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規模報酬遞增理論的文獻綜述

時間:2022-04-08 04:47:00

導語:小議規模報酬遞增理論的文獻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規模報酬遞增理論的文獻綜述

摘要:早在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在闡述勞動分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候就突出強調了規模報酬遞增的重要性,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在主流經濟學框架中對規模報酬遞增現象進行研究的文獻為數甚少。報酬遞增是新貿易理論的一大支柱性假設。規模報酬遞增為國際貿易直接提供了基礎,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促進貿易及獲得貿易利益,因此時研究規模經濟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規模報酬遞增;新貿易理論;貿易利益

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乃至斯密理論的繼承者阿林·楊格,都從分工角度對市場與經濟規模的關系進行了研究。馬歇爾是第一個重視并較為系統地研究規模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家。自他之后,對規模經濟的研究轉而采用邊際分析的方法。新貿易理論的規模報酬遞增的假設·既貼近現實又很好地解釋了傳統貿易理論無法解釋的貿易現象。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Krugman)在與艾瀚南(Help-mallElhanan)合著的《市場結構與對外貿易》(1985)一書中提出了規模經濟貿易學說。但從某種意義上講,是Romer(1986)的開創性研究復興了主流經濟學對對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分析。從此,經濟學家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論證是否存在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去探求規模報酬遞增的源泉·去分析規模報酬遞增的影響。

1規模報酬遞增理論的論證

數十年來主流經濟學家運用大量的實證研究證實了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存在,他們利用各層面的相關數據說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的規模報酬遞增現象。

Davis和Weinstein(1998)通過估計13個OECD國家的支出變化與產出變化之間的關系來檢驗是否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現象。他們估計出來的產出需求彈性為l_6,因此推斷出存在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現象。Head和Rise(2001)利用美國和加拿大的總量數據對Krugman(1980)的規模收益遞增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的結果也表明,從整體看,這兩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特征。

至于企業內部是否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由于企業層次上的微觀數據很難獲得,所以這方面的文獻非常少見。但最令人矚目的就是Lucas(1993)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工產品生產中的規模經濟效應研究。根據Lucas(1993)提供的分析結果。自由艦的累計總產量每翻一番,生產一艘自由艦所需的時間就會下降12%~24%。同時,在生產勝利艦、護航艦和坦克的過程中,也存在類似的規模報酬遞增現象。

2規模報酬遞增的源泉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中,規模報酬遞增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在分析哪些因素導致規模報酬遞增時,現有的文獻通常會將規模報酬遞增區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間的規模報酬遞增;另一類是企業內部的規模報酬遞增。一般認為,外部性是規模報酬遞增的主要源泉。從外部性是否出現在市場交易活動中的角度將外部性分為技術外部性和貨幣外部性。

在現在的文獻中,技術外部性主要包括知識的外部性、研究與開發的外部性、干中學的外部性以及學校教育的外部性等四種。第一,源于知識的外部性的規模報酬遞增。Easterly(2001)指出,知識外部性會從三方面導致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出現。并且由于存在知識溢出的現象,所以新知識實際上會提高整個社會中現有知識和機器設備的生產率。第二,源于研發的外部性的規模報酬遞增。知識生產的主要投人要素就是研究與開發投資,根據Griliches(1992)的分類,可以將分析研發活動溢出效應的文獻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計算某項(或某一系列)具體創新活動的社會收益的文獻。在這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是Mansfield、Rapoport和Romeo(1977)以及Knutson和Tweeten(1979)等人的實證分析。另外一類文獻則采用回歸分析方法去估計研發部門對產業部門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是Bernstein和Nadiri(1991)的分析。他們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研發活動的外部性是非常明顯的,研發投資的規模報酬遞增特征也會非常明顯。第三,源于干中學的外部性的規模報酬遞增。Lucas(1993)指出,通過“干中學”而積累起來的人力資本是規模報酬遞增的主要源泉。Nelson和Pack(1999)指出,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國外的先進技術時,干中學對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本積累產生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第四,源于學校教育的外部性的規模報酬遞增,Foster和Rosenzweig(1996)指出,學校教育會使一個社會在采用新的生產率更高的技術時獲得遞增的規模收益。

從現有的文獻看,貨幣外部性。有時候又被稱為“密集市場”效應,基本上都出現在壟斷競爭市場環境之中。較早從理論上分析貨幣外部性的文獻是Murphy、Shleifer和Vishny(1989)的研究。在他們的模型中,一旦企業的利潤不能完全反應其所創造的社會凈收益,那么就會出現貨幣外部性。此時,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并改善各投入要素間的協調問題,或者進行“大推進”式改革,都能獲得遞增規模收益。這種外部性的大小是與市場中參與此活動的企業數目相關,而與企業從事的活動無關。

Rodrik(1996)分析了不可貿易的中間投入品之間的互補性會使小型開放經濟體中出現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情形。

從理論研究的文獻看,企業內部的規模報酬遞增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因素導致的:第一,固定成本。Romer(1990)Aghion和Howitt(1992)以及Grossman和Helpman(1991)都指出,只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固定成本,那么就一定會在企業內部出現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第二,生產投人品之間的互補性。Fasterly(2001)認為,除了固定成本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會導致企業內部的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出現,即不同類型熟練工人之間的互補性。在團隊生產中,某個成員的錯誤會使得其他團隊成員的努力付之東流,所以將團隊中的高技能工人身上投資的報酬會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出現遞增的特征。

3規模報酬遞增的對經濟的影響

規模報酬遞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影響上。規模報酬遞增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長期效應。在短期內,規模經濟效應是否會對經濟波動產生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是因為,短期內的經濟波動會對社會的經濟福利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不能理解經濟波動產生的原因,就很難運用恰當的宏觀經濟政策去熨平經濟波動。我們分別概述供給邊和需求邊的規模經濟效應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3.1供給邊規模報酬遞增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在分析供給邊的規模報酬遞增對規模經濟的影響時,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Diamond(1982)、Weitzman(1982)、Shleifer(1986)、Diamond和Fudenberg(1998)、Howitt和McAfee(1988)等人的分析,他們都假設生產技術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性,并以此為基礎從理論上闡述規模經濟效應對經濟變動的影響。他們指出,規模報酬遞增會導致多重均衡的出現。由于不存在唯一的穩定均衡,所以經濟在各個均衡之間的轉換會導致大幅度的波動。近年來對經濟波動的研究發現,經濟波動通常都呈現出非線性的特征,而且這種非線性波動都是內生的。Ryzhenkov(2006)利用1948~2004年間美國的總量數據對一個含有規模經濟遞增現象的內生增長模型進行校準后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規模報酬遞增對經濟的直接影響并不顯著,但是其累計循環效應卻非常明顯。Aloi、Dixon和Lloyd—Braga(2000)以及Lloyd-Braga(2007)等人則在世代交疊模型中利用Hopf分叉法分析了規模報酬遞增對非線性內生經濟波動的影響。他們的研究表明,規模經濟效應使得那些能導致非線性內生經濟波動的條件更加容易出現。

3.2需求邊規模報酬遞增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由于需求因素的變動都能通過價格機制反映到供給上去,所以在研究經濟波動現象的文獻中,很少有人從需求角度展開分析。Young(2007)分析了需求邊的規模經濟報酬遞增對經濟波動的影響。他的研究表明,當帶有明顯網絡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時,為了獲得消費外部性所帶來的需求邊的規模經濟,高新企業會在需求發生很小的變動時做出重大的價格和產量調整。這會使經濟變動得更加劇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當需求邊的規模收益遞增現象比較顯著時,即便投資和產出不發生變動,價格水平也會發生大幅度的變化。其原因在于,所有需求邊的規模經濟都源自于網絡效應。由于存在網絡效應的產業,基本上都是生產的固定成本較高,而邊際成本趨近于零的產業,所以對于這些產業中的企業而言,價格競爭是最常用的競爭手段。

從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看。如果經濟體中所有投入的規模報酬都不變(或遞減),那么就無法從理論上系統地解釋為什么人均收人會持續地增長。為了克服這個缺點,相關的理論研究又把技術進步內生為狀態變量。但是,不管內生增長模型如何精致復雜,其基本思想都強調。外部性都會帶來遞增的規模收益。所以有很多內生增長模型系統地分析了外部性(或遞增的規模收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有Romer(1986,1990)Barro(1990)、Aghion和Howitt(1992)、Young(1991,1993,1998)、List和Zhou(2007)等人對物質資本的外部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以及Lucas(1988,1993)、Becker、Murphy和Tamura(1990)、Tamura(1991)、Goodfriend和McDerott(1995)等人對人力資本外部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研究。內生增長理論中這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從不同角度指出:沒有遞增的規模收益,就不會有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

4結論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數理分析技術的復雜性,以新古典理論為基礎的經濟學的主流分析框架一直都無法對規模收益遞增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具有突破性的理論研究帶動下。許多經濟學家對是否存在顯著的規模報酬遞增現象展開了大量研究并總結出影響規模報酬遞增的因素以及規模報酬遞增對長期經濟增長重要的影響。此外,規模報酬遞增還會對短期內的經濟波動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于那些內生的非線性經濟波動而言,規模報酬遞增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