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因素剖析

時間:2022-04-01 06:26:00

導語:小議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因素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因素剖析

1高失業率

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歐盟經濟已于去年第三季度走出衰退泥潭,復蘇勢頭近來愈發明顯,但就業形勢絲毫沒有好轉。

截至2010年7月,歐盟27國失業率已連續6個月維持在9.6%的高位,為自2000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歐元區失業率則連續5個月維持在10%的高位,創下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最糟糕紀錄。

由于債臺高筑,歐元區各國在近期內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幾無可能,這給歐元區領導人帶來巨大壓力。出于自身政治考量,一些人便將歐盟失業問題與中國出口“掛鉤”,毫不猶豫地將保護主義大棒揮向中國。中國深受歐盟貿易保護主義之害。

2對華貿易失衡

2003—2007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從647億歐元上升到1598億歐元,5年增長了146%,如表1所示。歐方聲稱,由于歐盟對華的潛在出口受到阻礙,造成貿易關系的不平衡越來越凸現出來。因此,我國是導致歐盟產生貿易巨額逆差的根源所在,歐盟每年的貿易赤字93%來自于中國。據歐盟委員會2006年公開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年歐盟企業都會因中國的市場準入壁壘而丟失約200億歐元的貿易機會。

中歐貿易存在巨額逆差問題固然與雙邊經貿結構有關,但中國對歐盟長期的貿易順差必然引起歐方的關注和不滿。同時,我國在國際分工產業鏈上逐漸從低端向中上游移動,進一步增加了歐盟企業的競爭壓力,進而強化了貿易保護的情緒。

3對中國崛起的莫名擔憂

長期以來,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對中國的和平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外部影響,歐美等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心存焦慮之情,擔心中國的崛起可能會觸動對方的利益,中國在金融危機的卓越表現更是加重了他們的擔憂,因而寄希望于通過一些措施來遏止中國的發展,而這些國家當前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的確是他們妄圖遏止中國經濟復蘇、崛起一個手段。除這些國家之外的發展中國家,由于其對外出口的產品和目標市場都與中國有著較大同質性,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如印度、阿根廷等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對中國貿易保護措施的力度,試圖削弱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