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創新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04:22:00
導語:農業技術創新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廣東省水產星火產業帶建設為例,強調圍繞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關鍵環節,推動以市場導向、政府主導、產學研結合為特征的農業技術創新體制創新,以技術集成為主要手段,是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技術發展道路。
關鍵詞:農業科技政策;星火產業帶;價值鏈;多功能性
現代農業是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設施技術和標準化技術為特征的高新技術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農業呈現出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與規模不斷擴大的特點。農業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在于提高農產品和農業的價值。農業技術進步體現在農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升級,最終形成上下游關聯、產品互補、資源共享、功能完善的產業價值鏈條。而要協調好價值鏈各環節,必須有完善的農業技術創新政策做支撐。
一、農業價值鏈變化對農業技術創新政策調整的影響
第一,農業價值鏈變化要求政府的農業科技投入政策與農業技術組織政策必須突出國家(地區)意志、強化國家(或地區)戰略引導,針對制約國家(地區)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關鍵領域,實行跨地區、跨產業、跨平臺的集成攻關和成果共享,引領農業實現跨越發展。第二,農業科技政策的重點支持領域應轉向水產、畜牧、農產品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等高成長、高收益領域。第三,農業科技政策的支持重點應該從以農業硬技術為主逐漸轉向硬技術與軟技術并重,更加重視倉儲物流、品牌管理、渠道設計等軟技術的開發。第四,農業科技政策支持的主體應以科研單位為主,轉向產學研相結合、市場及技術應用推廣前景明確的科研聯合體,特別是那些具備全產業鏈要素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和大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第五,農業科技政策支持的重點要從以往主要針對單個產品、單項技術轉向面向整個產業鏈(特別是若干關鍵的產業價值鏈環節)的綜合技術集成。第六,農業科技政策支持的重點將更加重視對平臺技術、產業共性的支持。第七,要更加重視對農業科技的領軍人物、拔尖人才、重點基地的突擊隊作用。第八,更加重視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的發展,注意平衡資源節約技術與增收增效型技術研發的發展平衡。
二、廣東水產星火產業帶的建設經驗
積極回應農業的多功能性和產業價值鏈變化的挑戰,主動調整農業科技政策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加速實現農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園區化、品牌化、生態化的重要保障;是充分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健全農業研發瞄準機制,完善農業研發組織,提高研發效率,增加農業研發收益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政府農業科技投入績效,深化農業科技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廣東省在調整農業科技政策的過程中開始嘗試通過圍繞本地區農業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整合產學研各主體的農業研發及推廣應用,以提高農業產業鏈價值為目標的農業科技創新政策,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廣東水產星火產業帶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項目背景。水產業是廣東省農業的第一大行業,更是廣東省沿海地區農民增收和農產品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其中,種苗繁育、飼料營養、病害防治、保鮮加工、供應鏈管理、品牌構建、渠道管理是最具價值的產業鏈環節。但在項目實施之前,廣東水產行業技術研發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產學研嚴重脫節。擁有科研骨干和儀器設備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業內企業、推廣機構和分散農戶各自隸屬不同的體系,難以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有效整合。二是研發投入過于分散、高水平成果較少、科研后勁不足。科研經費和項目分布過于分散,沒有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優勢。過分追求短期成果,對周期長、難度大的重大課題投入不足、持續性較差、激勵不強。對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性應用基礎研究、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公共數據庫和開放實驗室建設重視不夠。三是研發選題與產業價值鏈不匹配。以往的水產研發投入主要集中水產新品種開發,對水產病害防治、深加工、保鮮倉儲、供應鏈管理、公共科技服務體系等增值環節投入較少,對休閑漁業設施規劃建設、觀賞性水產品開發等新興行業和新興產品的投入較少。四是對公益性研發的重視不夠。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水產污染防治及水產污染物無害化處理等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嚴重不足。廣東水產業技術發展遇到的上述問題是我國農業科技現狀的一個縮影,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或多或少存在,區別在于問題的程度和范圍,因此,具有典型性。
(二)政策導向促進支持產業多功能性與價值鏈增值的技術跨越。一是完善項目評估指標體系,切實體現產業多功能性的要求。指標體系中包括輻射帶動農戶、人才培養、市場發育和網絡建設、項目的社會適應性等社會效益指標,以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水生態保護、環保保護措施等環境生態指標。同時,還區分了短期效益和中長期效益、項目評估指標與項目后評估指標及評分標準,以期更加全面、準確地評估項目綜合效益,做到優中選優。二是針對最終結果和關鍵流程,按產品和工藝要求制訂結果性評估指標、關鍵節點控制指標和保障性指標等三類指標及具體評分標準。三是優先支持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重點基地的研發優勢。集中全力支持國內最大的水產飼料及加工企業廣東恒興集團主導、中科院南海所和中山大學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團隊等單位的強強聯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水產產學研聯合體。大力支持基礎研究重點基地、行業共性技術平臺、行業信息平臺、實驗測試及示范基地、共享數據庫等條件建設。四是優化科研選題。在繼續支持應用開發的同時,加強高水平基礎研究、關鍵性應用基礎研究,加強病害防治、水產深加工、供應鏈管理、休閑觀光水產等產業價值鏈薄弱環節的科研。
(三)資金籌措、投向與分工由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一是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包括:每年投入專項經費,并整合政府財政性投入,優先將項目企業列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中小科技型企業創業基金等政府財政扶持對象。二是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企業、金融機構、農戶增加項目投入。包括:加強項目包裝,引入創業投資、中小企業信貸擔保、組織銀企項目對接、引入知識產權及企業產權中介機構、優先支持相關企業在主板及中小板上市等多渠道籌集研發資金。三是合理配置資金投向。各級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產業鏈薄弱環節、高附加值環節、高成長環節、技術共享研發技術平臺和技術推廣信息網絡平臺。四是合理安排研發與推廣分工。突出骨干企業的主導及產業鏈整合地位,將多數中小型地方性水產科研機構并入主導企業從事應用性開發、售后技術服務和產業共性技術平臺的構建。重點科研院所主要從事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和難度較大的應用開發研究,重點高校主要從事高水平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適當開展應用研究。
(四)基于價值鏈增值進行產業重組。一是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重組。重點扶持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相關研發計劃項目的牽頭單位,并把帶有整合產業鏈意義的信息平臺建設和市場營銷平臺建設交由龍頭企業來主導建設。同時,鼓勵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組建股權型或合作型項目公司;回避體制障礙。二是大力推進產業內部的橫向一體化重組。對于分散生產的農民主要通過產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施模式化、標準化養殖,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水產品議價能力。對于同區域內的中小企業則通過行業協會、園區同業協會、交叉持股、共建技術聯盟進行行業內合作與業務重組,以盡可能提高產業鏈價值,加速技術推廣。三是創新水產產業帶管理制度。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聯席會議協調不同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了解承擔單位的工作進展以及面臨的問題,交流技術信息、市場信息,確立今后的工作重點和方向等。
(五)建立有利于產業價值鏈增值的科研運行機制。一是建立起嚴密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項目確定的任務、目標進行逐層分解,各成員單位也相應建立了星火產業帶建設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和獎罰責任考核體系。二是建立起全產業鏈可追溯的食品衛生質量控制體系(HACCP體系)。實施全程、全方位、可追溯的質量控制與責任追究,并建立起相應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共享機制及管理信息系統。三是建立起以項目績效評價為基礎的項目經費分期撥付制度、獎懲制度和信譽記錄,防范項目單位在實施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三、案例啟示
(一)農業科技政策必須支持農業多功能性的發展。要重視農業的可加工性、生態環保、景觀審美、休閑娛樂、文化傳承等非傳統經濟功能及社會功能和環保功能,適時修改項目篩選標準與評價體系,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導向。
(二)農業科技政策應以提高產業價值為根本目標,緊緊抓住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高附加值環節、高成長環節和平臺技術組織產聯合攻關、實現跨越發展。
(三)農業技術創新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龍頭企業主導、產學研結合的方針。主要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科研及技術推廣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快產業鏈要素整合和產業重組步伐。
(四)建立有效的產業帶協調管理機制。星火產業帶建設需要協調不同區域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借鑒廣東省建立水產星火產業帶聯席會議制度,由地市科技局、行業協會、參與項目的農業龍頭企業共同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設立會議主席(負責人)產業帶聯席會議主席,作為產業帶最高決策機構,龍頭企業連著基地與農戶,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指導農戶與基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并將產業帶建設納入省及產業帶所在市、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以保障建設深入持久地實施下去。
(五)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資金籌集方式的創新。通過項目包裝上市、銀企對接、中小企業信貸擔保、企業股權與知識產權交易等方式,多渠道籌集研發投入。
(六)強調產業鏈和價值鏈作為產業帶建設的主線。通過星火產業帶的建設形成上下游關聯、產品互補、資源共享、功能完善的產業價值鏈條。圍繞著產業鏈條重點發展水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相關企業技術升級與產品開發;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培訓、應用、示范及推廣以及產業協調與運作機制創新。
- 上一篇:我國刑事證據制度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公司法律制度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