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對外貿易的特殊性與前景透析
時間:2022-05-11 03:59:00
導語:圖書對外貿易的特殊性與前景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說到圖書對外貿易,1991年以前還被國家外經貿部編在非貿易行列,不作為正式商品對待。那時叫精神產品,文化產品。把它同旅游、版權、點子,設計方案等歸為一類。到1992年才把圖書出口視為正式商品貿易。
比起任何其它出口商品,圖書具有它極為顯著的特殊性。
首先是明碼標價,這是其它商品所不具有的,而且定價的標準是按照國家出版規定執行的。因此,出口的價格都是以圖書定價為基礎進行洽談的。第二,是種類繁多,代謝速度驚人。每年我國有10萬多種圖書出版。
平均每天約有270種新書面市,這就需要業務人員不斷地把新出版的圖書介紹給海外客戶。第三,海外中文圖書市場有限,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大都局限在有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或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從世界范圍來講,大部分在東南亞地區,而且都屬小本經營。這就決定了圖書對外貿易發貨的特點是品種多,數量少,發貨地區分散。每批發貨量小,有時一次發貨只有幾十美元,十幾美元。而且是常年累月連續不斷地發貨。可稱之為長線滾動型貿易,屬密集服務型勞動。它需要業務人員既要非常細心,又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第四,有很多的不便和困難:(1)由于客戶訂購圖書的品種多、數量少,給進貨工作造成不便。出版社希望每種書進貨要形成一個包裝,至少也得在10本以上。如數量太少,出版社發行科的人員就不太愿意提供服務,有時根本就不理你。因此,這就需要負責進貨的業務人員打通和每一家出版社發行科的私人關系。否則,就要直接到書店去配買書,那樣會降低出口利潤。(2)發運頻繁,報關麻煩。每周至少要發3-4次貨,每次發30-50包書,分別發給幾十個客戶,那么每戶也就是3-5包書。但是每發一個客戶,就必須向海關申請報關一次,給報關員和海關人員都帶來較繁重的勞動。一年下來,一般要填寫上千份報關單。可出口總量還不如普通外貿企業一次的出口量。(3)退稅繁瑣,困難。出口退稅政策是1994年開始實行的。經過幾次調整,目前操作程序比較嚴謹了。這使圖書出口退稅卻變得非常困難。出口退稅需要五單齊全:出口發票,出口核銷單,銀行結匯水單,生產企業開出的增值稅發票和專用繳款書。前三單比較容易,后兩單就比較困難了。除非一次性從一個出版單位進貨量比較大,否則出版社認為不值得開增值稅發票,就更不用說讓出版社人跑稅務局去開專用繳款書了。另外,大約有20%-30%的書是從書店購進的。按規定,從流通領域進貨出口不予退稅。第五,經營規模小,結算周期長,占壓資金大,利潤率較高,穩定性強。一般情況下,海外書商收到貨后3-6個月付款,如果一年出口額在20萬美元的話,那么長期在途占壓資金量約達50-60萬元人民幣。一般圖書出口業務的毛利率都在20%以上,直銷到大學,圖書館及科研單位的利率更高。圖書出口貿易,只要堅持做上幾年,形成一定規模(小規模,年出口20萬美元)就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會有大起大浮式的快速增長或下跌。用俗話說干圖書出口不會餓死,但也發了不了大財,只要大家盡心去做,就會逐年穩步增長。圖書對外貿易將來的前景如何?
除圖書本身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外,重要的還是要看海外中文圖書市場的發展變化及走向。現今,海外中文圖書市場的格局早已形成,從地域上看,分為東南亞市場(這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圖書市場)、日本市場、歐洲市場、北美市場、澳洲市場。從專業銷售上講,分為同業批發客戶和郵購零售客戶兩大類。前者指海外經銷中文圖書的批發商和書商,后者指圖書館,大學,研究單位及個人等直接使用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陸續批準成立了30多家具有圖書進出口權的外貿企業,經過幾年的運營,大都在海外找準并建立了自己長期業務客戶關系。也就是說各自占據了自己的海外市場(當然如果服務不好也會丟掉自己的市場)。換句話講,就是海外的中文圖書市場已基本被我國這些圖書貿易(進出口)公司分割完畢(還有一部分只做港臺圖書的書商沒有包括在內)。而且近年來,這些公司對海外市場的相互競爭十分激烈,甚至有些新批準的圖書外貿公司在圖書貿易上找不到自己的海外客戶,出現了能否生存的基本問題。所以從宏觀角度上講,近一段時間,國家不應再新批圖書進出口企業。
近些年來,海外中文圖書市場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新加坡,馬來西亞推行使用簡化字和馬來西亞把華語作為學校必修課。這對于我國圖書及文化向東南亞出口的迅速增長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日益提高,再加上我國是一個極其吸引人的大市場,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機構、大學等開始研究中國,不少國家的大學開設中文課,甚至有的大學把漢語作為第二外語(必修課)來設。來我國學習的外籍留學生大幅度增加。第三,這些年來,我國有大量居民、留學生移民到海外,開始逐漸改變海外文化市場的需求結構。特別是中文圖書市場。他們需要簡體字圖書。他們需要我國語言文字圖書、歷史圖書、民俗圖書去教育和影響下一代。由于他們的根在中國,中國人的鄉土觀念,落葉歸根的觀念,使得他們在不斷地注視了解家鄉。有很多人在海外立足之后,回過頭來與家鄉人連手做生意。這些都預示著海外中文圖書市場在改變,在逐漸擴大。
海外中文圖書市場具有非常強烈的競爭性。這種競爭性是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步入市場經濟以后才出現的。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只有國際書店一家向海外出口(發送)圖書報刊。多數屬贈送性質,叫“支援世界革命”。那時,資本主義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圖書文化處于消極抵制態度。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改善和世界各國的關系,并開始與世界經濟接軌。諸多的圖書對外貿易公司(進出口公司)也就應運而生。我國出版的圖書報刊不再是無償贈送,而開始按市場經濟規律進行交易。中國開始崛起,從經濟到各個領域迅猛發展。全世界開始注視中國。要了解中國,要研究中國人、要研究中國的文化、歷史。商人要與中國做生意,政治家要與中國打交道,交朋友,要打入中國的大市場。因此,海外的中文圖書,報刊,生意也開始紅火,書刊貿易的競爭也就開始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都采取傳統的習慣作法,即圖書外貿公司將收集到的出版社的預訂目錄根據海外客戶的大致需求匯集成冊,用航郵寄給客戶,客戶根據所提供的書目選擇訂購圖書。將訂購單寄給外貿公司,外貿公司再根據訂購單向出版社訂購圖書,或去書店配購已出版的圖書。整個操作程序運作起來時間比較長。配書率一般情況下只能達到50%-60%。圖書外貿公司成立的多了,都想做生意,就開始出現競搶客戶的現象。對海外書商也就提供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貿易伙伴的機會和可能性。除了服務質量以外,最初的競爭交點在價格。由于我國的圖書全都標有定價,所以對外銷售的價格,折扣等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各圖書外貿公司間的商業機密和相互爭奪客戶的手段。海外有些書商就利用我們這一弱點占去了很多便宜。國家看到了這種無序的競爭,各大圖書外貿公司也認為不能任其發展下去。于是,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支持下,于1992年成立了中國圖書出口工作委員會。作為一個民間的行會組織實行自我調節和約束,經過協商討論,作出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統一限定圖書出口價格的規定。在這之后,我國的圖書出口貿易才逐漸走上真正憑信譽,憑服務質量,憑工作效率的平等競爭時代。海外圖書館,大學等長期穩定的購書客戶面對中國眾多的圖書外貿企業提出,先收到誰的新書征訂單,并來書速度快,服務周到,就向誰訂貨。因此,很多公司開始采用傳真甚至國際聯網技術來向海外客戶傳送新書信息。目前,海外的書商已不滿足傳統的訂購圖書方法。為滿足讀者要盡快見到書的要求,有些書商每2-3個月就到中國來一次,親自到圖書批發市場選購最新出版的書,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發運出去。使用這種方法,從客商選好書到發運到海外與讀者見面,大約只有15-20天的時間(指東南亞地區),比傳統操作要快捷并準確得多。那么,作為出版外貿工作者就應立即改進自己原有的作法,盡可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海外圖書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努力學習掌握最新的知識和科學技術,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 上一篇:小議做好思想工作適應市場經濟發展
- 下一篇:進口政策的缺失及完善詮釋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