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素養理念研究
時間:2022-03-05 11:09:12
導語:高中歷史素養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豐富歷史知識,奠定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歷史最直接的信息來源,是學生直接接觸歷史資源的途徑,而且歷史教材承載著大量豐富的史料,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基本需求。在這種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教學內容和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而且還能靈活運用。例如,在探討1937年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向學生展示一些真實的歷史照片,通過直觀感受讓學生去認識抗日戰爭對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帶來的重要影響。同時,教師也要適當進行補充和完善,讓學生能理解和敘述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實,更全面地了解歷史知識,這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二、強化歷史價值觀
學習歷史知識不僅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連接,同時,也要在反思歷史的過程中,將其與當今社會聯系在一起,實現歷史知識點與當代社會的整合和轉化,利于培養學生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分析歷史,強化學生的歷史價值觀。例如,在分析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內容時,不同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也不相同,不同政治制度下的各朝代也都相應地進行了領土擴張,進而逐漸擴展本地區的統治區域。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領土擴張的情況以動畫的形式加以展示,變靜為動,使學生更能直觀、清晰地看到中國的領土變化情況,進而更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再如,在學習“”和化運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其原因并且“以史為鑒”,立足現實,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過分追求高速度、高產量,強調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但是并沒有注重提升國民素質,一些領導者違背了客觀規律,沒有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導致浪費與腐敗滋生,生產力落后,對生態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結合這部分內容,要滲透遵循客觀規律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發展進步一定要遵循規律,與自然發展相協調,只停留在對物質層面上的追求是不科學的。
三、科技史教學要突出對科技發展的宏觀
把握,點線結合所謂“點”主要指的是重大的科技史事件,“線”指的是科技史的發展脈絡。在教學中,教師既要講清線,也要理出點的聯系,據此總結出科技發展中體現的規律性是同樣重要的。如果沒有點,總結規律也就無從談起;反之,沒有線,學生也很難形成系統的、理性的知識,這里的科技史的相關知識也就成了孤立的、喪失了特點和歷史地位的知識點的堆積,因此,也就很難將科技史的教育功能突出來。在探討關于科技史的內容時要秉承著“少而精”的原則,要能化簡層次,減少和歸并知識點,讓學生將重點放在理解科技發展的主線與規律上。此外,也要從宏觀上把握科技發展線索,要注意厚今薄古。科技史距今愈近,對現實生活的貼近度也會愈高,對受教育者的啟示也會更加直接、親切。例如,當代科學家的思維方法、當代技術發明家的攻關手段等對誘發高中生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意義重大。而且還能不斷強化歷史教育的人文高度,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高中歷史學科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非常重要。新課改對教學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而且還更加注重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傳授歷史知識對提高學生的歷史科學素養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增加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最終實現新課程改革中的歷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秀菊:培養學科素養,提升教學質量———談談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科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0.1.
[2]張濟鋒.高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21).
[3]朱可.高中歷史教學應該凸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兼評2013年浙江省文科綜合試卷歷史試題[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3,08:3-8.
[4]蔡建生.科學準確合理恰當的史學評價與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5).
[5]余文森.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11-13.
作者:王婷婷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自治旗職業中學
- 上一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分析
- 下一篇: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