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

時間:2022-04-01 03:56:00

導語:論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

收藏到網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書簽收藏到新浪ViVi

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摘要]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涉及眾多指標,利用多指標評價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問題。本文構建了技術創新指標體系,利用多元統計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原理,結合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中,“創新”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發動機”,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經典的創新測度把創新與發展理解為一種線性關系,即科學研究是創新的起始點,增加科學研究的投入將導致下游的創新與新技術的增加。

一、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借鑒國家統計局國家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提出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溫州民營科技企業實際情況,構建了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人力投入能力:科技活動人員尤其是研究與開發人員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核心力量,是一個具有國際可比性的重要指標,從事技術開發的技術創新人員的數量、素質直接決定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質的技術創新人才。人力投入能力體現在企業技術職稱人員比例、大專以上人員比例、科技活動團隊強度和R&D團隊強度幾方面。

財力投入能力:技術創新經費的投入是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是決定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從另一方面來說,創新經費的投入水平也反映了企業對于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由科技活動投入強度和R&D投入強度來衡量企業的財力投入能力。

創新產出能力:反映其各種要素組合產生的實際成效,是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包括百元總收入利稅、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出口創匯率、技術性收入比率。

二、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

因子分析從研究多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人手,在盡量保持原有信息量完整的前提下,尋找少量能夠控制所有變量的公因子,將每個變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線性組合,再現原始變量與公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最后計算主要指標的合理權重,依照公因子得分對每個樣本對象進行綜合評價。利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樣本進行因子分析,得到這十二家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綜合能力。

經KMO和Bartlett檢驗,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不是一個單位陣,而且KMO(用于比較觀測相關系數值與偏相關系數值的指標)的值為0.52>0.5,球形檢驗卡方統計量=72.925,P=0.005<0.01,表明適合對這些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分析共同度表,本文指標變量與因子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因子能夠充分反映樣本指標的信息量,進行因子分析的效果顯著。

設定主成分的特征值必須大于1,并且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則,所選取的主因子對方差解釋的累積達到85%以上。用SPSS求得特征根分別為2.72、2.107、1.931、1.81、……前4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對方差解釋的累積百分比為85.675%,滿足設定的條件,因此提取4個公因子。根據特征根求出的權重分別為27.196%、21.071%、19.305%、18.103%。

以“方差極大化”為準則進行因子正交旋轉,從而得到方差極大化后的因子載荷矩陣,4個因子的總體方差累積貢獻率還是85.675%。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得到明確經濟意義的主公共因子。

第一公共因子F1主要由R&D投

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入強度、科技活動投入強度等指標決定,它們作用在第一公共因子上的載荷量分別為0.931、0.885。我們把其定義為企業創新財力投入能力因子,其方差貢獻率達27.196%,成為決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最重要因子。第二公共因子F2中技術性收入比率載荷量領先于其他因子,達到了0.936,所以我們把其定義為技術產出能力因子,方差貢獻率達21.071%。第三公共因子F3中產品出口創匯率載荷量領先于其他因子,達-0.807,所以我們將其定義為出口能力因子;R&D團隊強度、科技活動團隊強度載荷量亦較高,分別達0.770、0.676,我們把其定義為人力投入能力因子。出口創匯能力因子和人力投入能力因子方差貢獻率達19.305%。第四公共因子F4主要由百元總收入利稅和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決定,它們作用在第四公共因子上的載荷量分別為0.91、0.759。將其定義為社會貢獻力因子,其方差貢獻率達18.103%。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和原始變量的標準值可以計算每個因子的得分數,旋轉后的各因子得分,進一步結合相應的方差貢獻率,可以建立如下的綜合線性評價函數:

(為第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綜合得分)

根據上面的綜合線性評價函數及各樣本企業各主因子得分,計算出樣本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序:創力電子(0.777)、萬谷科技(0.722)、東甌生物(0.68)、華潤電機(0.196)、正泰設備制造(0.124)、昌泰電力開關(-0.065)、強盛石化機械(-0.128)、銀達印業(-0.235)、寶特儀表(-0.398)、吉爾達鞋業(-0.479)、奧特塑膠(-0.545)、碩穎數碼科技(-0.648)。

結合各主因子得分進行分析,創力電子綜合得分第一,主要由于該企業創新財力投入能力因子F1,技術產出能力因子F2,出口創匯能力因子和創新人力投入能力因子F3得分均位居前列,但是其社會貢獻力因子F4為負,使得其綜合得分低于1,因此技術創新能力不高。對于創力電子來說,可改進企業對社會貢獻力以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從樣本分析結果來看,十二家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高,需要加大創新人力和財力投入,提高出口能力、技術性收入能力,同時加大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