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依存度的調整對策綜述
時間:2022-04-02 04:47:00
導語:外貿依存度的調整對策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節節攀升。本文在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現狀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基礎上,重點剖析外貿依存度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合理調控外貿依存度。改革開放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尤其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外貿更是迎來了迅猛發展的階段。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傳統的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中,進口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與此相對應,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
一、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現狀
(一)對外貿易依存度迅速增長。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幾年對外貿易依存度迅速提高。2003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依存度開始超過50%,2006年達到最高點67%,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跌至45%。2001~2009年的9年中,有6年依存度超過50%。
(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外貿依存度處于較高水平。有人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中的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世界各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數據測算,2000年即我國“入世”前一年,我國外貿依存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但在“入世”后的2005~2007年間,我國外貿進出口依存度大幅提升,大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二、外貿依存度過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經濟增長的對外依賴性增強,貿易摩擦增加。目前,與我國有經濟貿易往來的國家有220多個,但我國進出口市場僅集中于少數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我國進出口對美、日、歐盟的依存度很高,若在與他們的貿易中出現問題,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如果他國或地區的經濟發生波動,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而且還會由于影響到別國從而對我國產生間接影響。
對主要貿易伙伴國的高度依賴也成為近來貿易摩擦頻率越來越高的一個根本原因。從1978年8月到2010年6月,近32年間,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措施案件共157起,其中反傾銷案152起,反補貼案1起,保障措施3起,特保1起。而僅2010年上半年,我國就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38起,其中歐盟對我國發起了7起貿易救濟調查,包括反傾銷5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各1起。“數量多、頻率高、影響大、花樣多”,業內專家用12個字為近來頻繁的貿易摩擦做了定性判斷。
(二)對重要產品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入世”后,我國進口依存度高的產品主要集中于兩大類:
一是重要原材料和能源。根據趙瑾2005年對我國各種戰略性資源進口依存度的測算,2003年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進口依存度分別是35%、36%、47%。2007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的進口額達到337.88億美元,與2003年相比增長596%;原油進口額達到797.73億美元,增長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級產品,如食用原料和礦物燃料、潤滑油等進口額增長均超過1倍以上。
二是高新技術產品。如,我國一般儀器儀表的進口依存度為52.87%,中檔產品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依存度超過60%,大型和高精度儀器儀表的進口依存度幾乎是100%。
對于能源、礦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戰略物資進口依存度過高,易使一國的經濟命脈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業壟斷地位的出口商對資源進行控制或出口國政府出于戰略考慮對產品出口設置障礙,則會給我國帶來潛在的風險。同時,由于這些產品需求價格彈性小,一旦大量進口,就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也將惡化我國的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三)加工貿易層次低,不利于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一頭在內”的一種貿易方式,通常從事低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高于從事高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從事的是低層次的加工貿易,即使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加工貿易也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節,附加價值不高。我國的出口產品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出口依存度高,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廉價的勞動力而不是資本和技術要素。這種競爭力格局影響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惡化了貿易條件,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也使我國貿易發展面臨著其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低層次競爭局面。
三、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速增長的原因
(一)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外貿政策對外貿依存度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大力鼓勵出口創匯。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運用了價格、利率、匯率、出口退稅等手段調整進出口結構,這些外貿政策的實施,導致了我國進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國貿易規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斷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就上升到世界第3位,直到今天,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穩居世界第3位。從這一點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升甚至出現偏高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外貿政策的產物。
(二)加工貿易占我國出口貿易比重高。加工貿易主要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客供輔料和不作價設備四種形式,是對外貿易的一種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大量外商將中國作為加工基地,開展對外貿易。從1978年8月廣東省珠海縣香洲毛紡廠與港商簽訂了全國第一份來料加工合同開始,我國的加工貿易不斷發展,呈現出年均30%的高速增長態勢,30年來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形成的經濟環境對加工貿易的影響非常大:中國將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擴大了外商開展加工貿易的領域;同時,其他國家市場也對中國開放,使中國的加工貿易產品擁有更加廣闊的銷售空間,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貿易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三)我國第三產業比重較小。GDP包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但因為第三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獲取利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本、技術輸出、服務貿易等方式,所以其可貿易程度較低,因此在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時,第三產業在GDP中比重越大,計算得到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越小。
四、調整我國外貿依存度的對策
(一)擴大內需,穩定外需。首先,近幾年,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這三駕馬車拉動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但這三者的發展明顯存在著不均衡的狀況:投資增長過快,消費增長相對緩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需求拉動;外貿增長方式粗放,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大幅增加,貿易摩擦加劇。改變這種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堅持擴大國內需求,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同時,重點擴大消費需求,形成三大動力協調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其次,擴大內需有利于從根本上緩解國際經貿摩擦。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我國對外貿易屢創新高;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引來了諸多的貿易摩擦,引發貿易國不滿,各種反傾銷訴訟也加大了國內經濟和財政風險。目前,國際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我國,這使得我國連續10年成為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可見,要從源頭上減少和緩解對外矛盾和爭端,提高解決對外摩擦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我們必須立足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的長期方針,更好地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內需與外需的平衡發展。
(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我國出口的產品以科技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這種產品必然伴隨著“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這樣的增長方式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對資源投入的過度依賴,提高利用率,優化人才結構,積極開展節能和資源替代技術和產品的研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升級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創新。我們要積極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在不斷引進技術的同時,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核心產業競爭力,加快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步伐。積極發揮科研機構的骨干引領作用,扶持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同時,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收購國外的資源信息產業。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分析,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化了一國的產業結構,擴展了一國的經濟規模,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而且其中的信息、通訊和金融等專業部門的發展更能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和貨物貿易的顯著增長。我國的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處于較低水平,發展比較落后。
主要參考文獻:
[1]趙瑾.精算實際外貿依存度—我國外貿依存度變化的風險分析與主要對策[J].國際貿易,2005.1.
[2]裴長洪,彭磊.貿易依存度與現階段我國貿易戰略調整[J].財貿經濟,2006.4.
[3]傅冠嵐.我國貿易依存度結構分析.商業時代,2008.36.
[4]李玉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辨析.中國國情國力,2007.7.
- 上一篇:漫談會計的四個國際重要區別
- 下一篇:透析志靜氣正琴聲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