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2 02:46:00

導語:歷史教學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教育管理論文

一、讓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卓越貢獻。

我國是人類祖先最早發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倫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帶著她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一個高峰接著一個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奮斗不息,前進不止!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四千年之久,我國不僅歷史悠久且還有燦爛的文化。通過向學生進行祖國悠久歷史和輝煌燦爛文化傳統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結合我國已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它將為經濟的繁榮,科學文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證。從而使學生堅信祖國“四化”一定能夠實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也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再現祖國的輝煌。

二、“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古人云:“人無志不立”,我國古代漢朝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筆從戎,功在邊疆的遠大志趣,東晉時祖巡從邪聞雞起舞”,立志報效國家,成為收復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飛從青少年起就有“精忠報國”之志,終于成為我國歷史上眾口皆碑的抗金將領而名垂史冊。

到了近代,首先有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提出的“天國”理想,其次有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力等提出的“大同世界”的社會理想,還有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的理想社會等等。

到了現代,更是有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劉少奇等革命家領導中國人民奮斗不息,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和平民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了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美好的社會理想,通過運用英雄人物和革命老前輩的浴血奮戰,出生入死,頑強斗爭的生動史實,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它們的革命光榮傳統,樹立起振興中華人人有責,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祖國而獻身的精神。

三、進行忠于祖國,為維護祖國尊嚴和統一的愛國教育。

祖國的統一,一直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我國各族人民從古到今都為這一主流和不受外來侵略,進行著長期的英勇卓絕的斗爭。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的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里,統一的約占三分之二的時間。而且愈到后期統一的時間越長,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國家統一對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的統一更有利于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史。在兇惡的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面前,如果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如果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堅強團結和英勇反抗,中國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會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淵。正是歷史上源遠流長的統一和團結形成一條堅韌牢固的紐帶,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聯系起來,團結戰斗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妄圖瓜分中國的野心。

中國共產黨人是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繼承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為了民族的徹底解放,自“五四”以來反帝、反封建運動到八年抗日戰爭付出巨大的犧牲,建立了新中國,解放后黨又領導中國人民平定了達賴叛國集團,贏得了維護祖國統一的又一重大勝利,保衛了祖國的神圣領土和主權。在臺灣問題上我們黨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以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高瞻遠矚地提出對臺灣、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目前香港、澳門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在臺灣問題上,去年1月30日,主席發表講話:“作為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并達成協議。

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對今后兩岸關系的發展進行規劃,“無論是結束敵對狀態的談判”也好,還是實現兩岸統一的談判也好,都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雙方都必須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上述這些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光輝范例和生動的史實,充分說明了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是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我在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只要有針對性地選取素材,突出重點,是能夠通過歷史長河五彩繽紛的生動事例給學生以啟迪,在他們的心田中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并引導他們為保衛祖國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