測試項目與測試標準等體系。打造優秀教師團隊,探索出一條“在應用中融合,在融合中創新”的信息化教育發展之路。按照教育教學制訂的方案落實至工作室各成員,各成員在相關的研究中,重視理論研究,注重實踐應用,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并在各種活動中分享,積極向本區域教師輻射推廣。2.充分發揮“師帶徒”模式的學習、交流作用工作室采用“師帶徒”模式對教師進行跟崗指導,工作室領銜人、特邀導師作為指導人員,針對每個成員的特長進行傳、幫、帶,在教育教學領域對工作室成員進行直接指導、遠程指導并開展相應的專題指導。完成會計專業骨干教師師資隊伍一對一的培養,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從學院年輕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中培養出一支專業嫻熟、技能精湛的骨干教師師資隊伍。

(二)構建綜合實踐平臺

通過對會計專業工作室現有的學生的實訓平臺、職業體驗平臺、教師的企業實踐平臺、技能培訓平臺、職業技能鑒定平臺等的調研,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探索建設具有產教融合特色的綜合實踐平臺。1.學生的實訓平臺在信息化背景下,探索融合會計技能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和方法。依托信息化教學環境,充分利用線上網絡教學平臺、愛丁技能訓練平臺、網中網會計實務(手工)智能考評系統以及微課、微信公眾號、QQ、線上教育、直播等數字化資源,優化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分享成果,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廣闊且實用的空間。2.職業體驗平臺職業體驗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和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拓展實踐學習的新舉措,給師生提供了跨專業了解新技術、新設備、新職業的體驗機會。通過職業技能體驗送教活動,學生走出校園,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也為其將來步入社會積累豐富的經驗。把會計專業技能的實踐應用到基礎教育中去,開展職業技能體驗送教活動,可加強以生活體驗、崗位認知、職業教育為主的職業啟蒙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3.教師的企業實踐平臺密切校企合作。工作室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企業、稅務事務所等單位建立并維持一定的合作關系,形成優秀的校外技能實踐基地,根據企業的會計崗位需求豐富會計信息化實踐技能的內容。開展市場調研,深入企業,根據當前的會計工作模式與會計工作具體內容,調整會計信息化實踐技能的內容,使全體成員在學習、實踐、反思、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一定成果。4.技能培訓平臺以賽促教,優化會計技能教學的實踐。技能比賽、課堂教學能力比賽等大賽,為中職會計教師搭建了提升教學能力的實踐平臺。通過大賽帶動教法的改革、評價的多樣化,把會計技能訓練融于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技能操作、職業素養、創新能力等各種能力進行考核。而教師在制作信息化課件、微課,撰寫論文時,能更進一步拓展、挖掘新的知識,加深自己對行業動態的認識與理解,使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其可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加快技能大賽成果向技能普及教育的轉化進程,在學院掀起人人參與技能大賽的熱情,促進專業建設,使師生職業素養和能力不斷提高。5.職業技能鑒定平臺針對“1+X”證書考證要求,校企共同對學生進行考證培訓及輔導。比如,珠算考核按照《江蘇省珠算、珠算式心算能力比賽辦法》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法進行,采用江蘇省標準的珠算能手級鑒定卷對學生進行考核,給學生提供證書考證和技能鑒定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陳剛.產教融合視域下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探討[J].職教論壇,2017(31):60-62.

[2]夏磊,張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9):17-21.

作者:王蓉 單位: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