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12-13 09:23:33

導語: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改變。本文基于吉林省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實驗室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吉林省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地位日益凸顯,這對我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配合國家戰略布局,建立適應吉林省經濟發展需求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2016年吉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3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9.9%。2016年吉林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16.91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市場需求不振、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等因素,加之吉林省內企業在手訂單量未有明顯增加,導致2017年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基于吉林省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適應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國際貿易專業的發展趨勢,通過行業企業深度調研,以及生源構成情況等諸多因素,國際貿易專業把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確定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其規格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情況、業務知識的,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扎實的國貿操作技能,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能在經貿領域,面向涉外企業、跨國公司、電商企業的貿易崗位,從事制單跟單、報關報檢、函電制作、商務談判、跨境電商、貿易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構建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

1.理論課程體系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與否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根本保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充分調研及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以經濟理論類為基礎,貿易管理類為輔助,貿易技能類、貿易法律類為核心,國際金融類為外延的“五位一體”的理論課程體系,通過構建課程群、理順課程順序及學時分配、整合課程之間的交叉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重點更突出、課程銜接更緊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更明確,知識掌握更系統。2.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在構建理論教學體系的同時,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素質要求、知識要求、能力要求三個方面,構建了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三方面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確保三個要求的實現。

三、實驗室建設

為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國際貿易專業應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通過教學軟件的仿真模擬操作,使學生基本滿足實踐環節的專業技能需要。理論課程的內容通過實踐得以實現,實踐環節手段豐富,專項技能訓練更有針對性,從而使學生專業技能水平進一步得到顯著提高。

四、教學方法改革

針對以往文科專業課堂講授為主的問題,積極拓展教學方法改革,引入微課、慕課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發《國際結算》《外貿單證業務》等理實一體化課程,開發《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文函電》《國際商務談判》等雙語課程。調整課程評價標準,不再單一以試卷作為最終成績評定標準,引入實踐表現、平時表現、技能展示等多方位因素評價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技能提升。

五、以賽促建

專業學科競賽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國貿專業秉承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原則,要求所有專業教師都有競賽指導項目、專業學生都有參賽項目,教師組建團隊積極參加各類專項技能及綜合技能學科競賽。

六、實踐育人

“實踐育人”主要分校內模擬實踐和企業實踐兩個階段,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校內模擬實踐是學生利用大一至大三學年,在具備了足夠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校內實驗(實訓)室利用模擬軟件完成相關的實驗(實訓),以提高實踐能力;大四學年學生去企業實踐。通過持續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專業對應、資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保證學生在校有實踐、出門有實習的良好局面。同時,開展定制班培養模式。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跨境電商企業輸送人才。

作者:趙麗紅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