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育苗技術推廣及應用
時間:2022-08-05 05:19:00
導語:白皮松育苗技術推廣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白皮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現狀,進行了白皮松營養袋育苗造林技術研究。應用營養袋苗進行造林,省地省種,育苗時間短,栽后緩苗快,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在林業工程建設中,使用營養袋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展。
關鍵詞:白皮松;營養袋;育苗;造林
白皮松(Pinusbungeana)屬松科屬常綠喬木,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它分布廣,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及干冷氣候,樹姿雄偉,枝葉茂盛,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保護環境的功能。是我國特有的鄉土樹種,也是我國北方和西部地區園林綠化與生態工程造林的優良樹種[1]。
1育苗地條件
西秦嶺北坡地區,黃河流域、渭河以南,海拔1000~2500m。年平均氣溫在8℃~13℃,年降水量600~800mm,日照充足,相對濕度65%。土壤以山地褐土和山地棕壤為主,土壤pH值5~7左右。
1.1圃地選擇
苗圃地選地要求:土壤pH值5~7,弱酸性土壤;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半陽地段;交通便利,管理方便。
1.2容器選擇
選擇無底的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容器袋,規格為5cm×10cm。
1.3基質選擇、配置
基質的選擇關系到育苗的成敗、苗木質量的高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質地細密疏松、透水、通氣,物理性較好。配置前將腐殖質土、松針土、黃土粉碎過篩,清除雜草根及其它,按照闊葉腐殖質土(60%)、松針土(10%)、黃土(30%)的比例每立方米混合氮磷鉀比例為16:16:16的復合肥,硫酸亞鐵、敵克松(0.50%)、多菌靈,攪拌3~5次,使其均勻混合,一般堆放5~7d后使用,以防燒傷幼苗。
2容器苗培育
2.1種子處理
用0.30%~0.50%高錳酸鉀溶液浸種6h,攪拌3~5次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消毒后的種子放入70~80℃的熱水鍋或缸中浸泡(用水量為種子的2倍),不停攪動使種子受熱均勻,30min左右為宜,用清水沖洗1遍后置于室內加熱催芽,室溫控制在25℃左右,勤觀察,勤翻動,少量噴水,保持濕度,約12~15d左右有近1/3種子裂嘴露白時,即可播種。
2.2營養土裝袋
裝袋時一定要注意:袋要裝滿,營養土要沉實;容器排列一定要高低一致,這樣覆土厚度才能一致,出苗才整齊;容器要逐行擺放,擠緊靠實,南北成床,寬1.20m,苗床間留40cm左右的步道,苗床周圍用細土或沙圍好,袋口要高于地面,周圍挖排水溝,做到內不積水,外不淹水。
2.3播種
3月底至4月上旬進行,宜早不宜晚,冷肖荀等[2]認為在容器育苗比大田育苗好。播種量3~5粒/袋,同時用手輕壓種子,使之與基質充分接觸。播后用過篩的細腐殖土覆蓋,超過袋面1cm為宜。經常噴水,保持基質濕潤,一般7~10d即可發芽出土。
播種完成后可根據圃地陽光因素,搭建遮陰棚,苗圃地屬早陽或者陽坡地段需要搭建遮陰棚,反之則不需要搭建遮陰棚。
3苗期管理
3.1灌溉
在播種后、出苗前,每天用噴灌澆水,苗木出土后每隔3~5d噴灌1次,干旱可適當多澆,苗床土壤忌高溫高濕,以免發生猝倒病,到7月下旬,苗木進入生長高峰期,可勤澆水,每天11~19時要間斷性地噴水2~3次,每次持續10~20min。幼苗完全木質化后,以土壤墑情每1~2d噴1次透水,逐漸減少噴水。在入冬土壤封凍前進行1次冬灌。
3.2施肥、除草
在生長期內進行合理追肥,前期以施用氮肥為主,常用0.10%的尿素溶液加0.10%~0.20%的磷酸二氫鉀進行頁面噴施,可加速苗木生長;8月份后不用或少用氮肥加大磷鉀肥用量,常用高磷鉀含量的復合肥0.30%溶液進行葉面噴施,結合控水,以增加苗木木質化程度,增強抗性,保證安全越冬提高成苗率。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原則,減少雜草與幼苗對水分、養分、光照的競爭,幼苗期松土易損傷剛出生的幼根,一般不宜多松土,如果草太多,可用人工拔除。
3.3病蟲鼠、鳥害防治
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猝倒病于播種后20~40d出現,立枯病于播種后50~80d出現。在育苗全過程中,要嚴把種子、土壤、幼苗消毒等防治環節,采用綜合防治技術,5月中旬出苗期可噴灑托布津、退菌特、硫酸亞鐵,用托布津0.12%~0.26%溶液、退菌特0.20%溶液,一般10~15d噴灑1次,或用2%~5%硫酸亞鐵每隔6~7d噴灑1次,噴藥后用清水洗掉幼苗上的溶液,避免藥害。
由于麻雀等鳥類最喜食種殼,白皮松出苗后,要設專人日夜看護,可投放藥劑或在苗床周圍搭網;為防老鼠危害苗木,要在苗床周圍投放鼠餌毒殺。
3.4間苗、拔草
每袋選留1~2株健壯苗木,及時拔草,使苗木長勢更健壯。白皮松容器苗一般在2~3a生時出圃,不必經過移植,苗高可達20cm以上,可直接用于造林。
4造林
4.1造林時間
春季土壤解凍到一定深度開始泛漿時造林。過早栽植,土壤解凍層薄,栽植時填土不實,地溫低,根系不能活,也會產生生理干旱現象;栽過晚,根系來不及愈合深扎[3]。
4.2造林方法
4.2.1起苗
起苗前應澆1次透水,然后過3~4d苗。起苗時要按容器排列順序,從苗畦一端將容器逐個取開,起苗過程注意不要抖掉營養土或損傷苗木。往造林地的苗木,如果一時栽不完,可在造林地內一陰涼處放置,擺好,噴好水。
4.2.2整地
選擇向陽、通風透光、排水良好的林地,在造林前一年雨季或秋季進行精整地,容器苗宜在中穴魚鱗坑中進行栽植,株距150~150cm,4500株/公頃,株穴60cm×40cm×40cm。
4.2.3栽植
去掉塑料袋,將代土容器苗放入坑內,周圍填細土,用腳踏實封嚴,栽植選擇深度以容器袋頂部深入坑面1cm為宜。要掌握栽植深度和植穴位置,過淺或位置靠坑外沿均不利成活,過深或植于坑底則易造成雨水沖淤,表面沿坡勢埋平,不留雨水穴,防止水淹。每坑栽1~2株[4]。
造林地立地條件好,土壤肥力高,交通便利的地塊可考慮密植,即9000株/公頃,株距75cm×75cm,配置2~3a后可隔株移植作為綠化苗木出售,提高林地利用率,降低造林成本。
4.2.4撫育管理
每年進行4~5次除草工作,有條件的可進行1~2次松土擴穴,施肥。
4.2.5造林效果
白皮松容器苗造林由于帶土上山,苗木生長環境與苗圃差異不大,且根系等都不受損傷,避免了造林后的緩苗問題,造林后苗木長勢快,可明顯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保存率。
5小結及建議
白皮松樹形多姿,蒼翠挺拔,是現代城市綠化的最佳樹種之一,造林過程充分利用有利立地條件營造林苗一體化林業工程建設,提高林地產出附加值。
白皮松容器育苗造林具有見效快、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節約投資、降低造林成本;育苗造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育苗成本高;塑料袋不能降解,破袋栽植費時、費工,運輸受地理環境條件影響大。
建議建設集約化苗圃地,節約育苗成本;加大對新型綠色環保育苗容器、基質方面的研究,服務林業生產。
- 上一篇:紫荊生產技術及園林應用探究
- 下一篇:紫葉小檗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