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科學發展建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8:23:00
導語:林業科學發展建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黨深入開展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之際,我圍繞省廳組織開展的建設“兩型”社會,林業怎么辦這一主題,對全市林業建設做了一些調查,現結合新時期賦予林業的新要求、新任務及我市林業實際,淺談我市林業發展的幾點想法。
一、全市林業情況
全市現有林地面積94.5萬畝,森林覆蓋率35.45%,森林蓄積量204萬立方米,楠竹蓄積1439萬根。2008年林業產業總產值3.2億元。2001年以來,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岳紙造林、長防林、林業血防工程等林業工程項目,現已初步形成國外松工業原料林基地27.5萬畝,榿木、楊樹速生豐產林基地3.4萬畝,優質高產高效油茶林基地2.2萬畝,花卉苗木基地0.5萬畝。
2001年9月,我局在紅花建立了林業科技示范園,園區建設面積達到4750畝,分為四個功能區,其中林木新品種引種試驗區780畝,林木良種繁育區560畝,林木新品種栽培示范區2760畝,花卉苗木培育區650畝。2007年3月,通過省林業廳評審,晉升為省級林業科技示范園。
近幾年,我市林業發展較快,成效顯著。先后榮獲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市)、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湖南省林業工作先進集體、湖南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等榮譽稱號。
二、林業發展布局
我市林業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兩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新的一輪解放思想浪潮中,我們必須以新的視角對我市林業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對照我市林業建設情況與“兩型”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提出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切實理清發展思路,突破發展制約,明確努力方向,促進我市林業快速向前發展。
1、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汨羅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生態建設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體制改革為動力,著力建設功能齊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優質高效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獨特多樣的森林文化體系,實現資源增長、生態良好、產業發達、文化繁榮、林農致富的目標,推動汨羅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民本汨羅和諧崛起不斷作出貢獻。
2、發展思路
汨羅市林業發展總體思路是:實施分類經營,調優產業結構,狠抓資源培育,加強森林保護,建立示范基地,規范林產品市場,扶持加工企業,加快林業發展。
—以《汨羅市林業分類經營總體規劃》為依據,實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經營。公益林禁止采伐,采用封山育林、補植、改造和適當間伐、擇伐等營林措施,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商品林以經濟效益為目的,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林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加工增值。
—調減丘崗區杉木和薪炭林面積,增加工業原料林、楠竹和油茶等經濟林。
—堅持造管并舉,搞好集約經營。重點抓好中幼林撫育、間伐和經果林培育管理。
—加強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打擊亂砍濫伐、盜伐林木以及亂征濫占林地的違法行為,堅持依法治林,依法興林。
—建立國外松、楊樹、油茶和楠竹等高效林業基地,實現商品林85%以上基地化。
—建立林產品專業市場,建立健全林產品市場管理和服務體系,加速林產品商品化,使商品率達到80%以上。
—建立生態休閑林業,充分利用我市森林資源地理區位、人文文化等優勢,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林業。
—重點扶持家具、竹產品、木制半成品、林化產品以及食用植物油等加工企業,特別是能帶動汨羅林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使全市林產品加工率達到70%以上。
3、戰略布局
汨羅市林業發展總體布局大致為“一條線、二大類、二個片、三層次”。一是將107國道沿線定為重點開發線;二是實行生態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經營;三是以汨羅江為界,劃分兩個不同特色的區域,江北片為高效林業綜合開發區,重點發展工業原料林、苗木花卉、油茶、水果、庭園林業和松脂生產與加工、木材綜合加工利用。江南片為林產工業貿易區。重點發展楠竹、油茶和家具企業、楠竹加工企業、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及林產品市場建設。四是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將商品林的發展分三個層次作垂直布局,即低山丘陵區,海拔170-400米,以發展楠竹為主;丘陵高崗區,海拔約80-200米,以發展油茶、板栗等經果林為主;低崗平湖區,海拔約29-100米,以發展國外松、三倍體毛白楊和意楊等工業原料林為主。退耕還林地(旱土),以發展苗木花卉為主。
4、產業結構
⑴、保護生態公益林。生態公益林包括防護林(含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護路林和農田防護林)和特用林(含實驗林、母樹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旅游風景林及環境保護林),規劃總面積18000公頃,占全市林業用地總面積的29%。生態公益林建設重點是“一江三路四景點”,即汨羅江、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屈子祠、任弼時故居、玉池山南岳行宮和八景森林公園。
⑵、調整商品林基地。全市商品林基地規劃總面積33000公頃,占商品林總面積的71.8%。其中:工業原料林基地23333公頃,油茶基地6667公頃,楠竹基地3000公頃。
⑶、發展庭園林業。庭園林業與庭院林業在概念上有所區別,庭園林業是農戶以家庭經營方式,發展庭院林業,逐步形成戶與戶,組與組,村與村相連接的規模生產。目前,全市已發展庭園林業3萬多戶,約占全市農戶總數的16%,營林面積0.25萬公頃。按照將來農業人口不超過總人口40%的標準,還要新增庭園林業戶,全市就可增加林業面積0.5萬公頃。
庭園林業,按大荊鎮秦先組的經驗實任統一規劃,分戶經營,誰經營誰受益的經營模式。以發展經濟果木林為主,建立小果園、小竹園、小茶園、小苗(花)圃。發動農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和自留地,推廣板栗、黃花梨、筍用竹以及森林蔬菜、藥材等高產優質品種,積極提倡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形成規模效益,使農戶增收致富。
⑷、建立苗木花卉基地。苗木花卉基地規劃總面積667公頃,分三個區:南區以白水苗圃為主,面積66.7公頃;北區以桃林林場為主,面積66.7公頃;東區以長樂苗圃為龍頭,向天井、紅花、黃市等鄉鎮公路沿線發展,面積533.6公頃。
⑸、興辦林產品加工企業。以本地資源為依托,在黃柏興辦年產200萬件的竹制品廠,在桃林興辦年產1萬立方米木片加工廠,在新市興辦年產2000噸食用植物油廠,重點扶持以李家段天子家具廠為龍頭的家具聯合企業。
⑹、擴展林產品專業市場。以107國道為窗口,江南段(弼時—新市)以黃柏竹產品市場為基礎,沿線興建林產品專業市場,經營項目分竹木家具、竹制品和林副產品三大類,形成林產品30公里一條街;江北段(新市—黃市)以黃市苗圃為基礎,沿線興建苗木花卉專業市場,形成苗木花卉10公里一條街。
⑺、開發森林資源旅游產業。利用屈子祠、任弼時故居等人文名勝和八景、玉池的秀麗山水,發展森林旅游產業,重點建設好八景森林公園和玉池山南岳行宮佛地。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按照已擬定的我市林業發展總體思路,今后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林業宣傳的力度。廣泛宣傳林業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大力推介林業典型經驗,努力提高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營造大辦林業的氛圍,以此推進林業產業化發展。
2、加快林業發展的速度。用林業的快速發展來解決林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大力發展家俱制造業、種苗業、金銀花、吳茱萸等特色林業等,促進林業產業興旺發達。二是積極招商引資,向上爭取林業項目,鼓勵企業、大戶造林,加快植樹造林步伐。三是積極推進林業市場化進程,努力搭建林木資源、林地流轉平臺,促進林業生產要素向企業、大戶集中,發展家庭林場。四是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促進林業快速發展。
3、加速林業改革的步伐。積極推進和完善林業分類經營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苗圃體制機制改革、木材公司體制改革等,用改革的辦法來破解林業發展的瓶頸和現實工作中的制約因素,促進林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4、加大科技興林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加強與林業科研院校的合作,積極引進林業科研項目,加大林業科研試驗、示范力度,大力推廣林木新品種、新技術,加速林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對林農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林農的技術素質,通過依靠科技興林和提高林農素質來實現林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 上一篇:私營公司的現狀及監管對策
- 下一篇:區監管責任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