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教材知識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4 08:11:00
導語:歷史新教材知識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讓引言巧妙登場
1.1在講授新課時,把引言作為導語,結合引言,導入新課
新教材的課前提示許多是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懸念,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中華文化的勃興(二)的引言是這樣的: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孔子備受尊崇,但在近代和現代,他卻成為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怎樣評價孔子?為什么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這樣的課前提示就是以準備好的設疑、懸念導入,教師在設計導語時可以適時采用。
1.2在講授新課時,可利用引言作為教學提綱
新教材的課前提示揭示了本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基本線索,本身就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它為教師準備好了本課的教授提綱。如:《中國歷史》六年級上冊第14課“大一統的漢朝”的課前提示是這樣的:“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漢朝出現過第一個盛世局面。這個盛世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衰落的?下面的課文會啟發你。”這段文字就提綱挈領地說明了本課講述的內容是漢朝的興衰史。
1.3在講授新課時,可利用引言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大部分課前提示往往是圍繞本課重點、難點提出要思考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如《改革開放》中,這樣提到:“包產到戶的生產責任制為什么能調動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農村的改革產生了什么影響?”這就既提出了本課的重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間接地提出了難點“如何認識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要讓學生認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點,掌握這種政策帶來的積極性。交待清上述知識,學生對本節的重點也就掌握了。對難點“認識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要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涉及的材料,得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農業獲得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然后在教師的點撥下,認識到國家政策的制定必須堅持的原則是要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也就是要使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1.4可利用引言豐富的歷史資料(圖片和文字),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學生的視野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的課前提示是這樣的:(左有圖嘉峪關)左圖是甘肅嘉峪關的雄姿。河北山海關與它遙相對應,雄峙于明長城的東西兩邊,都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嘉峪關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在兩山之間,地勢極為險要。關城略呈梯形,城墻高約十米。城上四面閣樓高聳,飛檐凌空,雄偉壯觀……這則圖片與文字組成的資料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嘉峪關的知識,也就使學生直觀而形象地了解了明長城。
總之,引言既然是為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服務的,我們就應該充分發揮引言的潛在價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引言不再成為學生學習的包袱,而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成為學生歷史學習中照耀前行道路的啟明星。
2讓插圖不再寂寞
2.1以圖開路,轉入正題
一節課能否有個好的開端,直接影響到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必須講究課堂中的引導藝術,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到課文中心上來。利用插圖,精心設計導言,是眾多導入法中的一種,而且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顯著。通過一看一講一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上來,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積極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水到渠成地進入到本課的主題學習上來了。
2.2以圖開路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歷史課中的許多插圖是課本重要內容的體現,這些插圖刺激性強、變化性大、形象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的無意注意,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進而達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功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妨用圖來突出重點。如《外交事業的發展》一課,講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關系改善、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單憑這些文字資料,學生很難真切地感受外交事業的巨大發展,根據教材設置,我引導學生看課文中的三幅圖“會見尼克松”“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1972年會見日本首項田中角榮”,并用語言加以渲染:“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五星紅旗在新中國成立20多年后終于在聯合國大廈前冉冉升起,這不僅是中國外交事業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幸運,之后,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2年訪華,在他的專機旋梯離地面還有三四個臺階時,他就主動向前來迎接的伸出了手,緊握足有一分鐘,兩個巨人的歷史性握手改變了整個世界。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也來訪華并與中國建交。”從這三幅圖中,學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外交事業蓬勃發展的氣息,可見,只要抓住這三幅圖由淺入深地誘導,主題就會深化,重點就會突出,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3結語
由此可見,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打破傳統教法對于我們正確地啟發學生的思路,開拓學生的視野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廣大歷史教師應積極探討新的教研方法,運用好新教材。
摘要:新歷史課本的頒行,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素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教材的頒行,具體到每個執教者也必須拿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本文主要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以及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挖掘歷史新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關鍵詞:挖掘歷史新教材知識
- 上一篇:文化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大會講話
- 下一篇:高中歷史課設置與內容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