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及措施

時間:2022-05-29 03:22:15

導語: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及措施

[摘要]林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兩者的發展是相互影響到。為降低經濟發展對林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應依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推動林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以便確保林業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確保林業發展能夠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本文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據此探討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措施,以期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實現予以參考。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構想;實現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逐漸加快,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問題越發突出,特別是森林資源遭受破壞以及據此引發的水土流失等問題,都是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為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緩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重視林業的健康發展。只有根據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來推動林業的發展,確保林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則經濟發展才能得到保障,也有利于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

1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

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涉及面比較廣的系統性工程,該工程的實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也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予以支持。根據可持續發展觀來推動林業發展,促使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滿足當代人對森林資源的需求,也是對未來發展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緩解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這也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這要求人們在開發各類資源的時候,應當依據自然發展規律,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并科學利用各類資源,特別是森林資源,以便確保人與自然能夠真正實現和諧相處,從而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基礎。第二,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保持生態平衡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而動物作為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也體現了保護生物資源對推動林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不可過度開發生物資源,避免出現濫殺濫捕動物等現象,以此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提供保障。第三,增大林業面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個行業發展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在持續增加,致使對樹木濫砍濫發的現象極為嚴重,從而導致林業面積在不斷減小,不利于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樹木進行濫砍濫發,會導致水土流失、氣候失調等問題的產生,也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基于此,人們應改善自身的發展觀念,重視對樹木的種植,以此增大林業面積,提高綠植覆蓋率,以便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予以支持。

2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措施

2.1完善林業法律制度

《中國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是規范和監管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森林法》雖然體現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但對生態發展的自然規律并未做到全面展示,對生態優先觀念、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思想也并未落實到位。針對這種現象,國家相關部門應做好林業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參考國內外先進的相關立法經驗,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尊重自然生態規律為原則,根據可持續發展觀的相關要求,對我國林業法律制度進行完善,以便對我國林業發展進行規范化監管,推動林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而確保人與自然能夠真正做到和諧相處,進而實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此外,為推動林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應對林業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健全林木管理與總量監控體系,以此嚴厲懲處林木資源開發中存在的毀林開墾、亂占林地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相關部門還可建立木材運輸制度,對木材運輸證的領取、發行、統計等進行嚴格監管,加強對林業執法隊伍的建設,利用完善的法律法規對林木開發進行監管和約束,對林業發展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以便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實現奠定基礎。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建立健全的綜合監測體系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制度,并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做好對林木資源的綜合管理工作,對林業發展中存在的破壞行為進行及時處理,以便確保我國林業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2.2以區域化管理推動林業的持續發展

我國國土面積比較廣,不同地區的環境、氣候有很大差異,所以不同區域在林業資源的保護、建設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區別。基于此,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前提,是推動各個區域林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即以區域化管理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此帶動我國林業整體向可持續方向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區域林業的管理范圍進行合理劃分,明確區域林業管理部門的職責,并對監管職責進行落實,以此加強對區域林業的管理。同時,各級林業管理部門還應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區域林業的管理力度,以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強林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聯系,協調發展,并加強對破壞生態環境平衡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以此降低林業資源所遭受的破壞行為,從而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基礎。

2.3重視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

生態環境平衡是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林業生態環境是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具體體現,林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則會導致自然生態環境出現不平衡。基于此,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對保護林業資源這一思想的宣傳,促使人們能夠對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形成正確認識,并積極參與到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中去,主動參與植物種植等活動,以此增大林業面積,從而實現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以達到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平衡的目的。

綜上所述,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關要求。因此,在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應對相關林業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促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緩解因林木資源過度開發而產生的水土流失、氣候失調等問題,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禹海琴 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紅旗鎮農牧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楊曄.淺析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J].林業科技情報.2015,(2).

[2]婁鐵巖.論國有林場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

[3]左鴻飛.科學謀劃強化措施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實踐.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