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情懷教育滲透路徑

時間:2022-09-25 03:05:21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情懷教育滲透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情懷教育滲透路徑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化不斷發展,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家國情懷認知受到的多元文化沖擊日益增多,教育部也更重視家國情懷教育。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將家國情懷定為高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作為價值追求項體現教育的“育人”本質,意義重大。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強滲透家國情懷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知識素養的同時,加強他們對古今家國的認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闊視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滲透教育

如今,文化呈現多元化,我國長期秉持的家國情懷理念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總體而言,家國情懷教育是加強學生對“小家”家庭、“大家”國家的熱愛與責任感的教育,是在加深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下,更好地追求社會繁榮、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借助高中歷史課程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可以激發和內化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并將其轉化為為祖國和社會奮斗的力量動力。

一、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重要階段,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其實質是對學生在民族文化和傳統精神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教材中涉及的林則徐、、鄧小平等歷史人物都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以人為本”“以史為鑒”所表現的個人道德情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過研究這些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可以滲透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家國”,如何對待“家國”,應該承擔起什么樣的責任和使命[1]。2.有助于高中德育工作的開展高中生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合理而適當的德育將幫助他們邁出人生的關鍵一步。而且,在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中,歷史教育被認為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將家國情懷教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育中,完全符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可以實現“一課兩育”,讓學生對家國有正確認識。3.有助于學生對國家歷史及民族精神追本溯源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系統地學習和理解中國的歷史進程,并能清晰地比較和分析中外歷史,加深記憶和理解。家國情懷教育源遠流長,通過學習高中歷史內容,學生可以了解家國情懷的起源及其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自發地了解家國情懷的本源,增加對國家歷史的探尋和以家國情懷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認同。

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指在探究歷史時要注意史料的出處,不能盲目地用某一歷史資料來表達某一觀點,而應注意其代表性。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想要更真實地還原歷史,史料的佐證對于家國情懷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假使歷史教師用史料講授只講有趣的方面,沒有注意歷史的科學性,選擇缺乏真實性的史料進行歷史教育,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養將是虛假的、空洞的。史料的真實性取決于科學的選擇。使用史料需要科學分析,幫助學生區分史料,去偽存真,不盲目使用。2.引導性原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有效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誘導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增加學生主動探究的愿望和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同年級學生的教學重點也不同[2]。例如,高一學生沒有廣泛的歷史知識和準確的評價標準,教師必須注重對基本史實的解釋和引導。高三年級學生已有相對完整的歷史知識,形成了更成熟的價值觀,在引導過程中,歷史教師要喚起情感共鳴,注重思維擴展。3.多元性原則多元性意味著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歷史教師經常使用不同的教學法來教授歷史知識,最常用的方法是講述、問題引導和情境創設。講述是歷史課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講述必須具有感染力,這是歷史課堂使用講述法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師在講授“辛亥革命”一課時,以林覺民的《與妻書》為起點,簡要介紹林覺民的生平,以增加學生對信件內容的了解,營造愛國主義氛圍,從而讓學生內心受到鼓舞,達到激發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路徑

1.創新教學方法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構建師生互動、師生共同學習的模式。比如,在講解長征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電視劇《長征》的主題曲,以營造樂學氛圍。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長征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最后,指出長征的重大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的《七律·長征》,師生一起背誦。這種歷史和語文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長征精神”,組織學生討論,加深學生對長征精神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運用對比評注法,通過豐富多樣的知識內容串聯家國情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辛丑條約》,以更深入地了解簽署不平等條約所造成的危害。同時,通過對比三元里抗英斗爭和義和團運動,學生可以體會到中華民族抵御外敵時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2.實地參觀調研高中歷史教師首先不應局限于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而是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如今的學生都出生在新時代,對民族浩劫、動蕩的社會缺乏認識和代入感,歷史教師的工作就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目前的情況下,完全還原歷史背景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通過“追溯歷史的記憶”來還原部分歷史[3]。例如,在紅色文化比較成熟的地方,比如延安市的高中,可以鼓勵學生參觀考察,結合教科書詢問老年人當地的歷史。為了真實體驗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烈士陵園或革命紀念館,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如果沒有條件組織實地考察,學校可以組織“紅色文化”展覽、“紅歌”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將家國情懷轉化為內在動力。教師以實際行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歷史教育中實踐家國情懷,認清我國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3.開展生活化教學歷史通過記錄和分析過去來描述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對于高中生來說,歷史事件發生的時期比較遙遠,古今有差異,不利于理解課本,難以體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因此,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找到知識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系,不斷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進而強化家國情懷教育。高中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變革與發展,為開展生活化教育打好基礎。課堂活動可以以“家國情懷”為主題,讓學生在班會前收集各種與家國情懷有關的材料和故事,在主題班會上與大家分享。或者組成小組,表演與家國情懷有關的節目。這些活動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例如,歷史教科書有關第二次工業命的內容與我們當今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滲透家國情懷的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國交通和通信方式的進步,船舶、馬車、燃氣機車再到如今的高速列車、磁懸浮列車。通信工具的范圍從電報到老式電話,再到后來的手機和智能手機。通過這種演變發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比較社會的發展變遷,結合現在的生活更深入地認識、體會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4.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我們的祖先用勤勞、智慧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這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拓展傳統文化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我國《九章算術》編纂發明的珠算提出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計算方法,為世界數學計算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天文觀測方面,中國也是領先世界的,為我國的天文預報和農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農業研究也很成熟,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的探索和總結,為未來的農業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有助于解決世界的溫飽問題。在我國,文學、藝術方面也有很多成就,豐富多彩的書畫、令人耳目一新的戲曲,經過歷史的積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光彩奪目。這樣的燦爛文化足以讓學生感到自豪,教師應在教學中更多地涉及這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5.提升教學能力高中歷史教師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新課改能否成功,除外在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和師資,這關乎教育的科學性。在課本基本固定的前提下,轉變教材觀,加強對教師的新課程培訓,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和把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改是我國教育領域最廣泛的課程改革。新課改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索性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滿足更高的要求。在教育目標方面,教師需要從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高中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信息源。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注意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將民族情懷的培養融入教育教學,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歷史學的前沿動態,更新傳統觀念,以不斷適應高中歷史學科新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家國情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師生之間要依靠多種方法和手段,相互鼓勵,促進提升。在開展具體教育時,要進一步加強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新的助力,培養適應新時展要求的人才,推動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楊依.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D].錦州:渤海大學,2019.

[2]馬秀麗.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策略探索[J].知識文庫,2020(2):151,153.

[3]苗秀梅.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20(5):99.

作者:楊桂蘭 單位:廣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