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與歷史教學融合研究
時間:2022-12-23 03:32:46
導語:高中語文與歷史教學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正所謂是“文史不分家”,語文與歷史之間密切相關。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歷史知識有效地融入其中,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堂,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論文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與歷史教學的有機結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歷史;教學;融合
在新出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提出了“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古代文學作品,體會民族的聰慧;以現代審美的眼光去審視作品,發現其歷史的局限性。”同時,鑒于高中語文與高中歷史這兩個學科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有很多的語文課程內容,均是以歷史時間、歷史素材為支撐而展開的。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有效地滲透一定的歷史知識,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歷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分析
自古以來,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一說,語文與歷史這兩個學科之間就存在密切的聯系。就高中語文的文學作品來說,大多數作品都是以歷史事件作為原形,并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創新和創作的。尤其是一些文學作品中,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內涵,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歷史知識有效滲透于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1.有助于全面提升和發展語文素養。在新課要求下,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目標,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歷史知識以及歷史文化的滲透,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在《孔雀東南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當時的歷史知識融入到教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了解古代婚姻文化,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2.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在傳統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歷史知識的有效滲透,可促使學生在歷史傳統文化的引導下、感召下,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1]。3.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西方文化沖擊。在當前形勢下,受到國際政治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國際文化出現了相互融合的現象。大量的西方文化逐漸傳入中國,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嚴重的沖擊,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對西方文化出現了盲目崇拜、忽視傳統文化的現象。而在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幫助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正確的認識,進而自覺承擔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例如,在進行“祝福”這一內容講解中,就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正確的認識[2]。
二、高中語文與歷史教學融合策略分析
鑒于歷史滲透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具體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促進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1.以歷史為切入點,優化高中語文課程導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加強語文課程設計,并對這一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結合語文與歷史之間的學科互通性,對歷史素材進行發掘,并在教學中以史料作為切入點,進行語文課程導入,進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語文課程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更好地進入到高中語文課堂學習中。例如,在《離騷》教學中,這是高中語文中最為重要的一篇內容,是屈原在不得志的情況下,而進行的詩詞創作。在進行課堂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借助歷史素材,并以此為切入點,將屈原的經歷、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等介紹給學生,進而促使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通過這種教學設計方式,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其積極參與到高中語文學習中。2.引入歷史資源,構建語文情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必須要在教學中進行情境的構建,進而促使學生在有效的語文情境中,激發想象和聯想,以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充分結合歷史資源,并借助歷史背景資料,給學生構建一個語文情境,進而促使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對語文中所蘊藏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刻的理解,進而達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荊軻刺秦王”這一篇文章教學中,教師就充分借助了多媒體的形式,將荊軻刺秦王這一段的影視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構建了一個歷史情境,使得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燕國所面臨的建行局勢,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在這一情境中,學生對金科刺秦王的歷史背景、動機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從文學的角度看對其進行鑒賞和分析,進而不斷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3.文史結合,組織語文課堂討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思維,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文史結合的形式,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小組討論的形式,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究、分析,并在分析的過程中,對文學的內涵逐漸形成深刻的認知,并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充分了解文化的氛圍,并實現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在“鴻門宴”這篇文章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就結合鴻門宴相關的歷史資料,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互動,并對其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面提升了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4.建立文史資源中心,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據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文史資料的途徑進行。據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完每一篇文學著作之后,對其相關的歷史資料進行有效的搜集,進而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拓展其視野的目的。一方面,教師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個文史資源中心,并將與高中語文課程相關的文史資料進行整合,使其達到資源中心,以供學生進行下載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史學資料的搜集工作,以便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整理,進而促使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并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進而奠定語文的學習基礎。
綜上所述,鑒于高中語文與歷史之間存在較大的聯系,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歷史的有效滲透,不僅提升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全面加強歷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以更好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彥虎.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與整合語文知識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8(8):64.
[2]毛子月.弘揚歷史文化———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J].才智,2017.教改•教研
作者:王成元 單位:古浪縣第三中學
- 上一篇:太陽溝景區文化旅游營銷策略
- 下一篇:初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