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森林培育科學管理技術特征

時間:2022-02-11 10:52:00

導語:剖析森林培育科學管理技術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森林培育科學管理技術特征

摘要:重點對森林培育技術現狀進行分析,討論科學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森林培育技術;現狀;管理措施

一、林業站應做好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工作

1.1做好宣傳工作。1998年洪水之后,國家開始進行天然林保護工作的試點,2000年正式啟動了天然森保護工程,隨著工程的實施,初步顯現出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實施之初,部分群眾對天然保護工程的目的,意義不太了解。為了保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盡快提高林區群眾對該工程的認識,使廣大干部群眾準確掌握國家機有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政策,我們要緊緊圍繞“保護天然林,維護生命線”這一主題,充分利用標語、廣播、電視、會議、宣傳車等群眾歡迎的形式,用群眾能理解的語言和群眾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實地宣傳,為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1.2健全護林隊伍。天然林保護工程是非曲直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社會性,政策性強,林業站建在農村,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熟悉轄區內的民情、社情和林情。為打牢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的基礎,林業站應在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組建專門護林隊伍,健全護林網絡。

1.3管好護林員隊伍。在天然林保護工程區,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配合好林業站落實管護區域,管護任務,管護措施和保護標志,配合做好管護區內森林防火、防治病蟲和防止亂砍濫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制止亂捕濫獵行為;配合做好防止毀林開墾和破壞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林林行為,配合查處人、畜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等。因此,管理好護林員隊伍是工程任務能否落實到實處的關鍵。針對護林員工作地點分散,時間自由度大,素質高低不一的特點,林業站應在護林員的公開選聘,學習培訓,目標責任,考核兌現,淘汰解聘等環節強化管理。

1.4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林業站要認真貫徹“嚴管林”的要求,切實把天保工程區的森林資源管好,一是狠抓采伐限額管理,林業站要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把限額采伐管理當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頭等重要工作來抓,尤其是要嚴格按照采伐審批程度,積極配合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抓好農民自用材,培植林用材的燒材的采伐管理,堅決杜絕無證采伐和超限額采伐。二進制要切實強化林地保護管理,林業站要嚴格執行征、占有林地管理制度,發現非法征、占用工程區內林地行為的,要及時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查處,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轉。三是要強化林權管理,林業站要協助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權證發放情況進行清理登記,明確和穩定森林資源的權屬關系,同時積極協助調處林權糾紛,保證集體林區生產生活秩序的穩定。

二、育種階段

我國林業育種事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受到極大重視,在一些重要樹種的育種工作上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杉木子代測定,雜交試驗,種子園建設,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進入第3代育種階段。我國在楊樹育種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20年已選育出許多楊樹優良新品種,平均材積生長量提高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纖維含量增加2%以上,我國桉樹育種工作仍以常規育種為主,并輔以分子遺傳工程研究,其中又以無性系育種和抗性育種為重點,通過近20年國家林業科技攻關項目,有計劃,系統地開展了優樹選擇,雜交育種,無性系抗性育種,無性系繁殖,無性系測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樹林,實生和無性系種子園以及桉樹種質基因庫。

三、育苗程序

3.1育苗程序。美國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蘇達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參考了這一育苗程序,并經過多年實踐和生產研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育苗程序和技術。他們將脂松容器苗分為幼苗建成期。高生長時期和木質化期3個生長時期。在種子催芽,育苗基質制備,容器的選擇,播種與覆蓋,澆水與施肥,基質PH值及鹽漬化控制,苗木封頂控制,煉苗,育苗環境控制,出圃或再培養等環節上都做得非常細致,獲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規格整齊,活力旺盛。

3.2種子處理技術。近年來國外推出了一項農場式的林地經營政策,在低海拔地區耕地以外低產的農田上經營以闊葉樹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環境質量,增加休閑用地面積,同時能夠生產更多的木材。許多學者對歐洲白蠟、英國櫟、歐洲甜櫻桃等鄉土樹種種子的發育特征,休眠特性,貯藏特性,萌發特性等進行了深入的細致的研究。針對不同的樹種制定出了適宜的種子處理技術體系,從種子采收時間,貯藏條件,處理時間和方法,種子處理環境控制,播種時間,萌發環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準確而又規范的技術。

3.3體胚苗生產技術。美國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統的針葉樹體胚苗生產技術,他們利用優良品種的針葉樹種子為材料,通過成熟的體胚發生系統產生體胚,經嚴格篩選后采用包衣技術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體胚制成人工種子,便可以在溫室內或大田上進行播種育苗,我國對林木體胚苗的研究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大部分樹種還處于體胚發生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少數樹種雖然初步建立了體胚苗生產體系,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要在實踐中利用種子包衣技術大規模生產種子或苗木還尚需時間。

3.4苗木施肥技術。據美國愛達荷大學苗圃技術人員介紹,他們對容器苗的施肥采取精準的苗木鮮重控制機制,經過多年的分析測定,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長狀況與營養供應關系的數據,這樣可以通過定期測定某種苗木的鮮重,根據不同時期該種苗木的增重情況確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種類和數量。

3.5灌溉水質控制。美國的林業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質控制做到了精準化,他們會定期對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進行分析測定,并根據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對水質進行過港濾和相應處理,我國林業苗圃對于灌溉用水水質缺乏了解,絕大多數苗圃對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采取措施來調節灌溉用水的質量。

四、整地

泰國桉樹人工造林整流器做得十分細致,對于地勢平坦造林地以機械全墾整地為主,整地深度為30cm,雜草及枯枝落葉翻入土下堆腐,然后按設計的密度配以穴狀整地,穴為圓形,直徑30~50cm,深度為30~40cm,如果造林地形起伏較大,一般采用穴狀整地方式,規格為(40~50)×(30~40)cm,在我國,海南省制定了桉樹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造林技術規范,對整地時間和整地方式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在桉樹短輪伐期速生產造林技術規范,在整地時間和整地方式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在桉樹短輪伐期速生產豐產林培育中得到了整地的精準化。

五、栽植措施

我國惠好公司在速生豐產林培育過程中就十分重視對栽植密度的控制,培育紙漿林,造林密度每公頃為2000株,25年采伐時每公頃為1000株,紙漿兼用材林,輪伐期為35年,造林密度與紙漿林相同,但16年時每公頃留500標,用材林以30年為輪伐期,造林密度每公頃750標,最后保留密度與兼用林相同,泰國桉樹人工林造林密度嚴格以培育目的,立地條件,間作農作物等三個因素為決定,以赤桉人工林為例,若培育紙漿林,一般認為密度為3×3m最好,不僅有利于桉樹第一茬的生長,同時也為今后幾代萌生林的培育有適宜的農藥間,且有利于機械作業培育薪材林以2×2株行距為宜培育大徑級建筑材以4×4m株行距較好。

六、林分管理方法

6.1林地土壤養分管理。美國南方在培育火炬松等針葉樹種人工林時,對林地土壤分狀況定期進行監測,同時定期對樹木體內的養分狀況進行分析,綜合土壤和樹木的營養狀況決定施肥的種類和數量,國內對楊樹,桉樹,杉木,毛竹等人工林的土壤養分狀況及施肥措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做到了林地土壤養分管理的精準化。

6.2林分凋落物及采伐剩余物管理。美國南方工林培育過程中,林分凋落物嚴格保護,采伐剩余物經機械破碎后經1次或幾次全部歸還到林地,對維持林地較高的生產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WESTVACO公司為了準確掌握凋落物歸還后對樹木生長的影響程度,以便更好地控制,特意設置了不同歸還量和歸還方式的試驗。我國以往對人工林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管理不夠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地長期生長力的維護。

6.3大徑無節材培育。美國西部培育花旗松大徑無節材,采用初植密度等于收獲密度的方式,利用固定直徑修枝法,嚴格控制干材樹節的數量和大小,在干材外圍形成一定厚度的無節優質材。我國在杉木無節材培育方面有初步報道,但并不深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