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發展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建議

時間:2022-10-19 02:52:21

導語:林業產業發展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產業發展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建議

摘要:指出了林業產業是一項基礎性及公益性產業,不僅是社會經濟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同時也在社會效益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層面對于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我國的林業發展也備受關注。為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從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出發,簡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對策

1引言

林業是一項基礎性產業和公益產業,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態狀況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林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突出[1,2]。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五大戰略,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決心。近幾十年來,我國在林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但是林業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統一配合。林業發展至現在,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顯現出一些不足。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為今后我國的林業發展尋找突破口,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現階段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世紀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林業政策,林業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增大,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防護林體系建設全面開展[3]。但是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顯現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森林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率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森林資源作為很多產業的生產原料,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發展,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4]。21世紀以來,雖然我國實行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六大林業工程,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面積也在不斷擴大。但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基數大,所以我國的森林資源人均占有率和人均森林資源覆蓋率仍然較低,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也將使得我國的森林資源面臨嚴峻挑戰。2.2林業結構單一局勢凸出。21世紀以來,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的森林面積雖然呈現增大趨勢,但是森林結構單一化的趨勢也比較明顯。由于林木采伐不當等原因導致林區的生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如采伐跡地更新樹種單一,林下植被稀少,極易導致水土流失[5]。另外,樹種單一的純林的生態系統穩定性較差,林木易受病蟲害侵擾,導致植被破壞,而且其恢復能力差、周期長。如南方大面積飛播的馬尾松林,松線蟲病的爆發極易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南方亞熱帶地區的毛竹林雖然具有較好的固碳效益,但是其不斷擴張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影響[6]。2.3林業發展的機械化水平較低。我國林業產業的機械化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較于國外,由于林業產業發展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目前在播種、采伐等方面人工作業仍較常見,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阻礙了林業的發展。而且,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和更新,所以我國的林業機械化水平仍需要不斷提高,以適應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2.4社會資金投入少,公眾參與度不夠。林業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不僅關系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7]。在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發展林業的意識同林業的地位作用不相匹配的現象。大型的國有林場數目仍然較少,經濟結構單一,而且存在企業規模比較小、技術含量低等問題。另外,由于宣傳教育工作不夠深入,導致公眾對于林業發展的重視仍然不夠,還沒有形成全民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2.5林業技術發展滯后。雖然國家對于林業發展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但是由于林業相關的技術研究創新緩慢、信息與推廣發展滯后,導致林業科技投入和產出嚴重不平衡[8]。這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同時也不能很好地帶動林業相關行業和產業的發展。

3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加大林業產業資金投入。生產周期長是林業產業的一個典型的特征,因此林業產業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所以這僅僅依靠國家資金的大力扶持是不合理的,也需要各級財政部門的投入。一方面,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保障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常規性資金投入,這是林業產業發展的根本保障[10]。另一方面,相關的林業管理部門也應意識到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重要性,要充分向政府職能部門建言獻策,加大對相關研究機構的資金投入,助力林業創新發展[9]。3.2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由于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主要通過工業等形式消耗林業資源,很難實現資源利用方式的多樣化。所以要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如發展林下經濟作物,發展林業產品深加工等相關產業,就要充分發揮林業產業的其他服務功能,摒棄傳統的以經濟發展為目的的發展理念,促進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多方位協調發展。3.3完善林業政策。林業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林業政策的制定既要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也應當適應現代經濟發展水平,要遵循全面性、科學性、實用性、同一性與區域性等要求,不斷地促進、優化和完善我國的林業政策,確保我國林業發展。3.4提高林業機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我國林業機械化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時代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在不斷更新,所以我國的林業機械化水平仍面臨巨大的挑戰。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當繼續擴大林業機械化的規模,加大林業采伐、運輸、加工等流程的機械化資金投入。同時,在管理水平上也要適應現代林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相關的硬件、軟件,提高林業產業水平和經營收益,真正做到讓科技服務惠及林業發展。3.5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林業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森林質量,所以提升林業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對于提升森林質量、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業管理部門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技術培訓,提高種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在后期養護方面要準確把握水肥管理要點,確保苗木健康生長。另外,也要加強林業管理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加大科學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管理水平,確保森林得到科學有效的養護管理。3.6提高林業創新發展水平,推動農林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振興。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應當創新發展思路,把林業產業發展納入到鄉村產業振興的大格局中,如發展果業、林下經濟作物、農林家禽等相關的延伸產業鏈條,創建產品品牌,深入推進農業、林業的融合發展。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打造相應的平臺載體,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產業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環境。3.7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度。首先,各級林業部門要承擔起普及生態教育的責任,要通過現代網絡多媒體、自媒體等多種教育宣傳方式,號召廣大群眾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加強森林文化設施建設,鼓勵全民參與林業建設,讓愛綠、植綠、護綠成為每一位公民的基本素養和常識。其次,要充分挖掘生態文化內涵和生態文化的價值,豐富生態文化。此外,還要加強森林火災相關的宣傳,樹立森林防火意識,降低各種人為和非人為因素導致的森林火災。建立森林消防隊和巡查隊,及時進行林場巡邏和撲滅火災,減少林業損失。

4結語

林業發展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要把林區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10]。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合理開發使用林業資源,提升林業發展水平,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此外,還要深化林業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改革,確保林區人民的收益,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周炆濤 蔡云 單位:陜西省柞水縣瓦房口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