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教學在歷史復習中運用論文

時間:2022-12-11 11:31:00

導語:聯想教學在歷史復習中運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聯想教學在歷史復習中運用論文

摘要:歷史復習中采用整體聯想、縱橫聯想、中外聯想、古今聯想進行整體歸納、縱橫串聯、中外結合、形成一個立體的復習交叉網。這樣大大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應考能力。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關鍵詞:歷史復習;聯想教學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考試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現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梢宰プ×笫?,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線:就是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如復習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展開聯想教學:1、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俄日改革,美國內戰,德、意統一,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產生、確立、發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條線。2、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1848年歐洲革命、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俄國1905年革命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近代工運和國際共運的第二條線。3、拉美獨立革命,亞洲革命風暴,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是“點”,連點成線,又構成了近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第三條線。

面:是指反映歷史時期或歷史階段的整個內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條線鋪展開來就構成了世界近代史時期的“面”。如中國近代史上的三條線索:中國人民的屈辱史、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中國人民的探索史,就構成了中國近代史的“面”。

體:是指“點”、“線”、“面”構成的歷史總體。如把中國歷史這門學科看成一個體,這個體中的每個社會分期、分段和朝代作為面,每個面的起訖時間、政治、經濟、文化、戰爭作為線,每條線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為點進行復習。中國歷史體是由眾多的面、線、點組成的。這個體、面、線、點的關系,可用一系列圖表(即“整體式”復習教案)來表示。上復習課時,就是這些體、面、線、點的展開。由“點”聯想到“線”,由“線”聯想到“面”,由“面”聯想到“體”。這樣整體聯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構成立體知識綜合體。

二、縱橫聯想

歷史學科既有縱向聯系,又有橫向聯系,縱橫交錯。相互滲透,從而構成了既復雜又統一的歷史整體。因此,在歷史復習中要進行縱橫聯想,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

微觀縱橫聯想。要從小處著眼,對每一歷史事件探因問果。尋找內在聯系?!翱v”是要找出某一歷史事件的起因與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統治腐敗引起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之亂的發生又標志著唐朝由盛轉衰,唐朝衰落又導致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這種混亂政局的出現?!皺M”是要找出其他歷史事件(現象)對某一歷史事件的影響與作用。如復習“西安事變”這段歷史時,引導學生聯想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對事變的反應:德意日帝國主義。企圖挑起中國大規模內戰,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國主義,主張和平解決:親日派,置蔣于死地,力主“討伐”;親英美派,營救,反對“討伐”;廣大人民,要求報仇雪恨,主張殺蔣:中共,高瞻遠矚,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宏觀縱橫聯想。要放眼人類歷史全貌,找出知識的來龍去脈。如復習清朝前期鞏固統一、反對分裂和侵略這一內容時,引導學生從方位順序展開聯想:東北,打薩克薩之戰,簽《尼布楚條約》,設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北方,粉碎噶爾丹分裂勢力,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西北,笑迎土爾扈特部歸國,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西南,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藏大臣;東南,鄭成功收復臺灣,清設置臺灣府:中央設理藩院,掌管少數民族事務。通過縱橫聯想復習,沖破條塊分割,使知識連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提高能力。三、中外聯想

中外歷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復習中要將中外歷史融為一體。通過對比分析,求同找異,強化記憶,加深認識。

單國聯想。指在復習中聯想到一個國家的歷史。如復習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就可引導學生聯想1905年俄國革命。又如復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可引導學生聯想同時期的中國史: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當時中國處于明朝封建統治后期,李自成起義進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糧”口號;1644年,英國克倫威爾指揮騎兵取得馬斯頓荒原大捷。開始扭轉戰局,中國李自成起義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國克倫威爾率“新模范軍”在納西比一役,擊潰王軍主力,內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李自成起義卻在湖北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而失敗。這樣聯想,就加強了對這一段中外歷史的識記。

多國聯想。指在復習中聯想到兩國或兩國以上的歷史。如復習1919年“共產國際”時,引導學生聯想:蘇俄粉碎協約國進攻,中國爆發“五·四”運動,朝鮮發生“三·一”運動,印度展開民族解放運動,土耳其掀起資產階級革命,埃及爆發獨立運動,德國建立魏瑪共和國。匈牙利成立蘇維埃共和國,協約國召開分贓的巴黎和會。又如復習中國屬于反帝反封斗爭的“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時,引導學生聯想亞洲的覺醒:朝鮮人民反日斗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爭:埃及、蘇丹抗英戰爭,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爭: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通過中外聯想復習,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四、古今聯想

鑒古察今。學史明理。通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辯證的觀察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例如復習中國古代經濟史這一專題,首先引導學生聯想歸納各朝經濟發展原因,然后探究規律,啟示學生得出如下結論:經濟的興衰決定著國家的強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穩定的政局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穩定則興,動亂則衰;經濟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各族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

由今溯古,強調重點。例如當前重視法制建設,就要加強對韓非、中國近代憲法、法國拿破侖《法典》、英國《權利法案》等史實的聯想復習。又如1997年7月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由此引導學生追溯聯想“香港問題”的由來:1841年英軍武力占領香港島;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香港(日本戰敗后仍歸英);80年代簽署《聯合聲明》,洗刷民族恥辱。這樣對香港問題就一目了然。

總之,歷史復習需要進行整體歸納、縱橫串聯、中外結合、古今聯想,形成一個立體的復習交叉網。這樣,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應考能力將會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