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運輸服務貿易論文
時間:2022-08-22 09:51:07
導語:國際運輸服務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貿易競爭指數分析(TC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即TC指數,是國際貿易競爭力分析的常用指標,指的是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其中,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出口,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進口。通常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取值大于0,說明比較優勢大,且越接近1,行業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比較優勢小,行業競爭力也越小。從TC指數來看,我國的TC指數一直為負值且越來越小,我國是運輸服務貿易的凈進口國,在運輸服務貿易上比較優勢較小。當然TC指數為負,這與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逆差有很大關系。
1.2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RCA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可用來衡量一國某類產品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該類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額的比重。如果RCA(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如果RCA(1.25,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如果RCA(0.8,1.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果RCA(0,0.8),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較弱。從RCA指數來看,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從2006年到2012年之間一直在1附近波動,自2009年后開始減少到1以下,但一直大于0.8。雖然從數據上說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世界運輸服務貿易的主要國家相比,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是比較低的,丹麥的運輸服務貿易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它的RCA指數達到了3以上。
1.3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RCA)是用一國某一產業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與該國該產業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比例之差來表示的。指數值大于0表示存在競爭優勢,指數值小于0表示存在競爭劣勢。在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計算中剔除了產業內貿易或分工的影響,綜合反映了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因此可以說用該指數來評價產業國際競爭力能更好地反映真實情況。從NRCA指數來看,近幾年我國的NRCA指數一直處在波動中,但波動幅度不大,一直穩定在-0.1附近,我國從2006年到2012年之間,NRCA指數一直為負,說明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存在競爭劣勢。綜合以上的指數,雖然各個指數分析的結果不完全一樣,但總趨勢是一樣的。總的來說,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與運輸服務貿易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在世界上存在競爭劣勢。而且近幾年,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一直沒什么變化,競爭力增強的趨勢不明顯。我國雖然是運輸服務貿易的大國,但并不是強國。
2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不高的原因
本文是采用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鉆石模型來分析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不高的原因。
2.1生產要素
波特把生產要素分成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兩類。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環境等既定的先天條件,而高級生產要素通常包括現代通訊基礎設施、復雜和熟練的勞動力、科研設施等。從初級生產要素看,雖然我國有很多的港口,其中香港、深圳、上海等也是世界級的集裝箱航運樞紐,但是我國港口的泊位結構、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方面仍存在問題,需進一步提高。從高級生產要素來看,現階段的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中,信息技術和網絡營銷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我國在這兩個方面落后于西方先進國家,并且我國運輸服務領域技術人才和先進運輸工具缺乏,直接導致運力不夠。
2.2需求條件
國內市場的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波特十分強調國內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國家競爭優勢中的作用。我國貨物貿易一直是逆差的狀態,但運輸服務貿易卻一直是順差。隨著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的增長,國內對運輸服務業的需求刺激是存在的,但由于我國外貿運輸服務主要是由境外公司承運的,所以說我國國內市場對外國運輸公司的需求更高于對我國國內運輸公司的需求,換一種說法就是實質上我國運輸企業的國內需求并不高。所以,我國國內不斷增加的對運輸服務的需求沒有起到應有的對國內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優勢的刺激和提高作用。據調查,境外船公司承運了我國外貿海運貨物量的3/4,而我國船公司只承運了剩下的1/4。
2.3相關和支持產業
波特認為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的,即“產業集群”現象。某一產業的相關產業的競爭力情況關系到該產業能否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優勢。運輸服務的相關產業有報關、貨物裝卸、倉儲、港口服務以及通信技術等,在我國這些相關產業的支撐力太弱,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限制了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2.4企業戰略、結構、競爭企業的表現
這主要是指一國內支配企業創建、組織和管理的條件,以及國內競爭的本質。我國國內的運輸企業大多規模較小而且惡性競爭情況嚴重,核心競爭力較弱。而我國龍頭的運輸企業,中遠、中海等都是國有企業,多數存在政企不分,在市場上缺乏競爭意識且競爭力弱的問題。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采用兼并、收購、控股等多種產權交易的方式來對服務業進行大規模重組,以此來優化企業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而且,我國在多年計劃經濟的沿襲下,把物流業的管理權分別劃歸為鐵道部、交通部、航空總局、海運局等各自管理,各個部門又僅專注于自己的管轄領域,使得鐵路、公路、航空、海運相互銜接的高效率運輸模式在我國幾乎不存在,沒有形成物流網絡,阻礙了交通運輸一體化的進程。
2.5機遇和政府
加入WTO后,國際貨物運輸量大大增加,給我國運輸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但是機遇也是把雙刃劍,隨著外資運輸企業大舉進入我國市場,我國的運輸企業面臨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從政府方面來看,一方面,目前我國對運輸行業的相關立法還不完善,而且監管和控制仍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對本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在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各種措施扶持本國商隊發展的情況下,我國對航運業基本沒有保護政策。政府補貼在海運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即使是海運業高度發達的美國,也在實行著海運補貼政策,但是我國企業卻不再向國內船公司提供任何財政補貼,這使我國企業在與國外運輸業巨頭的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3提高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
3.1培養運輸人才,加速基礎設施建設
運輸服務貿易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做大、做強國際運輸企業,急需大量的各類各級專門人才。各高校要做好學科建設,加強實訓教學,為國際運輸服務企業輸送優秀人才,我國的相關協會要加強運輸人力資源的能力建設,國際運輸服務企業要積極引進人才,實行有效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另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對運輸服務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在我國以海運為主的情況下,加強港口的建設就尤為重要。整合港口現有條件,同時加大對大型港口的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設施,提高設備利用率,把港口的發展定位在國際化的樞紐港,重點建設集裝箱碼頭,發展港口物流聯盟,在競爭中實現共贏。
3.2以科技為支撐,加大運輸相關產業的發展
目前,在航運發達的國家中,網絡已經在海運業的競爭力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我國海運業必須順應國際海運業的發展方向,以科技為核心,加快通信技術產業的發展,來支撐運輸產業的發展;通過推廣應用EDI管理技術,加強報關、倉儲、港口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多式聯運、一票到底的全程運輸模式,與世界接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3.3改造企業結構,建立運輸物流網絡
我國運輸業應當以現有大中型骨干運輸企業為基礎,通過聯合、兼并等途徑,進行資產重組,實現結構優化,培養出一批大型國際化運輸集團,逐步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模式。在優化產業結構,建立有效的產業組織的基礎上,推進海運與鐵路、公路的合作發展及聯合建設,同時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多式聯運、集中運輸等業務,擴大運輸服務貿易的范圍,從傳統運輸服務向綜合物流服務發展,建立我國運輸企業的物流網絡。
3.4合理發揮政府的協調監管作用,加強對服務運輸業的支持
我國應盡快建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管制體系,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政府應該為我國運輸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出臺一些對我國航運業的保護和支持政策,國家相關部門應鼓勵大型貨運企業與大型運輸企業簽訂長期租用、包運合同,提高我國運輸服務在世界上的承運比重。
作者:劉崇獻王曉穎單位:北京物資學院
- 上一篇:窗口單位作風效能整治方案
- 下一篇:國內服務貿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