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歷史教學中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時間:2022-04-21 05:06:00

導語:透析歷史教學中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歷史教學中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記憶的意義

成功的重要因索良好的記憶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記憶能力的強與弱、好與壞直接決定一個人做事的功效。正如俄國最著名的記憶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說:

“記憶力是一個人才智的重要標志,假如你沒有良好的記憶力,那么你就會處處感到重復勞動的困惑和痛苦。”的確,有很多人之所以事倍功半,成效甚微,就在于他的記憶能力太差。相反,有許多成功人論文網(wǎng)士都是因為記憶力超人,才給他們的成功添上了結實的翅膀。據(jù)說拿破侖的記憶力常常令他的士兵驚嘆不已,因為他幾乎能對讀過一遍的幾千士兵名冊過目不忘。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起點,也是一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基礎,一切智力超群的人都是記憶超群的人。歷史內容包羅萬象,點多面廣,錯綜復雜。

那么,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增強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呢?筆者認為首要前提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二、記憶的重要前提: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習提高記憶效率的內在動機。只有對識記材料興趣濃厚,才會有掌握它的強烈欲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導入趣味化、多樣化教師從一開始導入新課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堂成功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設計妙趣橫生、形式多樣的導入語,能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積極心理因素。常用的導入法還有歷史事件、故事、謎語、詩歌、音樂、電影、典故導入等等。

(二)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的完整的統(tǒng)一體,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滿堂灌”,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特點、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讓學生積極參與,以“主體”的身份去學習,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新奇感、探究欲,發(fā)現(xiàn)學習的巨大樂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語言生動化,教具直觀化歷史學科特點決定了人們很難直接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生動形象、趣味性強的語言,配上直觀的教具,去再現(xiàn)一幅幅波瀾壯闊、英勇悲壯的歷史畫面,去復活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表象,才能引起學生心靈上共鳴,激起學生的激情和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師要盡可能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常用記憶方法

教師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在好學、樂學的基礎上,還應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使學生會記、記熟,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幾種方法:

(一)重復記憶法重復記憶法,即對記憶內容邊閱讀邊試圖回憶,回憶不出來再看書,看了書再背,直到全部背熟為止。試圖回憶是一種比閱讀更加積極的過程,它要求大腦積極活動:同時又是一種自我檢測的過程,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掌握不能回憶的部分或者改正回憶中的錯誤。但背的時候只要求背提綱、背重點。背的時候,眼看、嘴念、腦想、手寫并舉,尤其是手寫,即摘錄記憶要點,反復記憶要點,記憶效果最佳。

(二)濃縮記憶法濃縮記憶法就是緊緊抓住歷史知識的關鍵性字眼,將繁雜的記憶內容壓縮為最簡單的詞或詞組,并加以記憶的方法。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我們可以這樣記憶: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一條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二大軍事集團:同盟國和協(xié)約國和兩條主要戰(zhàn)線:西線和東線;三對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四年:1914—1918年;五大戰(zhàn)役:馬恩河戰(zhàn)役、凡爾登戰(zhàn)役、索姆河戰(zhàn)役、俄軍夏季攻勢、日德蘭海戰(zhàn);六點歷史影響:

大戰(zhàn)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俄國取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高漲。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

(三)關鍵字記憶法關鍵字記憶法就是找出識記材料的關鍵字詞,或用某些關鍵字詞概括出某段文字的內容,然后把這些關鍵字詞按一制順序排列,只要記住這些關鍵字詞,便很容易回憶整個材料。如《馬關條約》的內容可以用“割地、賠款、開埠、設廠免稅”這四個詞來記憶;1915年“二十一條”內容可以用“山東、滿蒙、漢冶萍;港灣、警政、聘顧問”這兩句話來記憶;美國獨博士論文立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就可以用“爆發(fā)、建軍、建國、失利、轉折、勝利、和約”作為關鍵詞來記憶。

(四)表格記憶法表格記憶法就是把零散的材料集中起來,將相關歷史知識的各要素以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以便于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記憶方法。通過表格就可以對不同的記憶材料,特別是易混淆的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可以進行縱橫比較,通過比較,能抓住重點,理清線索,增強記憶。如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共產黨的召開的重要會議。

(五)歌謠記憶法歌謠記憶法就是把記憶內容編成富有韻律和節(jié)奏的歌謠進行記憶的方法。如《天津條約》增開的十個通商口岸,可以這樣記憶:《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zhèn)和九漢(指長江流域開放的南京、鎮(zhèn)江、九江和漢口)。沿海營煙再加油(指沿海開放的營口、煙臺和汕頭),島上還有瓊臺淡(指海南島上開放了瓊州,臺灣島上開放了臺灣和淡水)。

(六)趣味記憶法趣味記憶法就是將一些比較繁雜難記的內容通過聯(lián)想賦予一定意義的記憶方法。如《北京條約》的內容:準許(華工出國)天(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天(增開天津為商埠)陪(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酒(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戊戌六君子:楊(楊銳楊深秀)康(康廣仁)在森林(林旭)里對牛(劉光第)談(譚嗣同)琴。

以上方法很難說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有時我們常常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自然會更好。

四、有關記憶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記憶要及時復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xiàn)象做了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到了相當?shù)臅r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時復習可以阻止通常在學習后發(fā)生的快速遺忘。對歷史學科,及時復習時非常重要的。

(二)記憶要合理安排時間一般來說,學習的時間過分集中,容易互相干擾;時間過于分散,容易發(fā)生遺忘。因此,時間分配要適中。對于需要機械識記的內容,分散復習比集中復習要好;復習比較復雜、需要思考的內容,則應該集中復習。對內容難,在缺乏興趣和容易疲勞的情況下,還是分散復習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