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發展服務貿易論文

時間:2022-10-20 03:05:36

導語:林業發展服務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發展服務貿易論文

1優化林產品貿易結構的需要

1.1林業服務貿易在林產品貿易增長中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生產模式的發展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對國際生產網絡形成有力支撐,并且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繁榮和快速發展時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降低了傳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使一些原本不能被轉移或貿易的服務產品,獲得了可貿易的條件。在世貿組織制度及區域貿易體制框架下,國家或地區服務領域的開放度不斷提高,服務貿易壁壘逐步降低,跨境經濟活動交易成本大大降低。2011年,全球商業服務貿易額4.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當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僅為5%(WTO,2012),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后服務貿易的快速恢復能力及增長潛力。我國貨物貿易長時期以來都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隨著近年來貨物貿易條件的不斷下降,一些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顯露得更加突出。我國貨物貿易的粗放型快速增長方式,是以能源、初級原材料的過度消耗為代價的,這種過度消耗不僅沒有換回較高的貿易收益,也不利于經濟和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因而,發展服務貿易,發揮服務商品的清潔、低能耗的優勢,積極開拓高附加值的服務商品對推進我國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將起到積極作用。林業服務貿易從根本上說具備一般服務貿易的屬性,因而與能源、初級原材料的貨物出口相比,更注重可持續性以及生態環境的低消耗。除此之外,林業的服務貿易還具有林業的特殊性質。它以第一產業的森林資源為基礎,而森林本身就是生態環境的重要調節者,維持著社會和自然的生態平衡。在培育和保護森林的同時,可以科學地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作為林業有形貿易的重要產品來源。與一般服務貿易不同的是,林業服務貿易是圍繞森林以及林產品的生產而展開并不斷延伸的。既包括輔助林業生產的各種服務(林業生產性服務),如林產品初級加工服務、原木運輸服務;還包括森林經營與管理服務,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森林管理咨詢、木材估價等。廣義來看,林業服務貿易還涵蓋林業生態價值服務,如生態旅游、森林文化與娛樂、森林碳排放權交易等服務。如果這些服務發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就構成了國際林業服務貿易。鑒于林業服務貿易的廣泛內涵與巨大的發展前景,積極發展林業服務貿易對我國林業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1.2調節國際貿易平衡,優化林產品貿易結構

2012年,我國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0489.3億美元,增長7.9%,進口總額18178.3億美元,增長4.3%①。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2012年我國林產品貿易總額為534.9億美元,出口總額136.2億美元,進口總額398.7億美元。從林產品貿易總額來看,其僅占我國貿易總額的1.38%,所占比重相對較低,但從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平衡來看,林產品進口總額占我國進口總值的2.19%。因此,改善和優化林產品的進出口結構對于調節我國的國際貿易平衡具有積極意義。從我國林產品貿易總體表現來看,如表1所示,貿易總額除了在1998年(1997年金融危機后)、2001年(中國入世后)、2009年(2008年金融危機后)有明顯下降外,基本保持了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也表現出林產品貿易較易受到國際經濟環境影響的特征。1997年-2012年12年間,我國林產品貿易一直表現為凈進口,即出口總額小于進口總額。從林產品貿易逆差來看,除了上述特殊年份以外,12年間林產品的貿易逆差總體增大,這也說明我國林產品的外部依賴性較高。具體從主要林產品的貿易來看,出口方面,人造板、紙和紙板、鋸材是主要的出口產品,三者比重之和可達林產品出口總值的90%。如圖1所示,2001年以來,人造板的出口快速增加,從居于紙和紙板、鋸材之后的第三位一舉攀升為第二位,到2006年又超過紙和紙板,成為出口主要林產品的第一位。從比重來看,2012年人造板出口占49.31%、紙和紙板占43.18%、鋸材占3.29%,雖然鋸材位居第三,但是出口規模遠小于前兩位的人造板及紙和紙板。除此之外,原木、木漿的出口規模都非常小,并且各年間基本保持在一個較低的出口水平上。從主要林產品進口來看,木漿、原木、鋸材的進口比重總體增加,而紙和紙板、人造板的進口卻大幅下降(圖2)。這與我國人造板、紙和紙板的生產能力的顯著提高息息相關,在結合二者在出口中的巨大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類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比較高的。2005年之前,處在第一位的進口林產品為紙和紙板,2006年起,木漿取代其位置,成為進口規模最大的林產品。2012年,主要林產品進口排序與占比分別為:木漿(29.20%)、原木(18.92%)、鋸材(14.90%)、紙和紙板(13.54%)、人造板(3.17%)。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林產品進出口結構相對來說較依賴某幾類產品,結構較單一。正是因為這種相對集中,我國出口紙和紙板中的銅版紙、人造板中的膠合板等產品,近幾年頻繁遭到發達及發展中目的地市場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甚至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因此,優化我國林產品貿易結構,加快轉變林產品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從粗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出口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轉化,另一方面還要大力拓寬出口林產品的種類,從廣義上來看,這不僅包括貨物形態的林產品,還應該積極拓展國際林業服務貿易,從根本上向新的林業外貿發展方式轉型。與此同時,林產品進口既起到為林業及其他行業生產提供中間投入等的作用,還發揮著調節林業貿易平衡的重要作用。林業服務貿易作為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貿易形式,也將豐富林產品貿易進口的種類,并更好地調節林業貿易平衡。

2適應國民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2.1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

從三次產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發展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逐漸從第一、第二產業中分離出來,并伴隨社會進步,更多的服務類別產生并發展起來(賈懷勤,2012)。因而,三次產業比重趨勢為:第一產業比重相對第二產業逐漸下降;第二產業比重相對第三產業逐漸降低。在三次產業的產業鏈中,在強調農業、工業、服務業合理配置的同時,更關注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而服務業在微笑曲線的右半短,能夠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與此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的高度發展還會促進其輔助的制造業等,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提升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所以,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普遍較高。

2.2林業服務貿易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472881.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47486.2億元(占GDP的10.04%),第二產業220412.8億元(占GDP的46.61%),第三產業204982.5億元(占GDP的43.35%),第二產業產值略高于第三產業,二者遠高于第一產業。對比林業產業總產值情況,如表2所示。2011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30596.7億元,第一產業11056.2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36.14%),第二產業16688.4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54.54%),第三產業2852.1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9.32%)。在林業總產值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加起來占了90%以上,第二產業比重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第一產業比重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而第三產業占比顯著偏低??梢钥闯觯謽I產業結構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我國國民經濟結構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發展林業服務貿易,促進林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改善林業產業結構的布局。而究竟應該從哪些具體領域展開林業服務貿易,從統計數據來看(表2),在規模不大的林業第三產業中,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占第三產業總產值的65.32%,而其他林業服務的產值較低,尤其是林業專業技術服務(僅占2.81%),這為未來發展林業服務貿易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使目前占據優勢的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創造更大的產值,另外一方面,積極發展其他類別的林業服務貿易,完善林業服務體系。

2.3促進林業產業要素合理配置,企業優勝劣汰

從國際貿易的傳統理論到最新的國際貿易理論成果,都表明了國際貿易能夠起到促進國內分工發展、企業優勝劣汰的功能。這一過程是通過由市場調節的要素資源合理配置完成的。正如新興貿易理論所揭示的(Melitzs,2003),在這種優勝劣汰中,生產率高的企業將生存下來,并發揮其生產優勢,進行對外貿易。因此,在堅持不懈地推進林產品的貨物貿易,尤其是人造板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貿易,使資源重新整合到生產效率高的優勢企業中,淘汰諸多生產率低下、資源消耗嚴重的小企業。與此同時,在已經滯后發展的林業服務貿易中,更要通過資源的配置,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產品,提升林業服務貿易價值,提升貿易條件。

2.4提高林業部門勞動力收入

從林業部門的勞動力報酬來看,如表3所示,2011年林業系統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3611元,而當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41799元(中國統計年鑒,2012),前者僅為全國平均工資的56.49%,顯著低于國家平均工資水平。尤其是,在林業系統各單位中,除國有經濟單位平均工資能保持與林業系統平均水平較接近外,集體經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相當低,僅為4784元,這一較低的指標警示我們,亟待提高集體經濟單位及其他經濟單位的勞動力報酬。如果我們深入考察國有經濟單位的勞動力報酬情況,不難發現:病蟲害防治站(32725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43926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2158元),這些部門有著高出其他林業經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而這些具體部門有著這樣一個共性,即它們都屬于林業服務業。無論理論還是現實統計數據,都向我們證明了林業服務業具有高勞動報酬的性質。因此,為了改善我國林業系統工資水平偏低的現實困境,就十分有必要大力發展林業服務業,進一步地,大力發展林業服務貿易。

3迎合林業國際競爭的需要

3.1林業國際競爭面臨的新形勢

金融危機后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對我國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日益重視下,氣候變化尤其是碳排放問題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熱烈討論。在諸多的雙邊及多邊談判領域,可持續發展及碳排放問題都被列為重要的議題(如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哥本哈根氣候大會、APEC峰會等),林業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林業經濟的增長方式進而即將面臨著深刻地調整,提升林業產業結構、優化林產品貿易結構、發展林業服務貿易等問題,在新形勢下迫切需要得到突破。后危機時代,大到世界經濟格局,小到產業的國際地位,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這是一個重要的洗牌期,誰能抓住這個機遇,誰就能利用并獲得先進的技術,成為未來發展的強者。我國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戰略機遇期的現實情況,從戰略上強調了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的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林業發展,特別是林業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2提高林產品國際競爭力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各類林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并不均衡。既有競爭力較高的產品,如人造板等,又有競爭力偏低的產品。特別是林業服務方面,鑒于目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尚無法形成有效的國際競爭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快速發展林業服務貿易,根據我國林業資源及相關服務的情況,開拓具有我國比較優勢的林業服務產品,并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最終形成我國林業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在林業服務貿易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利用雙邊及多邊談判、區域國際合作以及與非政府國際組織、民間機構的合作等,建立合作交流與示范推廣機制,構建林業國際合作特別是服務貿易合作的新形式,全面提高我國林業服務貿易的水平、深度與廣度。

4結論

從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統計數據看,服務貿易具有超過貨物貿易的快速恢復能力,未來服務貿易還將發揮巨大的增長潛力。林業服務貿易既包括林業生產性服務,又包括森林經營與管理服務,以及生態旅游、森林文化與娛樂、森林碳排放權交易等林業生態價值服務,涵蓋范圍寬,發展前景廣闊。分析與探討現有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林產品貿易失衡嚴重、林產品出口結構單一(反傾銷反補貼頻發)、林業第三產業比重偏低、林業部門勞動報酬偏低等主要問題。進而,發展林業服務貿易在優化林產品貿易結構、促進林業經濟結構轉型、應對林業國際競爭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必要性。

作者:萬璐程寶棟田禾李曉瀟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